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诗仙李白这首题为《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七言绝句,本是一首送别友人,思念朋友的诗。然而因“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为扬州这座江南古城平添了无限风韵。后世的人,因为这一句诗,爱上了扬州这一座城,多少人,都想在烟花三月,抵达春意最浓的扬州,领略最好的江南春色。
古人说:“游扬州,三分看景,三分读史,三分吟诗。”千年来,在诗意里栖息着的扬州,成为人们心中无比惊艳的桃花源。在“烟花三月”的扬州里,有说不尽的诗情画意,有道不完的历史风情。
扬州自古繁华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南临滔滔的长江,东依静静的京杭大运河,自古就有“苏北门户”之称。早在公元前486年,扬州就已经建城,历来就是风光秀美的风景城、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博大精深的博物城。扬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其由来是因“州界多水,水扬波”,遂以“扬”为州名。
在中国历史上,扬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自汉至明清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扬州历史上有过两汉的兴盛,中晚唐的鼎盛,清初的繁盛。隋炀帝曾经镇守扬州十年,他即位后,几乎在心理上把扬州当自己的都城,动不动就从长安跑到扬州,兴建宫殿、修造运河,甚至最后还死在了扬州,可见扬州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早在唐代,扬州就享有“商贾如织”与“富甲天下”的美誉,当时居住在海外的扬州经商者就有5000多人,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著名港口。隋唐、明清时期的扬州财富、资本的高度集中,是整个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资本最为集中的地区,规模最大的金融中心,其繁荣程度如同当今世界之伦敦、香港。清代,康熙和乾隆多次“巡幸”,使扬州出现空前的繁华,成为中国的八大城市。城市人口超过50万,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世界十大城市之一。当时的扬州,居交通要冲,富盐渔之利,盐税与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关系极大。各地商人增多,纷纷在扬州建起了会馆,各有营业范围和地方特色。繁华的扬州吸引着众多的文人墨客,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鸾翔凤集之地, 唐宋名家几乎都到过扬州,难怪古人把“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作为人生的一大梦求。
扬州自古风雅
扬州是一个被唐诗宋词浸泡过的城市,是浪漫的“诗词之城”。扬州有两千多年的城市历史,也有两千多年的诗歌历史,自古以来诗人偏爱扬州。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绿杨城郭是扬州”,“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座清丽秀美的城市在诗词里总是无限的风雅。大学士苏东坡曾经作过扬州太守,一生数次到过扬州,情牵扬州。他曾经写下“澹月倾云晓角哀,小风吹水碧鳞开。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的诗句。元人就曾把扬州比作天堂:“羡江都自古神州,天上人间,楚头吴尾。”明人咏扬州的佳作甚多,都比不上林章的两句诗:“不知今夜秦淮水,送到扬州第几桥?”清代黄慎《维扬竹枝词》中写道“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
古往今来,描写扬州的诗词数不胜数;历朝历代,生活在扬州的诗人词人不计其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扬州历代诗词》,煌煌四卷,收录了两千多位诗人近两万首诗词,其中唐代诗人150多位,诗作570多首。即便如此,编录者还是特别说明,这只是按照既定标准选录的作品,并且还不可避免有遗漏的情况存在。写扬州的诗词不胜枚举,以至于有人发出了“不想到扬州的不是诗人,没到过扬州的当不了大诗人”之感叹。
扬州自古风光旖旎
扬州的美丽深入骨髓,令人一生难忘。扬州地处长江、淮河交汇之地,川泽秀媚,风和雨润,景色宜人,真是人间天堂。唐代诗人张祜在游完扬州后竟然断言:“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提到扬州的美景,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俏丽绰约的瘦西湖,春山艳冶而如笑的个园,回眸难忘锦绣园大明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汪氏小苑,倚南窗以寄傲的何园。其实,扬州的自然景色才是最吸引人的。
多情最是扬州柳。三月的扬州正值柳絮纷飞如似烟,繁花盛开佳景来的大好时光。瘦西湖的柳树,最让人值得留恋忘返。据说最早,是为皇帝巡游时遮荫所种,所以三步一柳,渐渐成为了一大特色。扬州柳树多情,想必是因为有了水的缘故。南方风又缠绵,不似北方凛冽,柳树身姿婀娜,丝丝缕缕,再配上碧波荡漾,便构成了人们心中多情的想象。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自古就有“月亮城”的美称。“二十四桥”的明月不知带给多少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扬州天上月美,水中月美,诗中月也美。据说李白的《静夜思》就是夜观扬州的月亮后触景生情写下的。扬州的月亮原来从唐朝就开始在这片土地升起,并且,赚得天下所有的人都对扬州月亮的仰视、称羡。自古以来,赞美扬州的诗中,感叹月色、对月抒怀、借月写景的诗句,俯拾皆是,信手可以拈来。如陈羽的《广陵秋月对月即事》:“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扬州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通篇36句,月字的出现竟达十四处之多,可谓空前绝后,从而成了诗中的诗,至今吟诵不绝。特别是开篇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将扬州月光写得如水、如诉、如梦,似乎扬州的一切全都笼罩在了静谧的月色之中。
扬州三月繁花似锦,渲染了异常明媚的春光。不必说桃李的娇艳,山茶的浓烈,海棠的秀丽,丁香的俊俏,玉兰的素雅,单说扬州独有的两种名花,琼花和芍药。“琼花一树世无双”。琼花的美在它那与众不同的花型,其花大如玉盆,由八朵五瓣大花围成一周,环绕着中间那颗白色的珍珠似的小花。这种独特的花型,是植物中稀有的,故而世人格外地喜爱它,并美其名曰:“聚八仙”。传说隋炀帝就是为到扬州赏琼花而下令开凿了大运河,王世充则因画出了琼花图被隋炀帝赏识,以此飞黄腾达。扬州芍药最负盛名与洛阳牡丹齐名,早有“扬州芍药甲天下”之誉。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欧阳修在扬州为地方官的时候就对这两种扬州地方特色浓郁的花卉情有独钟,写下了很多诗词来歌咏扬州的琼花,甚至为了欣赏琼花,修建一敞亭,因为琼花天下无双,故为亭取名“无双亭”,并赋诗云:“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
扬州自古出美女
南朝文人鲍照在《芜城赋》里说“东都妙姬,南国佳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南国,指的就是扬州。扬州是水网交织、波光潋滟的水乡,这样一方水土养育出的女儿,水灵灵、翠生生。扬州女人就像那清澈透明的水,温润,清爽。因为饮食恬淡,扬州女子肤色多细腻、白皙而微红,正所谓“钟灵毓秀”。扬州女孩用“小家碧玉”来形容是再合适不过的,她们大多安静恬淡,柔婉可人。都说女人是水做的,扬州女人更是如此,她们袅袅婷婷地走向你,如吟诗般的温存软语,似夜莺低声呢喃,让人心醉,这样的柔美女子,更能迷醉男人心,那种柔婉自如的气质如同江南山水一样令人心动。多情诗人杜牧离开扬州时非常难过,“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就是他与扬州红颜知己相对垂泪的情境。他还写下“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称赞十里扬州城里漂亮的女子,那些珠帘后的佳人都不如她美丽多情。
历史上的扬州美女早已形成了群体,扬州美女一词,包容了和扬州有关的所有美丽女性。一是历史上实有其人的、来自历代社会各阶层的扬州美女,如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才女上官婉儿、香妃田秀英等;二是民间神话传说中的扬州美女,如琼花仙子、芍药女等;三是小说戏曲和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如《红楼梦》中的第一女主人公林黛玉、在瓜洲沉江的杜十娘等人。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虽然扬州城当年的烟花柳巷歌舞升平早已淡去,如今的扬州,恰似一位仪容端庄的名媛,历经风雨的洗礼,日臻成熟的风韵,散发出悠悠的魅力,她风情万种的神韵依然在吸引着我。她的清秀,她的婉约,她的精致,她的风情,时时在召唤。在这春光渐浓的日子,渴望能和知己,挽着春光,牵着柔情,轻轻慢慢,徐徐缓缓,沉溺在碧水暖风和烟柳画桥中,体会“春风十里扬州路,十年一觉扬州梦”的隔空离世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