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跨级用职权!谁是春秋最厉害的大夫和家臣

2018-02-27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所谓的僭越不算新鲜事,但通常都是越一级,即诸侯行使天子的职权,大夫行使诸侯的职权,家臣行使大夫的职权。当然我说的不是季孙氏“八佾舞于庭”那种在家里自娱自乐的僭越,而是真正的行使上一级的职权,整个春秋时期,只有两个人实现了越两级的僭越,而且因级别不同,所以在各自的等级都是独一无二的。

  一、赵盾——会盟诸侯,大夫行使天子职权

  春秋时期据统计诸侯会盟共408次,但两个诸侯间的会盟或者三四个诸侯间为参加者之间事务举行的会盟算是非正式的会盟。特点首先是规模小,其次是与别国无关,最重要的是没有盟主。其余的其实自周武王孟津会盟开始,大型诸侯会议都由周天子主持,到春秋时天子失势,大型的诸侯会议开始由诸侯主持,天子也会亲自或派人参加,但基本就是摆设,主盟者通常就是最强的诸侯,也就是所谓的霸主。虽说是“春秋五霸”,但前后出现的各种霸主有二十多个,其中最著名也毫无争议的霸主是齐桓公和晋文公,各版本的“春秋五霸”都有他们两个,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其实九是大数,表示多,就是说齐桓公主持了很多次诸侯会盟,还保住了周襄王的储位。晋文公也是平定了周朝王子带的叛乱,在城濮打败了楚国对中原诸侯的进犯,最后“践土坛晋侯主盟”。

  两位无可争议的霸主都是遏制了楚国的进犯,平定了周朝的内乱,并亲自主持会盟。之后就再也没有诸侯能把这三点凑齐了,甚至楚国也出过几个霸主,虽然说能主盟的诸侯就是霸主,但还是能凑齐了风光些。诸侯们没做到,赵盾做到了。

   

  赵盾辅佐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继任霸主,虽然晋襄公还算称职,但多少有点二代的意味,吃文公的老本,死后儿子灵公继位,不清楚年龄,反正是小孩,于是赵盾独揽大权。灵公七年(前614)周顷王去世,大臣内乱,晋国派赵盾平定,扶立周匡王。可这件事周本纪不记,赵世家不记,偏偏看热闹的晋世家给记了,司马迁是想强调赵盾是奉命而为么?此地无银三百两了,晋灵公到死都是个傀儡,小时候反倒能指挥赵盾么?不是灵公,谁还能给首席执政官下命令?所以是赵盾给自己下的命令,真是奉命的话,赵世家里就记上了。灵公八年,赵盾乘楚国国君更替之机,组织诸侯在宋国新地会盟,其他诸侯都是国君参加,晋国赵盾参加,而且主盟。灵公九年,晋军打败了唯一还追随楚国的蔡国,蔡国投靠晋国。灵公十一年,诸侯在扈地会盟,主盟的还是赵盾,楚国的锋芒被完全压制。当时晋国的灵公已经掌握了打弹弓的技能,没时间参加会盟,楚国的庄王还在楚宫里当大鸟,要等到赵盾死后才一鸣惊人一飞冲天,赵盾以一个大夫的身份,是当时无可争议的“因”,即国中一人,所有大事他都掺和(解释成因素、因子、原因都行),所谓的天子、霸主、诸侯在他眼里什么都不是。扶立天子,攻打蔡国还能勉强称为奉命,因为这两次多少都有点危险,领导不一定要亲自上战场,但两次会盟诸侯,由大夫主持,就没什么可说的了。赵盾以大夫身份行使天子职权,是当之无愧的春秋第一大夫。那么守规矩的孔子都要赞一声“古之良大夫也”。

  二、阳虎——陪臣执国命,家臣行使诸侯职权

  如果说孔子对赵盾还多少有些好感,对另一个越两级的人物就是无以复加毫不掩饰的厌恶了。阳虎是鲁国三桓中季孙氏的家臣,趁季孙氏幼主当家,控制了季孙氏,碰巧另外两家也是幼主当家,于是阳虎把三桓都控制了,鲁国国君又受制于三桓,所以鲁国的当权者就是一个大夫家的家臣了,这在整个春秋时代也是绝无仅有的。

   

  当然对这两个跳两级的人物,孔子一个喜欢一个厌恶,主要原因固然是两人品行有天壤之别。孔子夸赵盾为良大夫,是因为赵盾对直斥其非的董狐表达了敬意,孔子夸的在他这件事上的气度,而阳虎责肆意妄为。但二人出身不同也不可忽视。赵盾是贵族出身,阳虎是平民出身,而且一看统治就不会长久。孔子的这种区分只是源于内心对秩序的维护,和孔子同时代的赵盾的孙子(赵氏孤儿)的孙子赵鞅,在权势上也未必比赵盾差多少,且呈上升趋势,但孔子一样斥责他为乱臣,证明孔子夸赵盾与赵家的权势无关。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