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少年中国说的梁启超:青年楷模第1人

2018-03-15

  如果要评选近现代一个青年楷模,没有谁比梁启超更适合,但他的光辉被隐藏在康有为的身影之下而被许多人忽略,仅仅知道他是《少年中国说》的作者,然而历史并不会忘记,他是中国近代思想运动的启蒙者,他还是一个好国民、好学者、好领导、好老师、好学生、好家长、好朋友、好儿子,诸多角色样样出彩。

  知道梁启超是因为历史课本中著名的康有为、梁启超倡导的“公车上书”运动,他们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发动赶考举人集体上书,遂有后来的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师生俩流亡国外,再多一些了解是因为他是《少年中国说》的作者,这篇课文需要背诵,此文气势磅礴,排比对仗工整,词句华丽寓情与理,而后的他被消失在我的记忆中,再次全面了解他来自于傅玺璋的《梁启超传》,一个寒假研读三四遍,一个形象高大的梁启超走进我的脑海中。无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学,他都算得上泰山北斗级的大师,而他所处的清末民初之际却是牛人多多的年代,群星熠熠闪闪争先耀眼之时能够独步学海,任谁人都不敢小觑其才华,振聋发聩之声折服众人,其人素质不是一般的高。

  梁启超四岁学字,七岁能文,十二岁中秀才,真正的童子弟,十九岁中举,偶遇康有为,被他的新学折服,叩头就拜,入万木草堂习读一年,放弃了考取功名的报复,积极参与康有为倡导的“公车上书”,台前幕后摇旗呐喊,而后被光绪皇帝接见,授予六品顶戴,负责编制各种外国先进变法书籍,因为康有为的自负和幼稚,造成帝后两派矛盾凸显,怂恿光绪皇帝仅仅百日就明发上谕几百道,又由于康有为的功利心驱使,联络袁世凯密谋软禁慈禧太后,使得“戊戌变法”失败,光绪皇帝被囚禁瀛台。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流亡日本,虽如此,他们一直遥领国内的保皇事宜,最初,梁启超和老师抱定光绪皇帝就是心中的圣君,以实行君主立宪制为目的,而后由于开阔视野之后,政治主张倾向于总统制、议会制等,辛亥革命后属意袁世凯,希冀其领导中国走向复兴、独立之路,然袁氏死鱼膨胀,一心想恢复帝制,过一把皇帝瘾,逆天行为当收到梁启超的深恶痛绝,他和学生蔡锷将军发起护国运动,虽是以卵击石,但是正义的天平倾斜到他们这一边,民心所向之中,众叛亲离的袁世凯虽取消帝制,然并没有平息恶劣后果,最终在皇帝梦中一命呜呼,强人袁世凯死后,无人能力挽狂澜,军阀混战连连,大王旗频换,梁启超遂厌倦了政治权术之争,钻心治学,成为清华四大导师之首。

  历史上可以没有康有为,因为文廷式等一班有见识的新官僚在维新中的作用比他大得多,大清国修墙式的革新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张之洞等洋务派早就实践着,他们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等方面不遗余力,从表面上确实给大清国粉饰了国力。但历史上不能没有梁启超,他用一支永不枯竭的文笔,创作、编撰了大量旨在强国家、开民智之举。《新民丛报》报刊就是他的阵地,他淡泊名利只为做事,识大体懂小节、谦谦君子尊师友爱、铮铮铁骨重仁重义,只要为国为民置生死与身外,无论困难险阻在所不惜,因为善变他还被当时的名流误会至深,谁能真正了解他的苦衷?

  他是社会改良运动的坚定一员,最想用不流血的方式使国家走向富强、民主、独立、自由之路,然而何等的困难,还是革命者打碎了旧的枷锁,可是无数仁人志士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最终,由中国共产党完成了这一历史重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从此独立于世界东方,告慰无数为争取民族自由、独立与解放的先行者的英灵。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