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大唐守将的“地道战”:一战竟歼敌数万人

2018-08-17 来源:老黄说史

  曾经开创过“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晚年变得越来越昏聩,亲小人,远贤臣,最终引发著名的“安史之乱”。众叛亲离的李隆基不得不退位让贤,这给他的人生涂抹上不光彩的一笔。

 

  在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中,唐军涌现出不少忠臣良将,拼死与安史叛军缠斗,遏制了叛军的气焰。在平乱之战中,太原守将、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就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以数千之众,对抗十万叛军,他创造性地开展“地道战”,歼敌数万。

 

  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叛军史思明、蔡希德等发兵十万进攻太原,并企图占领太原后,由北道夺取唐朝的临时都城灵武。当时,守城的李光弼手中只有不满万人的老弱之卒,守军的内心都充满恐惧。李光弼却临危不乱,在兵力悬殊情况下,李光弼一面防御固守,一面守中有攻。他还在城上安装石炮(抛石器),击毙了大量叛军。

 

  史思明也不是糊涂蛋,他用兵也有一套。兵困太原城后,他命令士兵在城外建飞楼,蒙上木板,将其打造成移动的堡垒;另外,他还让士兵在城外筑土成山,以与城齐,借此攻入城中。这两招结合起来,让太原守军危在旦夕。

  李光弼见敌方在城外造山,突然心生一计。他一面让战士从城中挖地道,一直挖到叛军土山的正下方,将山下的土基掏空,然后用木头支撑起来。另一面,他派出自己的心腹潜入敌营求见史思明,表明李光弼要献城投降之意。史思明不知是计,欣然应允,还夸赞李光弼是“识时务者”的俊杰。

 

  约定的开城受降之日来临,史思明的叛军们都毫无戒备地涌出军营,都想来见证这个令人振奋的时刻。而李光弼却运筹帷幄,他一面派将领带人出来假投降,一面派人将史思明所建土山下的支撑物全面拉倒。

  土山轰然倒塌,站在土山上引颈观望的叛军还没来得及反应,就纷纷陷入地底,一下子就死数千人。趁着叛军混乱之机,李光弼一面发动石炮轰击敌营,一面派出铁甲骑兵冲向敌阵,一气砍杀,被斩与被俘的叛军上万人。

 

  俗话说,兵败如山倒。史思明再也控制不了局面了,带着残兵败将仓皇逃回范阳。同年二月,李光弼率敢死队向叛军发动进攻,斩首七万余级,缴获大批军械。太原之战取得完全胜利。

  太原之战是平乱战争第一次重大胜利和重要转折点,是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典型战例。李光弼充分发挥了军事才能,此战为后来胜利收复两京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就是这样一位中兴名将,晚年却遭奸臣陷害,抑郁而死,终年五十七岁。宋代诗人徐钧曾写诗为其鸣不平,其诗曰:间关百战佐中兴,料敌行师妙若神。可惜罹谗终恨死,伤心不见白头亲。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