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洞房”是指什么?最初并不是指嫁娶文化

2018-07-28 来源:人类古文明寻踪

  怀金悼玉按;如今的中国人都知道“洞房”一词是指的中国汉族的夫妇新婚燕尔之际,所完成婚姻的新房子。并且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男女婚礼传统文化——洞房文化。

  但是“洞房”一词,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指男女婚礼完成的新房,这种特指大约是在唐朝的中期才完成的。并且闹洞房这种比较放得开的文化也大致属于风气开放的唐朝所形成的。

 

  中国的婚礼嫁娶文化是轩辕黄帝亲自实践并且定制形成的。黄帝在娶西陵氏女嫘祖的时候,便用了嫁娶礼仪,并且通以往相比进行了较大的改制。

  在战胜蚩尤之后,黄帝正式废除了曾经流传华夏很久的群婚制度,正式建立了华夏特色的男女婚礼嫁娶制度。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子,曾经问过孔子本人,说西周时期的男女婚嫁习俗到底是怎么样的,孔子回答说:

  “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归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礼记·曾子问》)

  大意是说,西周时期女孩子出嫁,家里的灯火蜡烛三天之内不能熄灭,这代表一种相思难以别离的情景,是中国孝道文化的体现,男子将女子娶进家门,三天之内不能大张旗鼓的进行欢乐奏乐之类的事情,这样代表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思念。

  可见,中国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男女婚礼嫁娶文化非常的严谨、朴实、肃穆、正统,非常的符合礼道规范。

 

  中国闹洞房文化真正开始形成如今喜庆无比特色的起始年代,是西汉王朝建立以后,当时的人们认为秦朝以前的中国人的婚礼嫁娶太过严肃刻板,没有太多的喜庆气氛,不符合男女嫁娶这一充满欢乐祥和的情形,因此逐渐的废弃了先秦时期特别严肃肃穆的男女婚礼嫁娶文化,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操大办文化。

  不过汉代的男女婚礼嫁娶文化一度非常彪悍,以至于汉朝的学者仲长统非常看不惯,呼吁政府禁止这种习俗,他曾经在其所著的《昌言》中说道:

  “今嫁娶之会,捶杖以督之戏谑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新族之间,污风诡俗,生淫长奸,莫此之甚,不可不断之也。”

  可见,汉代男女婚礼闹洞房风俗一度多么的开放彪悍!

  洞房过渡到特指男女婚礼的婚房有一个过程,从先秦到唐朝,洞房的含义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在《楚辞·招魂》中有云:“姱容修态,絚洞房些。”

  汉代司马相如在《长门赋》中说:“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

  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庾信在《三和咏舞》说:“洞房花烛明,燕馀双舞轻”

  到了唐朝特别是中期开始,洞房开始逐渐的特指男女婚礼习俗完成的新房子,并逐渐形成洞房文化。

  如沈佺期·《古歌》云:“落叶流风向玉台,夜寒秋思洞房开。”

  如乔知之·《倡女行》云:“莫吹羌笛惊邻里,不用琵琶喧洞房。”

  如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云:“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再如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云:“双双拜了天地,又拜了丈人、丈母,然后交拜礼毕,送归洞房做花烛筵席。”

  而宋朝的奇才洪迈在《容斋随笔》里写出了千古绝唱的名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正是这句话,将洞房文化彻底特指了中国汉族男女之间的婚礼嫁娶文化的一大亮点和特色部分!

  洞房文化分为“文闹”和“武闹”,各地区的具体内容并不完全一样,有些地区玩得很过火,内容也千奇百怪,但基本上都有调侃新婚男女夫妇,祝愿新婚夫妇白头偕老,早生贵子之意。

  如今中国的洞房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其文化意义和内涵越来越丰富,这是华夏中国文化特色的一部分!

 

  顺便说一句: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男女嫁娶服装以大红色为主,代表喜庆、欢乐、祥和的气氛。并不是今天受欧洲影响的白色婚礼服装的格调。因为白色对于汉民族来说,属于葬礼上特有的服装文化的一部分。

  所以,中国汉族青年男女以后结婚,可以按照中国传统的红色婚礼文化举行结婚仪式,毕竟这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文化瑰宝之一,我们没有理由在这个时代彻底葬送掉。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