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比卢沟桥事变还要早四年的长城保卫战

2016-07-12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亦称为“七·七事变”或“七·七卢沟桥事变”),掀起了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在这次卢沟桥保卫战中,赵登举将军不幸以身殉国,以自己年轻的生命和满腔的热血,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不朽诗篇。

  其实,早在“七·七事变”四年前,赵登禹将军就曾率领他组建的大刀队,在长城保卫战中,杀得日军闻风丧胆。在“七·七事变”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缅怀英烈,祭奠英灵,永远牢记他们的英雄事迹。

  赵登禹,山东菏泽县人,字舜臣。1914年在冯玉祥陆军第十六军混成旅入伍。1922年以后,历任排、连、营长、副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33年长城保卫战,遇敌激战4昼夜,腿部受炮伤,仍不下火线,指挥战斗,英勇杀敌,因战功卓著,升任132师师长。

  1933年春,日本侵略者开始向长城进犯。29军奉命开赴长城前线对日作战。3月9日,当29军先遣团赶到喜峰口时,日军500多名骑兵已经涌到了长城脚下,并于傍晚占领了喜峰口高地。29军先遣团急忙应战,堵住敌人。当晚,29军109旅旅长、喜峰口前线总指挥赵登禹,挑选了500名大刀队员,准备夜袭敌营。

  图为喜峰口长城保卫战战场

  当时的29军,是冯玉祥西北军的老底子。全军大约有2.5万人,武器装备极差。据资料记载,全军上下有1/3的枪械是“汉阳造”,1/3是毛瑟枪,还有1/3是土枪。面对如此低劣的装备,西北军沿袭老传统,支起铁匠炉,为每个战士打造了一把锋利的大刀,每个团都配备了武刀教练员。所以,凡是29军的战士,都练就了一身高超的大刀术。这次由赵登禹将军亲自指挥,夜袭敌营,这些打到正好派上用场。战士们各个磨刀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是夜,500人分左右两路出发,做路由副团长孙儒鑫率领,从喜峰口以西的潘家口出发,向蔡家峪一带发起进攻。右路由营长王昆山率领,从喜峰口东铁门关插向白台子。两支部队就像两把利剑,刺向喜峰口日军的背后。

  布满枪炮弹孔的喜峰口长城残迹

  凌晨二时许,两支部队先后到达目的地。此时鬼子正在帐篷里蒙头大睡。500名大刀队员像猛虎一样扑进帐篷,抡起大刀,像切瓜一样挨个砍去。敌人从梦中惊醒,衣服顾不得穿,光着身子往外跑,不少敌兵撞在了29军的刀口上,做了无头之鬼。

  大刀队在敌营砍杀了3个多小时,500多名敌人士兵身首异处。大刀队的战士个个奋勇当先,除了砍杀鬼子,还顺便烧毁了十几辆满载各种物资的汽车。在回撤的路上,又将沿途的狼洞子、黑山嘴和南、北杖子等处宿营的日本鬼子,用大刀砍杀殆尽。

  遭到重创的敌人,于3月10日在喜峰口发动了疯狂的进攻,阵地上双方时而得、时而失,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为了重创敌人,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3月11日晚,29军又组织了对日军的第二次夜袭。这次共出动4个团的兵力。左路由赵登禹将军亲率王长海团和黄升堂团,从潘家口出击;右路由佟泽光旅长率李九思团和仝瑾莹团,由铁门关出击。每个战士除了背着一把亮闪闪的大刀外,还携带了八颗手榴弹。

  夜袭白台子战场纪念碑和夜袭战记实

  凌晨三时,战斗打响。正在梦中的敌人被29军杀得晕头转向,四下逃窜,奔走逃命。营长苏东元率部一气砍死200多敌人,并缴获装甲车、汽车和19门野炮。他们把装甲车、汽车泼上汽油,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在野炮的炮膛内,塞进手榴弹,炸成了一推废铁。连长张维瑾率领部队,多得了敌人的一个炮兵阵地,砍死40多个小鬼子,缴获大炮四门、炮弹36发,他命令部队掉转炮口,把36枚炮弹全部打向敌军阵地,炸得敌人狼嚎鬼叫,哭爹喊娘。这次夜袭,共砍死砍伤敌人3000多名,烧毁敌人军车200多辆,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这次袭击,使敌人闻风丧胆。有的日军在半夜突然惊醒:“大刀队来了,快跑啊”。有的日本兵睡觉时,脖子上戴着一个自制的铁护圈,生怕脑袋被砍掉了。

     

  碑阳镌“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碑阴刻29军大刀队杀敌事迹

   

  当年29军战士用来杀鬼子的大刀片

  四年后的1937年春,29军经修整,已达到4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的规模。但手握大刀的传统,一直保留着。根据指令,副军长佟麟阁率军部及赵登禹132师驻防北平南苑团河;骑兵师大部在南苑,冯治安第37师布防在西苑卢沟桥,张自忠第38师驻天津大沽口附近,刘汝明143师驻张家口、怀来一带。

   

  卢沟桥,照片尽头的城楼即为宛平城

  7月7日11时40分,日军借口寻找一名失踪士兵,欲入宛平城搜查,遭守军拒绝。8日晨5时,日军包围宛平城东、东南及东北三面,6时开始炮击宛平城,守将吉兴文即令反击。“七·七”抗战由此爆发。

   

  北京宛平城城墙上至今还留有日军炮弹的弹孔

  7月28日,日军以一个半师团并配属3个炮兵团,战车百余辆,在空军的掩护下,向南苑29军军部攻击。敌机先轰炸我骑、炮及步兵营放,只是我骡马伤亡大半,敌步兵与战车由东南北三面同时进攻,另有敌一小部分,窜抵小红门,企图切断南苑与北平之间的公路。天明时,敌战车与步兵逼近军部,赵登禹将军指挥卫队旅和大学生军训团,向大红门一带集结,准备反击,突遭敌伏兵袭击,受重伤牺牲。时年39岁。此役,副军长佟麟阁也壮烈牺牲。

     

  抗日英雄赵登禹将军之墓

  1937年7月31日,国民政府明令褒奖,追授赵登禹为陆军上将衔。抗日战争胜利后,赵登禹及29军阵亡将士遗体被安葬在芦沟桥畔。1980年,人民政府将赵登禹将军墓修葺一新。

  赵登禹将军永垂不朽!

  为抗日战争英勇牺牲的将士们,永垂不朽!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