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小说《他们那些年》连载十六:瑞雪将至

作者:侯春霄 · 2018-05-18

  田春发死了,黄月芳的家庭便成了“复活家庭”。“复活家庭”是最有资格享受“神家婚办”的,因此,上边的“奉差”就以判官的姿态当了红娘。按照门里的规矩,田英君姊妹和吴宝来弟兄十天之后就要举办“神圣婚礼”。吴有志信“三赎基督”最看重的就是“神家婚办”,而黄月芳却做梦都没想到“三赎基督”给吴有志的“赐福”会在自己身上“显灵”。执事说能享受“神家婚办”的都是灵性高的人,有“神家婚办”资格而不实行“神家婚办”,最终必定得不到平安,轻则得病,重则遭遇飞来横祸。

  黄月芳是带着愧疚和歉意走进潘家大门的。潘家毕竟帮了自己那么多年,如果不声不响的把女儿改嫁他人,良心上总是觉得过不去。她此番硬着头皮前来,就是要给潘富友和罗杏芳一个最后的交待。当时,离“神家婚办”的日期也只剩三天了。她躲避着潘富友和罗杏芳的目光,悻悻地说:

  “没办法,这都是命。”

  “为信‘三赎基督’就要害自己的亲闺女吗?”罗杏芳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气昏了。

  “我没有害她,她正是因为想跟‘外邦人’通婚才被学校开除的。还有田春发,要是信了‘三赎基督’也不至于没人搭救。”

  罗杏芳紧盯着黄月芳,没再说出一句话来。

  可是,吴有志家门上的“囍”字并没能给这个“复活家庭”迎来“三赎基督”的“赐福”,就在举行“神家婚办”的前一天,田英君离家出走了。她没带旁的东西,只是带走了那只木雕的小帆船。

  一个姑娘的离家出走最容易引发这样那样的传言,这类传言或带有起哄的恶意,或带着出于成见的推测。在诸多传言中,煎饼屯的人们认为这一种最为可靠:田英君到潘冬晨上学的县城去了,目前俩人已经在租来的房子里住到了一起。这种传言经过多人加工,最后连潘富友和罗杏芳都将信将疑。直到潘冬晨回到家里,他们才知道这个说法纯属胡诌。

  潘冬晨回来了,不仅带回衣服被褥,还带回全部学习用品。他又退学了,不过,这回却是自愿的。就在昨天,他收到了田英君的来信。田英君的信里说,在即将举行“神家婚办”的那几天里,她很想随父亲一起去,是杏芳姨的爱让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给了她离家出走的勇气。田英君反复说依旧爱着他,只是自己已经没有了家,因为家被笼罩在“三赎基督”的鬼影里,回到那个地方母亲就要逼她信神。她告诉潘冬晨不要找她,等“三赎基督”没了她会回来的。看罢来信,潘冬晨当即作出退学的决定。他一定要找回田英君,哪怕追到天涯海角!

  儿子上大学的希望又要没了,因为要去找回躲避“三赎基督”的田英君;想重新做人的田春发上吊了,因为他有个信“三赎基督”的老婆;信“三赎基督”的黄月芳只剩下孤零零一人,而她还把这样的惨景归结于不信“三赎基督”就要遭难。这样想时,潘富友和罗杏芳不禁对儿子的未来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他即便能找回田英君,但能摆脱那个可恶的“三赎基督”吗?

  可怕的结果让他俩生出这样的想法:要想过上安稳日子,就必须拿起扫帚把“三赎基督”的鬼影扫个干干净净。要对付邪神,单靠躲是不行的,你不碰它,它也会缠上你。然而,最终的抉择却使他们非常为难:虽然本意是要举报“三赎基督”这个邪教组织,但第一个被牵扯进来的就是黄月芳,一个曾经的好姐妹,一个自己用心帮了那么多年的人!这样做原本是为了拯救她,拯救她的女儿,拯救她的家,可是,她能够理解这些道理吗……

  直到相伴着走进派出所大门,两口子的心还是忐忐忑忑的。他们永远也忘不了那个日子:一九九七年十月廿三。这天正值小雪节气,再往前,纷纷扬扬的瑞雪就要降临大地了。

  依据他们提供的线索,公安机关一举摧毁了当地的“门徒会”组织。那位采访过潘富友的大报记者又闻讯登门采访,要他俩讲讲自己与“门徒会”邪教组织做不懈斗争的先进事迹。潘富友不知该从何处说起,红着脸呆坐了一阵便找个理由逃了出来。走出家门,却又总觉得躲到哪里都会被记者找到,在村里转了半天,最后竟撞进村西的“天公将军庙”里。

  “天公将军庙”老年间就有,只不过“破四旧”时给拆了。大前年,做买卖发了财的二狗子又出钱把庙重建起来。庙里供奉着一座石刻张角雕像:张角左手拿着一粒丹药、右手拿着一张煎饼,仰头散发,豪气冲天。因为庙里整日香火不断,人乍进去总会觉得难以睁开眼睛。庙门本是开着的,潘富友进去后却给关上了,过了一会儿觉得实在难受,又想把门敞开点缝。但是,还没等他动手去拉,门却被人从外面推开。潘富友先是一惊,而后又不禁喜上眉头,因为站在面前的分明是潘冬晨和田英君……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