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项羽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里就败给了刘邦呢

2018-08-12 来源:老郑读历史

  靠得大树好乘凉,稳定才得好生存,不断历练长阅历,功高盖主忌英才。领命出征迎大敌,立誓有约称王名。看似万险不得过,却有能人机缘来相助。一路雄起得关中,却受实力让人居,一路打压自认怂,枕戈待旦不忘耻。好运之助有心人,吸取前车各类错,汇的天下良方把病看。任用贤人成大业,渐渐成就诸王之主以呈现。

  项羽起兵灭秦,目的是为了恢复原楚国势力,灭秦之后目的达到,自封为西楚霸王,同时分封了13个诸侯王,想恢复春秋战国的时局,项羽只想做一方的霸主。这种有违历史发展的做法,首先是造成天下再次的战争混乱,其次项羽对诸侯王的压迫和杀戮,失去人心。最后的结果是刘邦顺应历史的潮流,重新建立统一集权的汉朝。

  项羽只有一个谋士范增,但是他不听从范增的建议,鸿门宴上轻易就放走刘邦。另外项羽对士兵是仁厚爱人,但是对谋士和手下就疑心重重、嫉贤妒能,立功的将领受到项羽的嫉恨,得不到表功赏赐,有才能谋士为其出谋划策,不仅刚愎自用不采纳,而且有意疏远。

 

  项羽的军队,几乎就是一个人的军队。项羽在,就能打胜仗,项羽不在,就不行了。除了项羽,几乎没有一个优秀的将领。所以整个战争过程很有趣,项羽往东,西线就守不住;项羽往西,东线就出问题,他就像个救火队长一样,东西奔命,顾此失彼。项羽军中,称得上谋士的,只有范增一个。范增没死,项羽都不太听他的;范增一死,就没有人出谋划策了。

  反观刘邦一方,武将有韩信、彭越、曹参、周勃、灌婴等一大堆,谋士有张良、陈平、郦食其等,人才济济。而其中像韩信、陈平这两个重量级人物,原本都在项羽阵营,项羽肉眼凡胎,认不得英雄,这点比刘邦差多了。

  楚汉订立了鸿沟协定,以鸿沟为界,互不侵犯,项羽就此躺在功劳簿上睡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而刘邦利用关中优势,迅速发展壮大,不久就违反协定东进攻楚。争夺天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根本就没有和平协定可言,项羽没有抓住最好的时机一统天下,是战略上重大失误。

 

  项羽在战场上百战百胜,最终却输掉整个战争,就是因为他最后消耗不起了。我们看到项羽的最后一战,是在归途中被十面埋伏,然后就玩完了。我们没看到项羽有任何后备军团,除了在前线作战的士兵之外,大后方几乎没有兵力啊。再看看刘邦,百战百败,但是萧何却源源不断给他补充新鲜的血液。所以后来刘邦为什么把萧何的功绩列为第一,这就是他战胜项羽的法宝,有充足的后勤补给与后备兵团。

  所以,我们看楚汉战争时,觉得项羽百战百胜,以为他优势很明显。其实真相不是这样的,项羽在各方面,几乎都是处于劣势。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