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你知道“蛛丝马迹”中的“马”是什么马

2016-12-30

  

  “蛛丝马迹”是人人皆知的成语,但“马”字该作何解释,似乎并未形成共识。大多数人以为“马”就是马牛羊的“马”,想当然,“马迹”也就是“马蹄的痕迹”。但是仔细推敲,马,如此庞然大物,它留下的蹄痕怎能与“蛛丝”相提并论呢?

  也有人说,是“蚂迹”,也就是蚂蚁的痕迹,似乎有些道理。但大家都知道,蚂蚁一般很少会留下痕迹。而且,蚂蚁在古代通称为“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自操破于汉中,海内英雄望风蚁附,而爵号不显,九锡未加,非所以镇卫社稷,光昭万世也。”可见,“蚂”只是个附着语素,是不成词的。清人夏敬渠《野叟曝言》七十九回:“蛛丝虫迹,屋漏蝙涎,不即不离,有意无意,其妙如何。”“蛛丝马迹”又可以写成了“蛛丝虫迹”,可见,这“马”应该是一种虫,而不是高头大马的马。那么这留下马迹的“马”到底

  应该是什么呢?

  老厨房中,经常可以看到高处挂着蜘蛛网,这自然就是蛛丝了。而也是在老厨房中,还有一种经常出没的小虫子,叫“灶马”。这种小昆虫,学名“突灶螽”,俗名“灶马”,属直翅目蟋螽科。其名因地而异,重庆称之为“灶鸡”,杭州称之为“灶壁鸡”,广东地区则称之为“灶虾”。这灶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条条不很明显的痕迹,这就是“马迹”。灶马爬过的痕迹与蜘蛛网经常在一起出现,两者又都不很明显。所以说,蛛丝马迹的“马”应该是灶马的“马”。

  灶马在我国南北方均有栖息,天暖时栖于野外草石、土隙间,天冷后则栖于灶台之上,以剩菜、饭屑、植物、小型昆虫为食。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七《广动植之二·虫篇》中记载:“灶马,状如促织,稍大,脚长,好穴于灶侧。俗言,灶有马,足食之兆也。”“促织”即蟋蟀,说明灶马体型不大。“灶有马,足食之兆也”,表明在古代,人们习惯上将“灶马”简称为“马”。

  由此看来,我们常说“蛛丝马迹”的“马”,指灶马,一种穴居于柴灶旁的昆虫,这是正确的。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