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盘点影响20世纪中国艺术的10位艺术家

2016-07-18 来源:凤凰网

  二十世纪的中国,处在伟大的剧烈的变革时期,面临着危机与转折、毁灭与新生的境地。艺术,作为社会生活的折射,势必显现它这方面的特征。二十世纪上半叶,是艺术创新和繁荣的阶段;之后的数十年间,艺术几乎窒息;自七十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为艺术重新焕发生命输进血液;八十年代往后,众多艺术家的创新狂热和艺术界多元格局的形成。下面,小编为您盘点影响二十世纪中国艺术的10位艺术家。

  1、齐白石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是中国近现代绘画大师,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以齐白石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2、黄宾虹

 

  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生于浙江金华,是中国近现代画家,擅画山水,曾与齐白石先生并称为“南黄北齐”,为山水画一代宗师。黄宾虹的绘画造诣深厚,用笔洗练凝重,遒劲有力,有纵横奇峭之趣,其技法得力於李流芳、程邃,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晚年绘画的显著特色。他提出“笔墨至上”的艺术主张,并一生身体力行,把中国画的笔墨提炼推进到极致,成为屈指可数的既有创作实践又有理论建树的大师,对当代山水画的创作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3、徐悲鸿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是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徐悲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4、刘海粟

 

  刘海粟(1896年3月16日-1994年8月7日),名槃,字季芳,号海翁,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1949年后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他早年习油画,苍古沉雄,兼作国画,线条有钢筋铁骨之力;后潜心于泼墨法,笔飞墨舞,气魄过人;晚年运用泼彩法,色彩绚丽,气格雄浑。

  刘海粟不是一位循规蹈矩的画家,在其艺术血脉中,奔腾着的是“破坏”的血液,同时也是创造的血液。早在二十世纪初,他碰上了东西方绘画思想交汇的机缘。一方面由于家庭环境,使他受到较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他又正站立在中国新文化运动思想浪潮冲击的正面,由于他个人气质上又具有比较强烈的个性,因此他在美术道路上的探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5、林风眠

 

  林风眠(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出生在广东梅州市,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是中国现代画家、艺术教育家,是国立艺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他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广纳人才。林风眠受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承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波澜,倡导新艺术运动,积极担负起以美育提高和完善民众道德,进而促成社会改造与进步的重任,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之一。

  6、董希文

 

  董希文(1914年-1973年),浙江绍兴人,是国家文物局规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六位大师之一,是中国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开设油画工作室培育人才。他主张因材施教,发展学生各自的特长,工作室学术空气很浓厚。

  董希文曾创作革命历史题材油画《开国大典》。这幅作品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借鉴吸收敦煌壁画的雍容华贵、唐代人物画的造型气质,刻画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庄严喜庆的时刻。他大胆地运用碧蓝、大红、金黄组成基调,用蓝、棕、绿调和,天空画得干净利落,蓝天白云与飘扬的红旗、高挂的灯笼相得益彰,呈现出喜庆热烈的气氛与朝气蓬勃的时代精神气息。

  7、李可染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画家、诗人,是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喜爱绘画,童年时期,他常用碎碗片在地上画戏曲人物,博得邻人围观。他10岁时,老师见他聪慧好学,赞其“孺子可教,素质可染”,于是,给他取学名“可染”(原名“永顺”)。1920年,13岁的李可染正式启蒙书画,学画山水。1929年,李可染跳级考上了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部研究生,师从林风眠、法籍油画家克罗多(AndreClaouodot)两位教授,专攻素描和油画,同时自修国画,研习美术史论。

  在山水画方面,李可染主张“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他也强调作山水画要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在素描方面,李可染认为,素描是研究形象的科学,唯一的目的就是准确地反映客观形象。形象描绘的准确性,以及体面、明暗、光线的科学道理,对中国画的发展只有好处,绝无坏处。

  8、吴冠中

 

  吴冠中(1919年8月29日—2010年6月25日),江苏宜兴人,当代画家、美术教育家。1936年,吴冠中考入国立杭州艺专习西画,兼学中国画及水彩画;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赴法国留学;1950年,留学归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吴冠中把自己多年对美术的思考写成了《绘画的形式美》、《造型艺术离不开人体美》、《关于抽象美》等文章,系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要打一场“创造新风格的美术解放战争”。他曾这样为青年画家指点迷津:“你一定要穿着大师的拖鞋走一走,然后把拖鞋扔了,在穿和脱的过程中,你就会找到自己。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9、陈丹青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艺术家,文艺评论家,学者。他自幼喜欢绘画,从小想画家,其父引导其热爱文学、热爱艺术。据陈丹青回忆,儿时的一天,其父捡到一张扑克牌,背面是侨居意大利的俄国画家的杰作《意大利姑娘》,于是拿回家送给他临摹,他竟画得栩栩如生。

  1967年,年仅14岁的陈丹青开始跟着学校的美术老师到处去画毛主席像。登上脚手架,在好几米大的铁皮或墙面上画,两年画了120多张毛主席像。1970年-1978年,他辗转赣南、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创作了《边防线上》《飞雪迎春》等连环画,《给毛主席写信》《老将和小将》等油画,成为当时颇有名气的“知青画家”。1978年,陈丹青以同等学力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1980年,他为准备毕业创作,再次进藏体验生活,创作了七幅油画以及一沓速写,也就是《西藏组画》。当年,此组画轰动中外艺术界。

  10、徐冰

 

  徐冰(1955年-),出生于重庆,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并留校任教;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1990年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邀请为荣誉艺术家,移居美国;2008年回国,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世纪80年代,徐冰在创作《天书》系列作品中,亲自设计刻印数千个“新汉字”,以图象性、符号性等议题,深刻探讨中国文化的本质和思维方式。此作品引起强烈反响,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经典。

分享到:
责任编辑:林兰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