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即使诸葛亮失败了 他也无愧于战士的称号

作者:南门太守 · 2017-12-28 来源:番茄历史频道

 

  一般认为,司马懿和诸葛亮互为最重要的对手,他们二人是对头,也是知已。诸葛亮如何评价司马懿的,似乎没有留下直接的记载,但司马懿评价诸葛亮却多有记录。

  比如有一次著名的评价,就是在这不久之后,诸葛亮身死五丈原,“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司马懿被诸葛亮高超的排兵布阵所折服,叹曰:“天下奇才也!”

  但是在给三弟的信里,司马懿却毫不客气地指出诸葛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这种看似矛盾的评价其实并不矛盾,司马懿赞扬诸葛亮时多在众人跟前,而批评诸葛亮时往往在私下里,就像这次是在家信中,一般说来,后一种情况下的想法更真实。

  机、决、权,意指谋略、决断、权变,这三样是为帅者所必备。诸葛亮生前著《便宜六策》,讲为将之道,但“将”终究不是“帅”。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其实,千将亦可得,但一帅更难求。无论学识、智慧还是品行,诸葛亮都是难得的人才,但沉稳有余、勇毅不足也是后人常常诟病他的地方。

  《晋书》讲了一个故事,说两军对垒期间诸葛亮遣使者至魏营,受到司马懿的亲自接见。司马懿不问正事,只拉家常,诸如诸葛丞相饭量如何、休息得怎么样等等。使者见司马懿这么随和,又如此关心自己的领导,颇为感动,因此无话不谈。使者告诉司马懿:“诸葛公夙兴夜寐,二十军棍以上的处罚都要亲自过问;至于饭量,现在很少。”

  这是一段著名的对话,从现代军事的视角看,双方统帅乃至重要将领的健康状况也是核心机密之一,蜀国使者太大意了。司马懿很贼,使者走后他对身边人说:“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从而更坚定了自己固守不战的策略。

  蜀军大营,诸葛亮苦苦思索,他的健康状况确实每况愈下。

  “积劳成疾”这个词用到诸葛亮身上再准确不过了。他是一个治世的大才,是一个廉洁奉公的典型,也是一个劳动模范。但是,只有人努力,天却不肯帮忙,一切也枉然。刘备死后,诸葛亮统揽蜀国大权,却没有人攻击他为权臣,原因在于他揽权却不为自己用权,没有一日不想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他一次次努力,一次次遇到挫折,从不气馁,转眼又发起新的冲锋。

  即使最终失败了,他也无愧于一个战士的称号。

  现在,前有渭河,后是秦岭,这面积仄狭的土塬将成为他生命的尽头。意识到这一点,诸葛亮心里充满了悲伤,不为自己,为的是未竞的大业。

  诸葛亮病倒了,病得很严重。他首先想到的是把这个消息报告给后主刘禅。

  在成都的刘禅接到密报大为震惊,他并没有想好失去诸葛丞相的蜀国怎么治理。他赶紧派尚书仆射李福为使臣星夜赶往军前。刘禅确实很着急,除了丞相的病情,他还有重要的事想问。

  李福到了五丈原,诸葛亮的病情已经很重了。李福来到诸葛亮的病床前,“因谘以国家大计”。

  李福道:“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

  诸葛亮此时已很虚弱,道:“公琰可以。”

  李福接着问:“公琰之后谁可任者?”

  诸葛亮说:“文伟可以继之。”

  李福还往下问,“亮不答”。

  公琰是蒋琬的字,时任丞相府长史,是诸葛亮的秘书长,加抚军将军衔,是蜀汉后方负责处理政务的实际最高负责人。诸葛亮数次北伐,蒋琬都在后方负责后勤供应。他为人宽厚,办事沉稳,不与人争。诸葛亮对蒋琬印象极好,他曾密奏刘禅说:“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文伟是费袆的字,在此之前先后任参军、中护军、司马,史书评价其人“宽济而博爱”,也是因为办理认真、忠诚可靠赢得诸葛亮的信任。

  李福听完诸葛亮的政治交代,赶紧回成都复命。

  诸葛亮交代完这件事,顿觉释然,遂呵然长逝。

  统帅病故,蜀军大营乱了方寸。

  此时蒋琬尚在成都,费袆倒是在军前,但以他目前的资历和威望根本还谈不上统领蜀军。蜀军之中牛人一大把,轮不上他说话。

  论资历和在军中的威望,魏延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魏延是刘备生前亲自挑选的汉中守将,与关羽守荆州并驾齐驱。其人勇猛过人,“善养士卒”,久在汉中,在蜀军中的影响力仅次于诸葛亮。

  但诸葛亮一点都不喜欢他。魏延曾提出过“子午谷计划”,自告奋勇请兵万人由子午谷杀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一向谨慎的诸葛亮不许,魏延很气闷,私下里常说诸葛亮胆太小,而叹自己有才不得用。

  除了魏延,蜀军之中还有一个人自命不凡,他认为自己怎么着也不能居于蒋琬之下,这个人名叫杨仪。

  杨仪“为人干敏”,是一个难得的好参谋,诸葛亮出兵,杨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但杨仪这个人是个臭脾气,说话办事从不让人。魏延脾气也很大,众人“皆避下之”,只有杨仪不让魏延,二人有如水火。

  据说,诸葛亮临终前命杨仪、费祎掌退军节度,安排魏延断后,姜维协助魏延。诸葛亮交代,如果魏延不从命,大本营即刻出发,不管魏延,先退再说。

  如果这是真的,那诸葛亮用人就大有问题。魏延并未造反,也没有任何要造反的嫌疑,怎么能先把他假想成叛徒?明知杨仪与魏延水火不容,又让杨仪指挥魏延,不出事才怪。

  诸葛亮去世后,杨仪秘不发丧,让费祎前往魏延处探虚实。魏延说:“丞相虽亡,我还在呀!你们几个可以护送丞相还葬,我自当率诸军击贼。何以一人之死废天下之事?况且我魏延是什么人,怎可作杨仪之流的手下?”

  魏延要把费袆留在军中,让他和自己联名发布公开信以告诸将。费祎见不妙,知道硬顶无法脱身,骗魏延道:“我现在回去,替将军您把杨仪那家伙抓来。杨仪是个文吏,没有多少胆,必不敢违命。”魏延居然信了,费祎夺门奔马而去。魏延发觉上当,追之不及。

  蜀军就此分裂,魏延率一支,杨仪、费袆、姜维率一支,各军径先南归。后来,后主刘禅命蒋琬率宿卫军赶到,杨仪命将军马岱击斩魏延,蜀军退守汉中,根据诸葛亮生前遗愿,将其安葬于汉中定军山下。

  传说此次北伐,诸葛亮命魏延为先锋,魏延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头上生角。醒来魏延问占梦师赵直此梦何解,赵直对魏延说:“麒麟有角而不用,此预示不战而贼自破。”魏延信以为真,还挺高兴。但赵直是哄他的,赵直下来对人说:“角这个字,刀下一个用,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那边,魏军大营对敌人这边的动态还浑然不觉,不知道一夜之间竟然已天翻地覆!

  直到蜀军自五丈原烧营,百姓奔告,司马懿等人才知道消息,于是率兵来追。

  追上五丈原,看到诸葛亮生前布下的营垒,又缴获蜀军大量的图书、粮谷,司马懿断定,诸葛亮已死。

  辛毗认为也未必,敌人寻战不能,会不会使诈?

  司马懿说:“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谷,这几样现在都弃之不要,这就好比有人把五藏六腑掏出来再去求生一个道理。应该马上追击!”

  司马懿率魏军追到赤岸这个地方时得到确切消息,诸葛亮真的死了。

  《晋书》记载,司马懿此时“欲乘隙而进,有诏不许”,他想追击,皇帝下诏说不让他追。

  过去有人认为这不是真的,司马懿只想保存实力,他并不想真的追到汉中去。《晋书》处处回护司马氏,自然什么好就写什么。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