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不怕小人,怕伪君子。
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及小人之自新。
真正的君子,其心思与行为是刚直不阿,正大光明的,如果还有诈善的举动,君子也就非君子,是伪君子。我经常说,一个人有礼貌很好,温良恭俭让的,又不失直率。
但是一个人以礼为貌,把人世间交往的礼节作为面具戴在脸上而另有图谋,那就很可怕了。
严格说起来,我们身边这种事情不少,以文化大革命的说法就是“打着红旗反红旗”,假大空的东西,都是冠冕堂皇、义正严词的。我们看到报纸上报道的那些被双规的、判刑的官员们,当他们在台上的时候,那种模样都是堂堂正正的,“教育”其下属时声色俱厉,演唱给领导看时声色俱茂,真是难得的好干部啊。但背地里的所作所为却是不堪入目啊!
这些行为,都可以称之为“君子而诈善”,说的时候是一套,做的时候又是另一套,这些所谓的君子,无异小人之肆恶。
社会底层的恶霸,欺蒙诈骗,搞黄赌毒,乃至杀人放火,诈善的君子和这些小人没什么两样。
君子衣冠楚楚、相貌堂堂,有车子有位子有权又有势,如果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诈善,是虚假的、伪善的东西,那就无异于我们经常说的黑社会了,蔡京高俅一类的高级黑社会了。
与那些敲诈勒索、贩毒卖人的人还有什么区别呢?没有啥区别了。那些都是吃不起饭的人,冒犯法律都是铤而走险,没有办法了,君子的所作所为怎么能够和他们一样呢?
“君子而改节,不及小人之自新。”
君子改节的事情多多,有的还是英雄豪杰。明末崇祯皇帝的重臣洪承畴公正廉明,英武果断,剿灭李自成时中立了大功,相当被崇祯皇帝看好,也被朝野大臣普遍看好。
在清军大举进犯时被任命为辽蓟总督,但因明朝气数已尽,号令难行,在防守锦州、宁远的时候,经松山一战被清兵俘虏了。在狱中他抱志守节,宁死不降。多尔衮很看好他,想把他收编了,因为他是明朝重臣,名满天下,把他收服了,吞并大明江山就会如虎添翼。
但是洪承畴就像文天祥一样,气节很高,根本就不理睬多尔衮的招降,不仅不理睬,还要绝食。多尔衮感到很棘手,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当时孝庄皇太后主动请缨说,我去帮你看一下。
洪承畴
然后,她就到了监狱里面,暗香浮动、凌波微步,走过去轻轻看了洪承畴一眼,就在她看到他的那一刻,洪承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眼神略微一动,孝庄皇后心里就有数了。
回去对多尔衮说,洪承畴必降无疑。多尔衮很好奇,说,你咋个晓得他会投降呢?
孝庄皇后说,他这个人好整洁,要死的人了还衣冠楚楚、一尘不染的,好洁癖。既然他还好洁好名,就必然没有必死的念头。另外,他喜欢年轻漂亮的女人,一看见我他就心神摇动了。这样吧,你去找几个美女软语相劝,他肯定很快就投降的。
果不其然,鼎鼎大名的硬汉就投降了满清。松山之溃,崇祯皇帝以为他尽忠了,还为了他设祭,七天酒不喝饭不吃的啊,哪晓得这么一个大忠臣就这样变节了。
在满清征服中原的过程中,他的作用超过吴三桂,吴三桂哪有他的影响力大呢。满清在平定中原、平定江南时,不论在政治上、政策上,还是战略战术上他者都出了不少高招。
但到了乾隆皇帝修明史的时候,却还是把他打入“贰臣传”,也就是汉奸史里面了。史可法这些英雄血战到底,俘虏了以后也是宁死不屈,在满清历朝反而得到了很高的荣誉。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清朝前期的皇帝确实了不起,他们平定了天下,还是希望身边积聚的都是忠臣,他们也不愿意留下叛徒、汉奸。所以这也是满清政府中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的高明之处。
尽管洪承畴对满清来说是数一数二的功臣,但是为了政治需要,为了大清王朝的千秋岁月,还是要把他列入“贰臣”之列。满清政府忠实地继承了孔夫子这套文化,讲究忠孝节义,这个标准无论是哪个当皇帝都必须要奉行的。
不奉行这些标准,在中国就立不住脚,中国的精神,中国的文化传统就是这样的。我们现在不断在强调要恢复优良传统,其重心就在这个“统”字上,要讲中华五千年的道统和法统。
道统,就是尧舜到武汤,到文王武王、周公孔子所讲究的修身的心法,正心诚意这套内圣之道,治国平天下中的仁信忠恕、礼义廉耻这套东西。而从三皇五帝、商周汉唐、宋元明清都遵循的尧舜之道称之为法统。
离开了道统和法统,中华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因为中华文化太博大了,纲在哪里,重心在哪里,一定要找到!为啥我们要讲三纲五常,这就是重心。
我们要对仁义礼智信有充分的理解,当然也要把中间封建的、迂腐的、教条的东西剔除,把合理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东西继承发扬下来。《菜根谭》这则讲到的,也就是人的气节,也是区别真君子与伪君子的一个分水岭。
我们不妨再举一个例子。汪精卫在北伐战争的时候,是孙中山的左右二臂。袁世凯的士兵围攻、炮轰武昌、南京的时候,北方大量军队压境,南方也是多方起义,打响了与满清政府决斗的炮声。
汪精卫带了几个人,充当人肉炸弹去炸光绪皇帝的兄弟父亲,当时还是被评为烈士的哦!当时那个炸弹的威力并不大,却把摄政王吓得在皇宫里面呆着,十天半月都不敢到总理衙门去上班。
这样一来,袁世凯就大权在握了。你能说汪精卫不伟大,不刚烈么?但是到了抗日战争的时候,他还是成了最大、最无耻的叛徒、汉奸。
所以说,君子而改节,是很让人鄙视的事情,当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偶像一下变得污秽不堪的时候,大家那种失落感、愤怒之气确实难以言表。这样的人,确实不如小人之自新。
大家都晓得周处除三害的故事,这个故事戏剧、电影都作为素材拍过。晋代周处年轻时身壮力大武功好,一天到晚带着人打斗,扰得地方不安。后来遇到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悔过自新以后为国捐躯,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
历史上,这种小人自新的事迹也很多。我们身边,这种小人自新的事例也很多。有的人以前迷失了方向,误入歧途,但是通过悔过自新,吸取教训,的确可以成为很优秀的人。
《悲惨世界》里面那个冉·阿让,本来是个劳改释放犯,跑到一个神父家中过夜,第二天,他竟然把神父家中的银器、锅盘碗盏席卷而空,一走出门就被警察抓到了。
电影《悲惨世界》冉阿让
那个时候的欧洲,警察逮贼都是有一整套技巧的,看形象、动作、眼神,就晓得你今天有没有犯案。抓住他后,神父出来作证说,这些银器都是我送给他的,不是他偷的。
中国历史上也有这样的人啊!古代有个老和尚,一个人在庙子里面住着,半夜来了个小偷,老和尚见小偷半天都没有找到值钱的东西,就对他说:我知道你也是受生计所迫,我们出家人,除了几件烂袈裟和一点锅盘碗盏,哪里有好东西给你偷嘛!
我今天好歹收了点香火钱,你没找到,不如我现在给你。小偷马上就悔悟了,再也不靠偷盗为生了。我们看《悲惨世界》后面就知道,冉·阿让后来也成了大善之人,做了好多好人好事。小人自新以后,他焕然一新了,整个人生也就不同了。
人生起伏跌宕,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一辈子是君子,也没有人能够甘愿自己一辈子都是小人,但我们心里一定要有个准绳,这个准绳就是我经常说的,君子要立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有一种高尚的、优秀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