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行刺永乐皇帝 引发的后果后世唏嘘数百年

2017-08-31

  在网络词条中查找“瓜蔓抄”一词的释义,得知该成语出于《明史·景清传》:藉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

  追溯这一成语形成的过程,发现原来这里面有一段令人唏嘘的历史往事。

  根据史料介绍,与此成语相关的人物名叫景清。据说景清本是耿姓,讹传为景姓,系明代陕西真宁县新庄里寨子村(今甘肃正宁县)人。

  (网络图片)

  景清自小家贫如洗,但却聪颖好学,文思敏捷。他在明初的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中进士,获授翰林院编修,旋改御史。洪武三十年春,明太祖朱元璋召见了他,命署为左佥都御史,后又升为金华知府。

  朱元璋死后的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景清出任北平参议。同当时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有了比较密切交往,他的言谈举止和才干,深受朱棣赏识。

  建文二年(1400年),景清晋升为御史大夫回到南京。此间,惠帝朱允炆因实行削藩政策,引发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

  面对有恩与己的建文帝和赏识自己的燕王朱棣,景清表面显示追随燕王,暗地里却联络同僚大臣齐泰、练子宁、黄子澄、方孝孺等人,起誓结盟,谋划讨伐叛逆的燕王,力保惠帝。

  建文四年,燕军渡过长江,攻陷应天(南京)都城,惠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朝臣死者甚多。齐泰、练子宁、方孝孺等人殉难,唯有景清幸免。朱棣登基,改号为永乐。永乐帝因为过去对景清的熟悉与赏识,毫无顾虑地复命景清为御史大夫。

  心怀异志的景清被复命为御史大夫,不但没有推辞,还对皇帝唯命是从。当时有人暗地里讥笑他,说景清“言不顾行,贪生怕死”。但景清丝毫不在乎别人的议论,仍然伪装得积极努力。实际他在等待机会,图谋刺杀明成祖,为故主报仇雪耻。

  (永乐帝朱棣)

  这一天,景清照例上朝,面见永乐帝,却因步履反常引起侍卫怀疑。加上这之前钦天监曾急奏“异星告变,光芒甚赤,急犯帝座”,因此永乐帝亦有提防。

  朝会结束时,景清突然奋力扑向皇帝,欲行刺杀。朱棣命左右侍卫将景清拿下搜身。景清本是一介文人,那是侍卫的对手,他迅即被按倒在地。

  经搜身,果然发现景清外披朝服,内着绯衣,腰藏短刀。

  永乐帝对景清的行为很是吃惊和不解,大声责问:“你要干什么?”

  景清见谋刺行为已经败露,也就不顾一切撕破脸皮慨然回答:“吾为故主报仇耳,可惜不能成事!”

  接着,他竟然面朱棣破口大骂:“叔夺侄位,如父奸子妻。尔背叛太祖遗命,真乃奸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朱棣听到这话,才对景清之前的伪装恍然大悟。他勃然大怒,命令左右打掉了景清的牙齿,割去了景清的舌头。

  史料记载,不屈的景清以血口喷龙颜、龙案、龙袍。成祖朱棣随即命令以"磔刑"处死景清,并将其剥皮楦草,悬挂在长安门示众。

  景清的朝廷行刺举动,让朱棣大为吃惊。他不知道还有多少景清的同党对他暗藏杀机。于是下令实行惨无人道的瓜蔓抄。不仅对景清诛灭九族,而且“转相攀染”,凡景姓的族人几乎斩尽杀绝,还杀了景清的老师、亲戚、朋友、学生。景清的外甥刘固、刘国随舅舅在京,闻知舅舅遇难,明知自己在劫难逃,极度悲愤,被迫自刎而死。

  这次耸人听闻的“瓜蔓抄”共株连了数百人,连景清的故居也被付之一炬,村庄成了一片瓦砾废墟,成为一桩天下奇冤。

  (网络图片)

  据说真宁县县令见此惨状,暗示景姓人赶快隐姓埋名,流亡异地逃一条活命。经县官这一提醒,景姓人在高处一站就姓高,在石头上一坐便姓石,由此才幸存下几户人。

  二十多年后的明宣德年间,明宣宗朱瞻基诏天下纂编实录。根据建文帝曾是大明合法皇帝的事实,下令为建文帝殉难的方孝孺、练子宁平反昭雪,称其为大明忠臣。真宁县儒学教谕王正考证景清的忠烈事迹,上疏奏请皇上祭祀景清。于是朝廷下诏追封,给予景清谥号“忠烈”。并在各地儒学为方孝孺、景清建祠纪念。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