首页  >  头条汇总
9月天宫二号发射10月发射神舟十一号

2016-04-25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原标题:今年9月 天宫二号发射 10月发射神舟十一号

  在4月24日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向60年来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崇高敬意,强调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要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激发崇尚科学敢于创新的热情

  习近平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设立“中国航天日”,就是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向航天战线的全体同志致以崇高敬意。

  首个“中国航天日”以“中国梦航天梦”为主题,在各地开展系列活动。昨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主题活动,宣读习近平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批示并致辞。

  中国人“宇宙之眼”共轨飞行

  据了解,今年6月,中国将在验收完工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试验。9月,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10月,将发射搭乘2名男性航天员的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进行航天员在太空中更长时间驻留的试验。

  明年,中国将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开展推进剂补加等试验。2018年前后,将发射试验核心舱。2022年前后,将建造空间站。此外,还会独立发射一个与空间站保持共轨飞行的光学舱,在光学舱内架设一套口径两米的巡天望远镜,分辨率与哈勃相当,天区覆盖更广,将是中国人的“宇宙之眼”。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在空间科学研究方面,中国的空间站将带来重大产出。”

  同时,中国的火星探测任务也已经正式立项,2020年前后发射火星探测器,2021年到达火星。

  西工大自主研发的卫星明年升空

  昨日,“西北工业大学卫星测控地面站”落成。

  西工大航天学院教授周军介绍,西工大卫星测控地面站具有无线电测控能力和光学测控能力,可对QB50项目所有的50颗卫星进行测控。

  QB50项目启动于2011年,是由欧盟出资,由比利时冯卡门流体动力学研究所联合欧空局、西北工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研究机构共同提出的。项目聚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采用50颗卫星组网,对目前人类尚未深入涉足的低热层(90到300公里)大气进行数据采集工作,同时,这50颗卫星还将有助于对卫星再入大气层过程进行相关研究。

  昨日,西工大3000名教师学生为“航天好声音”——天地往返音频采集活动录制一段音频,将于2017年搭载他们自主研发的微纳卫星升空,到太空旅游。据介绍,这颗卫星重仅2公斤左右,搭载太阳能充电面板,能在外太空实现自主充电,最终将通过信号网络从太空将这些声音传回地面,未来使用手机就可以接收到这些声音。  

  航天科技集团组建第十二研究院

  助推系统工程与军民融合发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昨日宣布组建第十二研究院,助推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发展,旨在将航天系统方法创新应用于国民经济相关领域。同时,作为航天科技集团军民融合促进中心,十二院将从整体上发掘和规划适于转化应用的军民融合技术,促进产融结合。

  作为航天科技集团军民融合促进中心,十二院已经与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充分发掘近20万项航天及国防专利的技术价值,并在多地建立了军民融合技术转移转化平台,促进专利、军民两用技术成果的转化推广。

  衣食住行中的航天技术

  方便面中的脱水蔬菜来自航天技术

  航天技术早已走进了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

  衣:现在让幼儿父母大感方便的“尿不湿”,以及成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所用的成人纸尿布,就有航天技术的贡献。在人类第一位航天员加加林上天的时候,曾经发生过执行任务时还要想办法应对尿急的“囧事”。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航天员受到这种困扰,科研人员发明了能大量吸水的纸尿布。

  食:方便面是人们非常熟悉的食品,方便面配料包中的脱水蔬菜也来自航天技术。

  住:太空中的卫星、飞船和空间站要能持续获得能源,太阳能技术是一个良好选择,现在的国际空间站就伸出了长度超过70米的太阳能电池板。这些设备使用了稳定、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技术,也推动了地面上对太阳能的应用。

  行:许多人开车出行时依靠卫星导航指路,各国发射上天的大量导航卫星成为了“路盲”的福音。在这方面,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崭露头角,截至目前已成功发射22颗北斗导航卫星,在2012年已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导航服务能力,预计到2020年前后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航天员为太空旅游支招

  吃喝拉撒睡都是一门技术活

  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太空旅游也越来越有可能成为普通人可以实现的梦想。

  作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支招说:“太空游客既要有身体的准备也要有太空知识的准备。”

  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表示:“特别要确保心脏、心血管机能都能适应太空这种失重的环境。到了太空,吃喝拉撒睡都是一门技术活,跟地面完全不同,要自己照顾好自己。”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透露,中国计划在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鉴于空间站任务对航天员身心素质及专业知识要求更高,从第三批开始,将从与载人航天工程相关的研制部门选拔工程师,加入到航天员的队伍,医生、心理学家也会有入选的可能。本组稿件除署名外据新华社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