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又搞错了五星红旗:里约奥组委的尴尬事

2016-08-11

  北京时间8月6日晚,里约奥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中国选手杜丽、易思玲分获银牌和铜牌。颁奖仪式上,两面“五星红旗”徐徐升起……

 

  等等,怎么感觉好像哪里有点不对?

 

  我们再放大看看~

 

  发现了吗?里约奥运会赛场上升起的中国国旗,四颗小五角星竟然变成了平行的!而且,在随后的中国队摘得奖牌的颁奖仪式上,包括庞伟、孙一文、孙杨、张梦雪等,升起的五星红旗图案也都是这个样子……

  呃……

  主办方竟然把咱们的国旗

  搞错了……

  错了……

  了……

 

 

  对此,央视新闻微博发出了报道:

 

  喏~五星红旗的正身在此——

 

  看到了吧?五星红旗的正确姿势,应该是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里面是有丰富含义的,否则,可真就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

 

 

 

 

 

  在发现错误的同时,北京时间8月8日凌晨,中国驻里约热内卢总领馆也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

 

  可能有人会纳闷,为什么要较这个真?要知道,国旗象征的可是国家尊严,当然不允许出半点岔子。五星红旗融合着中国民众共同的感情寄托、文化希冀和民族记忆,每一处细节都有寓意和严格规定,不可随意变更。就说这小五星的角的指向,看似细微,实则不然。

  今天,凯哥就来讲一讲关于五星红旗的故事——

    国旗图案初选:征集各界,反映民意

  1949年6月16日,新中国政治协商筹备会议决定:成立国旗、国徽图案初选委员会。随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众日报》等全国各大报纸,公开向海内外征求国旗、国徽、国歌方案。这件关系国家名誉的大事件,在全社会引起了热烈反响。

  当时,时年33岁、供职于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的曾联松,看到征求启事后,第一时间决定参与尝试。

  曾联松是浙江瑞安人,自学生时代就满怀爱国激情。“九•一八”事变后,他在瑞安与爱国学生一起上街抗议。1935年,他在南京参加响应北京“一二•九”集会游行,走上了革命道路。

  亲身体验过军阀割据、八年离乱和白色恐怖带来的深重灾难,当解放战争取得一个个胜利,崭新的人民政权即将建立、人民就要当家作主时,曾联松由衷的喜悦之情,可以想象。

  回忆初衷,他说:

  “我不是艺术家,也不是从事美术设计的……想到去设计国旗图案,实在是一种欢呼新中国诞生的喜悦、一种热切爱国的激情使然。”

 

  (青年时代的曾联松)

  可是,应该如何设计一个理想的国旗方案呢?曾联松投入到了辛勤的构思与创作中。七月的上海,酷暑难耐,但他似痴若迷地学习、思考,挥汗如雨地伏案描摹,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然而,一个个草稿出现后,他总觉得不太满意,又一一否定了。

  到底该怎么办?在一个安静的夜晚,曾联松仰望群星闪烁的苍穹,突然,灵感一现——他从人们的口头语“盼星星,盼月亮”中得到启发:中国共产党,不正是中国人民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大救星么?

  曾联松设想,那就干脆,以一颗大星导引于前,几颗小星环绕于后,如众星拱北斗。大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象征广大人民。

  根据征求通知里“以红色为主”的要求,他将国旗底色定为红色;而五角星设计为黄色,这不仅与红色相协调,还呈现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征。

  紧接着,问题又来了。环绕大星旁边的小星,应该是几颗呢?

  曾联松想到,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书中指出,人民群众包括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于是,就以四颗小星象征人民。

  为更加突出“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这一特征,曾联松设计了每个小星的中心点都通过自己的一个星尖,跟大星的中心点连成一线。

  所以说,四颗小星各有一个角指向大星的中心点,这一细节,是曾联松精心运思、巧夺天工的设计。

  1949年8月中旬,曾联松怀着献礼式的崇敬心情,将设计完成的“红地五星旗”图案稿寄给了全国政协筹备会。

    国旗正式版本:政协审定,彰显权威

 

  (曾联松曾珍藏的刊登“五星红旗”被定为国旗要闻的那期《解放日报》)

  1949年8月20日,新中国政治协商筹备会议共收到国旗图案征稿 2992幅(一说为3012幅)。应征者遍及全国和海外,甚至包括郭沫若、陈嘉庚这样的大人物。会议小组从来稿中选出 38 副图案,编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供审评。

  说来有趣,曾联松的“红地五星旗”方案,最初并未入选。但田汉十分看好这个设计,于是将其收为“复字32号”。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始了。9月23日,政协全体会议代表分组讨论国旗方案,讨论非常激烈。

  起初,毛泽东赞成一星一杠的“4号”图案——一颗黄色大五星,还有一条横杠象征黄河。

  然而,张治中表达了不同看法。他认为,一条横杠有分裂国土、分裂革命之嫌,且容易使人联想到孙悟空的金箍棒,不够严谨。陈嘉庚同样提出建议,政权特征比地理特征更为重要,因此无需坚持使用象征黄河的横杠。

  当晚,评选委员会秘书彭光涵向周恩来推荐了“复字32号”红地五星旗图案。周恩来觉得这个设计不错,要求彭光涵绘制较大的图样。

  9月25日晚8时,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会议厅召开座谈会,再次听取各方人士对国旗、国徽、国歌的意见。

  这一次,毛泽东拿起放大了的“复字32号”说:“这个图案,表现了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

  于是,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元、国歌、国旗的决议,采纳“红地五星旗”方案,并将其改名为“五星红旗”。决议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旗面为红色,长宽比例为3:2。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四颗小星环拱在一颗大星的右面,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1、4颗红星对齐,2、3颗红星对齐。

  不久,曾联松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的一封信,上面写着:

    曾联松先生: 

  您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五百万元(合现在五百元——编者注)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

  顿时,曾联松心潮起伏,热泪盈眶。后来,他应一位记者的要求,作了一首《七律•咏五星红旗》以示心志:

  耸立重楼高阙巅,天安门上舞翩翩。袂连桃季花烂漫,袖拂云霞彩万千。霹雳晴空竞震扰,滂沦冷雨更相看。冰霜不减嫣红色,路转峰回见新天。

  所以,五星红旗,怎能错得?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