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古人打井的时候为何要在井里养鲤鱼

2018-09-14 来源:把酒谈历史

  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系统根本没有如今这样发达和完善,水是生命之源,关系到人们的饮食和生存。但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人们不可能通过搭建复杂的水管从河里长距离引流。而且古代也没有水库的概念,人们吃水用水最普遍的方式还是打造一口深井,好为自己提供长期的水源。但小编发现不管是古代的一些文献里提到的,亦或是现代依然保存的那些水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会在井里养几条鲤鱼。这是为什么呢?

 

  有养过鱼的朋友肯定都会知道,鱼是会一直有排泄物的出来,井里养的鱼可没法像现在这样给定期清理脏东西。而且这井水一般都是直接就打过来饮用或煮饭烧菜的,古人对于这些鱼的排泄物难道都不在意吗?

  其实你别说,跟生命安全比起来,古人对这些还真是不会在意。一个是古人没这么多卫生上的讲究,而且他们也不了解鱼的生物构造,不了解鱼的排泄物这一说法。日常生活中抓到鱼,那都是拿来吃的,普通家庭很少会将鱼拿来做养殖观赏使用,最多也就一些大富人家偶尔会养一些风水鱼,而且都养在大水缸里,一眼望进去根本看不清水干净与否。自然没人会注意这些小细节的问题了。

 

  二是相对于水质的干净,古人更在意的是自己的生命安全。在古代那种医疗条件,随便一个破伤风都能要了人命,这万一这水源被什么有毒物质给污染了,那吃进去可是很大概率要翘辫子的。所以养几条鲤鱼在井里,每天去打水的时候看看这红彤彤的鱼是否还活蹦乱跳的,以此判断水质的安全性,这样一来也算给井水上了一道保险锁。

 

  第三点可能古人解释不出其中的道理,但是知道其中的功效。井水是活水,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活水具有自净的功能。虽然相比于大海、江河来说它的自净功能要弱许多,但是起码水质不会变坏。每天消耗井水,然后它自己又源源不断地进行补充,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循环水质的过程。

 

  鲤鱼相对于其他种类的鱼有几个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首先它颜色鲜艳红润,在幽深的井水中有一种点缀的观赏作用,而且井中幽暗比其他的鱼更容易一眼被发现,在古人眼中还有促进风水的作用。再则鲤鱼不娇气,比较容易养活,大部分正常的水质环境下它都能适应得了,但又不像黑鱼那样,能抵抗高污染的环境。所以鲤鱼生存的水质能符合古人正常的健康用水。

 

  正因为这些特点,所以鲤鱼就成了古人打井后必须要放的一种水生物,各位看官,你们平时有注意过遇到的井水吗?记得仔细观察下哦,肯定会看到鲤鱼的身影!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