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宦官专政最厉害的三朝:东汉、唐朝和明朝

2018-09-18 来源:平沙趣说历史

  宦官问题,历来是帝制时代的一大问题,能够处理好这个问题、完美避开宦官专政的朝代并不多,或多或少都会有点宦官掌权的现象,其中更是出现了三次宦官专政的时代,东汉中后期、唐朝中后期和明朝,专权的的宦官是一个接着一个。

 

  虽然这三个朝代都经常出现权阉,但各有特色。东汉专权宦官多,一般是组队的,如最著名的十常侍;唐朝专权宦官猛,势力大,连皇帝都敢杀,废立更是随意,唐朝后期有七位皇帝是由宦官所立!

  明朝则是宦官掌权时间长,从明成祖开始有苗头,到明英宗时期产生大太监王振,此后一直到明朝灭亡,权阉层出不穷。

  宦官专权的出现,与皇权息息相关,正是因为皇帝担心皇权被夺,才选择信任一直陪在自己身边的宦官,授予他们权力,继而让他们与威胁皇权的势力相争,这一势力可能是外戚,也可能是朝臣,皇帝在二者相持不下的时候,保持皇权的独尊。

  尽管宦官被授予权力是皇帝制衡的结果,可一旦平衡打破,宦官也可能走向极致权力,并反过来威胁到皇权,这一点,与朝臣和外戚无异。

 

  虽然外戚、朝臣、宦官都有威胁到皇权的可能,但皇帝又不可能把他们全部清除了,不然国家谁来管,只有仰仗于他们,皇帝才能自己手握权威而又不用劳心于具体政事,同时还不至于有被篡位之虞。

  权力的矛盾,存在于所有朝代,之所以有些朝代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宦官专权,不过是因为这些朝代皇帝平衡把控的好或者朝臣、外戚等势力碾压宦官罢了。

  哪怕是这三个出现严重宦官专权的朝代,在朝代初期的时候,也往往没有宦官专权。因为朝代初期往往是明君云集的时期,明君自然能够牢牢把控住政权,不然也没资格说明君。

  比如东汉,汉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时期,宦官专权都不严重,但到了第四个皇帝汉和帝即位的时候,出问题了,而这个问题几乎贯彻了接下来的东汉历史,那就是皇帝命太短。

  东汉活过50岁的皇帝只有两位,64岁的汉光武帝刘秀和54岁的汉献帝刘协。汉明帝48岁算长的,但其子汉章帝32岁就挂了,只留下十岁的汉和帝。

 

  幼帝即位,怎么办?自然是太后临朝,太后靠谁?自然是自家兄弟,于是外戚就这样冒头了。当幼帝成人以后,自然而然就会想要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毕竟他所受的教育就是教他做一个好皇帝,没有权的皇帝,怎么做事?

  但权力这东西,到手了能随便交吗?外戚牢牢把权,皇帝就只能硬夺,皇帝一个人自然是抢不过,于是他开始找帮手。

  大臣被首先排除,一来皇帝很难接触到大臣,也不了解大臣的为人,万一找到外戚的同党岂不是找死。

  其次是外戚,寻属于自己的外戚,让其与掌权外戚相斗是个可行的办法,但新外戚需要时间培育,皇帝往往会在培植新外戚的同时,寻求宦官的帮助,最后一场政变成功夺权。夺权后论功行赏,宦官就这样登上朝堂。

  依靠宦官,是汉和帝剿除窦氏外戚的方法,也是汉桓帝等人的方法,在汉和帝之后,东汉幼帝迭出,从而形成外戚和宦官交替掌权的情景。

 

  而唐朝,作为历史上宦官权力最大的朝代,唐朝后期的皇帝们可谓是深受宦官专权之苦,但在唐初,哪怕是由盛转衰的唐玄宗时代,高力士这样的大宦官也只是皇帝的老仆而已。

  真正的问题,出现在安史之乱后,当然,根在之前。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为了平叛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因为叛乱激起了节度使制度的弊端,常常是平了东边的河北叛军,养大了西边的朔方军,此起彼伏。

  在战争僵持之时,唐代宗选择了姑息和招抚,将叛军分化之后,封为节度使,占据幽州、成德、魏博等三镇。唐代宗知道这些降军不可靠,所以又在河洛一带设置节镇,作为防卫他们的藩篱。

  然而,安史之乱将唐朝中央武装力量消耗殆尽,用河洛藩镇防御河朔藩镇,但中央却没有足够的武力来防备河洛藩镇和近在咫尺的朔方军。为了安心,唐朝拆分了强大无比的朔方军,并开始组建忠于皇帝的神策军,让皇帝手中有一支军队防身。

 

  神策军建立之初,也是由军将统领,这些军将,也是有异心的,尤其是泾原兵变,唐德宗本人都被赶出了长安,痛定思痛之下,他决定不让宰相以下的官员插手神策军,而将其交给宦官掌管。

  自此之后,宦官就成为唐朝皇帝掌握中央军的重要抓手。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宦官权力越来越大,通过笼络亲信的方式,对各项军政权力进行分割和染指,可皇帝却没有好的备选来替换这些家奴,再换也还是宦官。

  谁枪杆子硬,谁说话就响亮,借助手中的军队,宦官可以轻易压制朝臣,按照自己的好恶来废立皇帝,甚至弑杀皇帝,反正在中央,兵权是他们的。

  明初的情况不需要多说,明太祖朱元璋连丞相都废了,恨不得自己一个人治理天下,怎么会容忍宦官专权。

 

  但朱元璋的子孙后代没有他的精力,从朱棣时代开始,内阁大学士的辅助能力就日益增强,但皇帝不可能将权力尽皆交给大臣,这实在是太危险了,所以皇帝给宦官权力,让他们与内阁制衡,皇帝则在控制平衡中推行自己的治国方略。

  明朝夺权阉,但这些人再有权力,也不会像唐朝宦官那样,掌控皇城的禁卫,这导致明朝宦官不能像唐朝前辈那样说废皇帝就废皇帝,但他们可以跟大臣联合发动政变,明英宗的夺门之变,不就有宦官参与(没有宦官也成功不了)。

  明朝皇帝还需要防范一件事,那就是内阁与宦官的联合,当这两种本应该对抗的权力相联合,会产生什么效果?隆庆皇帝有话要说。

  宦官专权,总的来说就是权力博弈的结果,东汉是外戚与宦官大对抗,平分秋色;唐朝是宦官掌兵权,一家独大;明朝则是各处斗争,皇权压制,所以大多数时候明朝的权阉,皇帝想收拾就收拾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