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诗词史上最知名的词人之一,苏轼向来受到读书人的重视。因为其诗词不但写景抒情都相当了得,而且在他的词作当中,渗透着让人深思的哲学意蕴,更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
比如“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又比如“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又比如本文要提到的这句“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这两句词出自苏轼一首题目为《临江仙·长恨此身非我有》的宋词,全文如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平心而论,这首词在苏轼的词作当中应该有较高的位置,不过显然我们提到更多的乃是“明月几时有”,是“大江东去浪淘尽”,是“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老夫聊发少年狂”,这么一看,这首词排在后面貌似也很合理。
这首词最扎眼的,就是下片的开头两句,“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时常愤恨我这个身体并不属于我啊,时常忘不了争名夺利!一代大词人旷达至极,尚且有这样的苦恼,更不用说我们这些平凡人了。
词的上片,写词人饮酒酒醉的模样与情态,“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酒确实喝得不少,回来的也够晚;“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因为回来太晚,连书童都呼呼大睡,还都没给苏轼留门,所以这个大词人酒醉了无家可归,只能“倚杖听江声”。
江水流淌,江风不断,此情此景,词人不胜感慨,为何“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人生的羁绊如此之多,缘何自己依然热衷功名?看今日“夜阑风静縠纹平”,何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少年博学,很早就已经中进士,宦海沉浮几十年,多数乃是在被贬之地渡过,黄州赤壁,西湖美景,岭南之地,都留下了苏轼的脚印。虽然接连被贬,虽然人生苦涩,也曾慨叹“长恨此身非我有”,但是这个词人最终也没能“忘却营营”。
或许这就是他的宿命,但是个人的宦海沉浮,却换来诗词史上的一位文坛巨擘,却也是意外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