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中的前凉是个特殊的国家,首先这个国家是汉人建立的,这在十六国中是个异数,当然还有西凉和北燕,但是这两个国家当时影响很小(君主的后代们影响很大是另一回事)。其次这个国家领土很大(其他四个凉国同时存在,加起来都没他地盘大),但基本都是西晋朝廷封的地盘,自己只是向西扩张,除勤王外基本不参加中原混战,向东只是防御,老百姓免受战乱之苦,这在十六国中独此一家。第三这个国家年头最长,无论从张轨开始的76年还是从张茂开始的57年,都是十六国之冠。第四这个国家对文字游戏情有独钟。
一、西晋年号
张轨是西晋封的凉州刺史,死后由儿孙世袭,所以有人说从张轨开始凉州就割据了,支持的反对的都有理由,就不纠结了。反正他们很长时间内都以晋臣自居,但注意,是以西晋臣子自居,对东晋不感冒,于西晋灭亡后使用晋愍帝的建兴年号,晋愍帝自己只用了五年,被张家人硬拖成了四十九年,忠心可表天地呀。其实只是方便自己割据,既然是晋臣,和凉州境内的世家大族就是上下级关系,不是君臣关系,矛盾不至于激化。和东方前后相邻的强国前赵、后赵、前秦也好打交道,自认比对方低一头,你是君,我是外臣,礼节上容易处理,真想占我地盘咱们再说。至于和东晋,也有很大的回旋空间,既可以承认,也可以不承认。总之不能说多高明,也是乱世中一种行之有效的生存方式。后来台湾郑氏也深受启发,永历年号永历帝自己只用了十七年,被郑经郑克塽父子拉到了三十七年。
二、庙号
其实到张骏的时候狐狸尾巴就藏不住了,但比张祚彻底不藏强点,篡位的张祚对之前历代君主追封庙号,张轨为太祖、张寔为高祖、张茂为太宗,可见张祚认为前凉为张轨奠基、张寔建立,否则不会有连着两个祖,然后张茂确定政权,开创为祖,守成为宗嘛,从对前凉的贡献来说,这三个庙号都正确,只是张茂的有争议。然后张骏为世祖,世祖表示血缘转移,而且以后的血缘由此延续,著名的有汉世祖刘秀,或者正式开国,如晋世祖司马炎,清始祖顺治,张骏是张寔的儿子,张茂的侄子,血缘从张茂那里转回来了,所以称世祖没错。说张茂有争议是指如果继位的是张茂的儿子,那么张茂就该是世祖,相应的张轨改太祖,张寔改太宗。张骏后面的张重华是世宗,张重华是张骏的儿子,正常交接,世宗也有转移的意思,应该不对,但考虑到定庙号的张祚是张重华的弟弟,哥哥没问题他就有问题了,所以也不难理解。世宗的儿子是英宗,这个庙号不是内讧就是短命,给被自己篡了的侄子太合适了。而张祚自己,死后得了个高宗,王朝中衰的责任人,要我说都有点抬举他,但也凑合吧,原因应该是给他这个庙号的弟弟,也要篡侄子的位,不能太抹黑他。之后是世宗的另一个儿子烈宗,死于非命的意思。最后是终结者张天锡,也是杀侄篡位起的家,不知谁赏了个神宗的庙号,瞎折腾的意思。
在历史上影响不大的一个国家,对庙号研究很深,因为是几代后统一制作,居然都很准确,其他即使是大一统王朝,因为庙号都由下一代议定,没有参考,难免有失公允,前凉国的庙号可以当教科书了。
三、张天锡的扯淡
前凉末代君主张天锡本该去做学问的,文才高,巨能扯。
抄录一例:张天锡继位后,频繁地在园林池塘举行宴会,政事颇被荒废。荡难将军、校书祭酒索商上疏极力劝谏,张天锡答覆说:“我不是好出行,而是出行有所得。观看早晨开放的花朵,就能尊敬才能出众之士;赏玩芝兰,就喜爱有德行之臣;看到松竹,就想念有贞操的贤者;面对清澈的流水,就看重廉洁的品行;流览蔓延的野草,就讨厌贪污的官吏;碰到飘风,就憎恶凶狠狡诈之徒。如果所做之事加以引申,再接触相关事情,就差不多没有遗漏了。”
这些话说完就完了,一点也没实行。《世说新语》中有很多关于张天锡辩才的故事,真不愧“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在乱世中,一个百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大国,就算不穷兵黩武,也该加强边防,整顿内政,结果他们把精力都放在玩文字游戏和内讧上了,面对前秦的打击毫无抵抗力,不过也好,他们对老百姓不好,没妨碍别人对老百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