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不就是“萝卜”吗
人类对玛咖的认识早在5800多年前的南美洲安第斯山就开始了。玛咖原产于秘鲁中部胡宁及帕斯科附近海拨4000米以上的安第斯山区,是山上惟一的十字花科植物。大家要问,什么是十字花科植物,请先看下面这张图片:
萝卜!是的!玛咖的“亲戚”就是蔬菜里最接地气的萝卜。玛咖和萝卜是同一个祖宗,都属于十字花科植物,这个“老祖宗”下面其实有很多我们熟悉的食物,例如花椰菜、紫甘蓝等等。这“一家子”的营养成分都非常丰富。这个地区低温、强风,生态条件恶劣,不适于其他作物生长, 因而玛咖便成了生活在高山地区印加人的食物来源之一。
玛咖的下胚轴可能呈金色或者淡黄色、红色、紫色、蓝色、黑色或者绿色。颜色较深的玛咖根,如红色、紫色、黑色,含有较多的碘,黑玛咖是玛咖中营养最好,也是最少见的野生品种。
关于玛咖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玛咖是被一位猎人无意中发现的。相传当地一位猎人在追赶猎物时受伤昏迷,当他苏醒时,发觉自己身陷险境,号称世界上最凶悍残忍的安第斯秃鹰正在他头顶上空盘旋,而自己的身体虚弱无力。为了增加体能,猎人一把抓起地上黄中带紫、类似萝卜的植物充饥。结果猎人感觉自己精力倍增,心里也不再恐慌,最后找准机会,成功地逃脱了。此后这种植物的神奇力量流传到部落,逐渐成为人们的必备食物。
2000多年前,当地土著居民进行种植。玛咖的神奇功效令当地居民获益匪浅:它不仅是营养丰富的食物,使人精力充沛、身体健康,更能增强成人的性能力和生殖能力。据安第斯山医疗站统计,约有80% 的当地居民从没到过医疗站就医。当地居民认为这是安第斯山神对他们的眷顾,并尊称玛咖是安第斯山神赐予人类的礼物。从秘鲁的史书记载来看,玛咖是印加人的主要食物之一,它的鲜根可以和肉或其他蔬菜一起炒熟食用,也可以晒干后用水或牛奶煮熟食用,当地土著人常把鲜根加蜂蜜和水果榨汁作为一种饮料食用。史书上称,玛咖不仅是食物, 而且也作为药草在南美流传。在玛咖的作用下,当地居民的子孙大量繁衍, 从一个小村落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随着人口的增加,部落组成强大的军队,南征北伐。
相传在500多年前,印加人在攻城略地之前都让士兵食用玛咖,以保障士兵有强壮的体力对敌;而攻下城池后,则又禁止士兵继续食用玛咖,因为玛咖有刺激性欲的作用,以保护当地妇女免受困扰。凭着玛咖的神奇功效,印加人所向披靡,最终建立了强大的古印加帝国。公元1526年,西班牙人侵占了安第斯山地区,然而胜利后的西班牙人发现,在荒凉高山上,他们的家畜都失去了生殖能力,连人类也性趣低下,而且此后在长达50年的时间内没有一个西班牙后裔在安第斯山地区出世。后来西班牙人通过当地土著居民了解到玛咖的神奇功效,从1572年开始接受南美土著居民的玛咖贡品,从而使西班牙人能够在安第斯山地区扎根。遗憾的是,扎根后的西班牙人不仅掠夺了印加人的金银珠宝,还大肆掠夺他们的宝贵资源玛咖作为皇室贵族的补品,再加上掌握玛咖耕种技术的土著居民不多,使得这一稀缺资源迅速锐减, 玛咖一度被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直到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大力推广玛咖的种植和食用,玛咖才得以流传到全世界。
严苛种植环境及稀缺造就了神奇传说
玛咖的主要食用部位是玛咖根,播种后7-9个月,玛咖植株长到12-20厘米长的时候,可以得到膨大的玛咖根,数月后又可开花,开花后一个半月可以得到果实。
玛咖要生活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昼夜温差要大,生长条件比较恶劣。玛咖的生长条件非常苛刻,它只适宜生长在高原山区高寒地带,要求昼夜温差30℃以上、雨量充沛、周围有淡水湖,这种独特的生长条件限制了它的种植。而且由于其对土壤养分极强的“吸收力”,每收获一季,土地需休养七年。玛咖在中国的种植要完全再现安第斯山玛咖的生长环境,气候、温差、土壤等条件也要完全吻合,才能保证玛咖的纯正优良。
2你对玛咖真的了解吗
广为人知的功效-改善性功能、提高生育力 这也是真的吗?
2000年,研究者通过对玛咖进行分离提取,获得含有玛咖烯和玛咖酰胺、甾醇等物质的提取物,用该提取物喂养小鼠,发现雌雄小鼠的性功能有了明显提高,雄鼠勃起能力提高,推断引起性功能改善的物质可能是玛咖烯和玛咖酰胺,但绝不是快速起效。也有论文称,玛咖在壮阳方面的功效类似安慰剂。
作为一种植物,它的提取物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食用后确实有一定的滋补作用。但是,由于相关实验并未在人体身上进行,所以还没有循证医学研究证明玛咖具有提高性功能的作用,在临床医学上也没有使用玛咖作为药物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以及不孕不育等生殖系统疾病。
其实玛咖只是新资源食品
玛咖中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玛咖烯和玛咖酰胺(0.6%)、生物碱(0.2-0.4%)、芥子油苷(1%)、植物固醇(0.03-0.04%)、多糖(6-7%)、黄酮(0.2%)、多酚、牛磺酸等。
玛咖到底是食物还是药品呢?“维基百科”中称,玛咖是人畜都可食用的一种食物。但玛咖含有硫代葡萄糖苷,在大量摄入后,会与食物中的碘发生反应,使人患上甲状腺肿大。
据资料显示,2002年卫生部正式批准玛咖进入中国;2011年5月卫生部第13号公告批准玛咖粉作为新资源食品。而所谓新资源食品,指的是在我国新研制、新发现、新引进的无食用习惯的,符合食品基本要求,且对人体无毒无害的物品,比如人参、芦荟等。也就是说,玛咖在目前官方的界定就是普通食材,跟萝卜、白菜没区别。
虽然玛咖是纯天然的植物,食用玛咖对人体的损害很小,但这并不表示所有人都适合吃玛咖
心脏病和青光眼患者
玛咖具有扩张血管的功效,因此,心脏病和青光眼等疾病的患者不能食用。
婴幼儿
玛咖虽然可以当作能量补充剂,但是玛咖的另一个作用,提高人的能力,这个不适合婴幼儿吃,因为有可能导致孩子早熟,从植物角度来考虑婴幼儿是可以吃玛咖鲜果的,但是玛咖精片这类保健食品不建议婴幼儿服用。
孕妇
目前并没有临床证明玛咖的营养成分不会对胎儿产生不好的影响,但是为了保险起见,不建议孕妇吃玛咖。
甲状腺疾病患者
玛咖中有一种叫硫代葡萄糖甙的化合物,由于饮食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碘摄入,而硫代葡萄糖甙结合碘可能会导致甲状腺肿胀,这对甲状腺疾病患者会产生一系列影响。
未成年人
专家认为玛咖不适合未成年人食用,未成年人处于发育期,是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建议多吃营养丰富的蔬菜、水果,这样能满足生长需要。
3你能从萝卜堆里选出玛咖吗
玛咖鲜果是最原生态的玛咖果实,一般搀假的较少,但仍然有部分商家将芜菁掺和在玛咖鲜果中间鱼目混珠。
看、闻、尝
干果比鲜果容易造假。假玛咖干果主要采用的还是芜菁。芜菁的含水量大大高于玛咖,因此芜菁干果表面的褶皱明显多于玛咖干果,且褶皱较深,有时会开裂。但如果采用冻干的方法,这个区别就不是很明显了。制作精良的芜菁冻干果基本可以以假乱真。
除了假玛咖干果,还有劣质玛咖干果,主要包括空心玛咖干果、烘干玛咖干果、硫磺熏玛咖干果和染色玛咖干果。
正宗玛咖干果的剖面中心是玛咖胚芽部分,比较充实,如果出现小块的空心,面积也不会很大,最多是个缝隙。空心玛咖干果剖面中心整个呈空洞状,这个现象主要是玛咖在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膨大剂催熟的结果。
很多农户和小规模作坊没有能力修建大规模晾晒场地,玛咖鲜果只能通过高温烘干(超过80摄氏度)。一旦烘干,玛咖中宝贵的玛咖烯、玛咖酰胺、氨基酸、维生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就会遭到极大破坏,芥子油苷基本挥发殆尽。烘干玛咖干果的特点是:由于受热不均匀,玛咖干果的颜色非常不均匀,甚至有焦黑状出现。
烘干设备一旦控制不好,玛咖受热不均匀,就会影响玛咖品相。这种情况下,不法商家大多通过硫磺熏色来增加黄玛咖表层的色泽。这种玛咖干果的特点是:干果黄的很不自然均匀,通常比正宗的玛咖干果看上去颜色更艳丽,光泽度更好,仔细闻可以闻到隐隐的硫磺味道,仔细看在表层褶皱中可能还可以发现硫磺熏过的残留物。
黑玛咖和紫玛咖的营养成分显著优于黄玛咖,也更加稀缺,且黑玛咖、紫玛咖和黄玛咖除表皮颜色各异以外,果实内部视觉效果基本没有区别。因此,很多商家为了黄玛咖能卖黑玛咖和紫玛咖的价格,不惜绞尽脑汁将黄玛咖染成黑色和紫色,以蒙骗消费者。染色的黑玛咖和紫玛咖的特点是:颜色不自然、不均匀,缺乏光泽度,很多见水就会掉色。
玛咖的味道到底怎么样呢?
首先将玛咖片拿起来用鼻子闻一闻,你会感觉到玛咖片有一股萝卜干的刺鼻冲味,但是还带点清香味,接着将玛咖放入口中,像姜片一样,刚入口后会有一股辛辣味,而且特别浓烈,然后你再进行咀嚼,当你感觉果肉瓷实,很有嚼劲,舌尖有一点苦味,咽下去又有点淡淡甜味的时候,这就是真正玛咖的味道。
第一次吃玛咖还真会有点像吃生萝卜的感觉,果实具有天然的类似于萝卜的辛辣味主要是由其内部富含的芥子油苷引起的。因此不用担心玛咖的辛辣味觉,这也正是其辨别玛咖真伪的标志之一。
玛咖的味道一般被用来判断玛咖质量的好坏,如果你吃玛咖后感觉其有较强的辛辣味,而且这种辛辣味的后劲很大,那么一般是优质的玛咖;如果玛咖的辛辣味很淡,那么基本可以判断玛咖的质量比较差,一般来讲,黑玛咖的辛辣味是最强烈的,质量最好;其次是紫色玛咖;接下来是黄色玛咖;最差的是白色玛咖,其辛辣味非常的淡。
当然还有一种被水泡过的玛咖,这样的玛咖有效成分会溶入水中,提取就可以制成第二代玛咖产品,泡过的玛咖干片果肉比较蓬松,而且有苦味,辣味也不很浓。那么这样的玛咖营养价值很低,不建议购买。
“七根虫草不如一盅玛咖”,玛咖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神奇功效”,发展营销模式堪称“野蛮生长”。“民间神药”的诞生,折射出人们对保健、养生的关注与重视,同时伴随科技发展,食品中的功能性成分被不断挖掘。这都是好事,但不能盲目追捧特定产品。玛咖只是一种食物,一种农产品,还应理性看待。
4拓展阅读:从兴起到乱象看玛咖产业发展
2002年 起始之年
云南丽江一家公司从秘鲁引种,这是目前可考的国内首次引入秘鲁玛咖。此时玛咖的名字、功效等,也都鲜为国人所知,由于玛咖对生长的条件要求极高,全国也只有云南丽江最先引种成功。
2002-2010年 蛰伏之年
在此期间,玛咖一直处于试验和推广阶段。2010年,丽江玛咖种植面积不到2000亩,全国的产区主要集中于云南西部。
2011年 转折之年
玛咖获得“新资源食品”认证,当地政府开始重视,并将其作为重要产业来推进,由此迎来火速发展期。五粮液从这一年开始推出玛咖酒,此后基本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而这个增长速度在酒类里还不算快的。当时国内玛咖的种植面积只有3200亩,产量仅为200吨
2012-2015年 火爆之年、危机之年
玛咖种植从丽江迅速外延到云南周边省份,价格飞涨,批发商“抢咖”。2014年,丽江种植玛咖面积就超过了70000亩。2015年3月丽江市提出要将种植面积控制在8万亩以内,但全市年内仍发展到14万亩,超出年度控制面积的80%。在种植面积达到顶峰之时,玛咖的市场价格也被炒至最高。2014年11月玛咖最热的时候,价格像股票一样每天都在变。而其时玛咖并未成熟(玛咖收获的季节在12月底1月初),有农户为了卖个高价甚至提前把尚未成熟的玛咖从地里挖出来。也正是这期间的大量盲目种植,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市面所售玛咖品种多、产地杂、价格乱,夸张宣传、以次充好现象屡见不鲜。玛咖危机开始显现,供大于求严重加剧,价格有所下跌;一些大型企业不再收购玛咖原料,炒作资本开始撤出。2014年玛咖干果价格最高的时候,玛咖制品价格也水涨船高。当时五粮液的玛咖酒卖到2000元/瓶,现在的价格已回落,在600元~700元之间。
2016年 崩塌之年
在多个玛咖产区,价格降至“萝卜价”,经销商说“行情不好”不再收购。在攀枝花,绝大多数玛咖待售;在丽江,近6万亩玛咖需要额外收购,种植户损失惨重,无心采摘,任其烂在地里。现在,即使玛咖每斤跌至40元,但仍无法迎来春天。玛咖价格的下挫,最主要的原因是产大于销局面已经形成。玛咖严重产大于销成定局。而中药材作为特殊农副产品,‘少了是宝,多了是草’,喂猪都不吃,因而烂市。药材价格历来是‘兵败如山倒’,即涨得越高下跌压力越大。按目前的态势看,玛咖价格的下跌趋势仍然尚未停止。玛咖是如何从热捧到骤然遇冷?过山车式的行情背后,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市场乱象?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玛咖产业盛衰的谜团。
乱象1 优劣无标准 价格差10倍
几年前,玛咖也就几十元一斤,而如今通过商家炒作,玛咖每公斤超过一万元,价格已经偏离了玛咖本身的价值。然而,价高却未必等于质优。即使是同一类别的玛咖,也分有三六九等,以黑玛咖干果为例,网店售价从每50克40元至500元不等。外形相似,价差却超过10倍,让人难以选择。
乱象2 产地不明确 以次来充好
“原装正品”“秘鲁代购”,市面上真有那么多进口玛咖?
乱象3 功效似伟哥 并没那么神
一谈论起玛咖,“补肾高手”就是离不开的关键词,玛咖几乎“包治”男女更年期各种衰弱,甚至被贴上“壮阳神药”的标签。网络上,对玛咖保健功能的宣传则更加出位,“纯爷们”“男士发电机”等尚属含蓄。事实上,在最正宗的原产地秘鲁,玛咖也没被捧得那么神奇。当地人在熬汤时,会将玛咖作为食材原料放入汤中,就像国内加入人参、枸杞一样普遍。养生应基于全方位调节与平衡,而不是过分追求某一种成分的壮阳功效。如果消费者食用玛咖后就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则更应当谨慎,很有可能是非法添加了药物成分。
乱象4 “健”字擦边球 更不是药品
单纯的玛咖不是药品,称为功能性食品可能更确切。2011年5月,玛咖经原卫生部批准作为新资源食品,需要经过一定期限后方可根据其效果划归保健食品或一般食品管理。在国内,QS许可证(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即是该行业最高级别的产品认证,玛咖是如何获取健字号“小蓝帽”?玛咖单独作为原料的产品不是保健品,但不排除以玛咖为原料之一的复方产品获得保健食品证书。类似“偷梁换柱”的做法并不少见,很多玛咖产品中,都含有西洋参与红景天的提取物。虽然这些产品已经取得了“小蓝帽”,但均为复方产品,玛咖只占很小一部分,功效已大相径庭,再单独以玛咖为噱头,打着保健食品的名义宣传显然不恰当。
乱象5 为增产逐利 质量难保证
随着玛咖的升温,越来越多人投身种植,也导致鱼龙混杂。玛咖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及肥沃的土壤,在原生态条件下营养成分较高,但有些农户急功近利,不惜使用化肥及农药。玛咖打过农药、施过化肥后,生长周期可由原来的9个月缩短为半年甚至3个月,但速成的玛咖营养价值很低,甚至可能因农药残留而有害。此外,玛咖对土壤肥料的需求很高,种过一年的土地必须休耕三年以上,贫瘠地区甚至要休耕七年才能再次种植,但一些农户为求经济利益每年种植,甚至选择工业污染、农药残留的地区种植,导致玛咖质量大减。
对于玛咖干果,晾晒也是关键环节。玛咖有个自发酵过程,只能在阳光下进行。一旦在高温下烘干,其中芥子油苷、玛咖烯、玛咖酰胺的活性物质就会挥发。一般晾晒需要74天,但烘烤只要7天,种植户或是因为没有晾晒场地,或是因为追求速度降低成本,很多选择烘干,导致玛咖质地较差。
乱象6 市面品牌杂 加工猫腻多
“一瓶顶三瓶”“900元吃一年”,除玛咖干果,以高纯度、易吸收为卖点的玛咖粉及精片同样热销。目前,国内市场的玛咖品牌有近200个,价格天差地别。然而,玛咖加工品暗藏诸多猫腻,消费者很难甄别。卖得特别便宜的产品,可能是添加了其他成分。玛咖纯粉中98%是最高最纯,除2%起黏合作用的淀粉,不应该添加任何其他违禁成分。有些不法商家为了速效,添加甲基睾丸酮等雄性激素。很多销售玛咖的店铺大多提供可以打粉或切片服务,这就隐藏着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可能。萝卜、蔓菁和玛咖同属十字花科,口感较为接近,消费者单纯外观难以辨识,有些卖家就在玛咖粉中混入其他粉末,一些消费者不知情,贪图价格便宜,花了几百大洋买回了萝卜粉。
由玛咖引申出中国的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我们可以看到,保健品不是药,但在当下的保健品推销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假宣传、夸大宣传,把本来都够不上保健品的东西吹嘘成了“包治百病”的良药。全国消费协会受理投诉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保健品投诉案例达到2389例。不可否认的是,就整个保健品市场而言,几乎是处于监管缺失的状态。职能监管部门必须加强行业和市场监管,依法严查虚假宣传、价格虚高的保健品,为民众的健康和财产建立一道有效的防火墙,同时,加强监管,也是推动和促进保健品行业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玛咖从备受关注到跌下神坛,一路曲折,却也折射出保健品市场的问题所在,保养虽好,更需理性正确认识每一位神秘的“养生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