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7年,唐朝平西突厥,在中亚地区设置了唐朝的都督府。7世纪下半叶,倭玛亚王朝建立(大食),开始向中亚地区发起进攻,吐火罗等小国在面临阿拉伯人武力征服的形势下,纷纷向唐朝救援,例如,康国国王、安国国王等向唐朝奏表求援说:“伏乞天恩,多送汉兵来此,救助臣苦难。”于是,唐朝和阿拉伯逐鹿中亚的战争打响。
唐朝采取了两个应对措施。一方面,唐朝授予吐火罗人极高的特权,加强他们对阿拉伯人的抵抗,为唐朝守卫的西大门。718 年,唐玄宗遣使吐火罗国,授其王子以国王封号,还赐给他金带紫袍1件、物品7件、丝绸50匹;吐火罗对于阿拉伯人来说是进攻河中地区的基地,对于唐朝来说是保卫中亚腹地的西大门。阿拉伯人一旦在吐火罗地区站住了脚,就会对河中地区发起掠夺战争
另一方面,唐朝改善与突骑施汗国的关系,采取以突骑施人抵御阿拉伯人的战略措施,唐玄宗敕令突骑施可汗:发兵除却大食。在接受了唐朝的封号之后,突骑施汗与阿拉伯人进行了多次战争,在这些战斗中,苏禄声名大震,成为中亚人民尊崇的英雄和唐朝守卫西部的有力屏障。
751年,唐朝远征军统帅高仙芝以不到2万人,拿下临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dá)逻斯城。在获悉这一消息以后,阿拉伯人提兵20万赶往怛逻斯城,后增兵30万,此战以唐军失败告终,唐军伤亡八千人 ,阿拉伯方面伤亡七万。怛逻斯之战以后,唐朝在西域的影响力并未受到动摇,对唐朝的疆域也没有影响。两年后,唐朝再征阿拉伯。此时,安禄山叛乱,使唐朝从盛而衰,放弃了与阿拉伯人的争夺。于是,阿拉伯人确立了在中亚的统治,并改变了整个中亚的宗教信仰,使得原本信仰佛教的中亚变成了伊斯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