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一个人做到2点 人生无往不利有福报

2018-12-17 来源:国学杂说

  《菜根谭》中说:“抱朴守拙,涉世之道。”其意为,人一旦经历的世故多了,就容易变得圆滑,而君子却能始终保持朴实的个性,在处世中表现得豁达一些,更能有一番作为。在现实中,有些人虽然有才能本领,但生活却难以得到改善,多半是道德修养有欠缺。

  因为“聪明人”很容易锋芒毕露,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在无形中错过了许多时机。而那些忠厚、懂得藏拙的人,即不会让自己“木秀于林”,又能把握好处事的分寸,自能得到身边人的眷顾,往往做起事来也可以无往不利。

  曾国藩说:“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懂得守拙,看似是笨功夫,实则是以退为进、避免灾祸的处世大智慧。不仅如此,在古时圣贤的经典著作中,也有告诉我们:一个人,若能做到这两点,人生无往不利,将来有大福报。可谓是教诲我们立身处世的金科玉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01、有生资,不加学力,气质究难化也;慎大德,不矜细行,形迹终可疑也。——语出《围炉夜话》

  译文:有好的天分资质,但如果后天不加强学习,气质很难得到培养;只在大的德行是否亏失上留心谨慎,而不注意日常生活的细节,这样的表现最终也不能取信于他人。

  曾国藩说:“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每个人的天资或有笨拙和聪颖之分,但最可贵的是后天的勤奋自励。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若是仗着有好的天分资质,就认为必有成就,实则是很浅薄的认知,相信大家都有知道“伤仲永”的故事,即使资质再好,没有勤学刻苦做铺垫,依旧是会坐吃山空、自废其才,想要有风度气质和大有作为更是千难万险。

  古人曾总结:凡是要有一番成就,须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同样,我们培养自身的德行亦是如此。所谓“细微之处见真功”,有时候在细枝末节处,方才是最能看出一个人真才实学的,若是只注重大的德行,而在日常的细节不上心,就很容易让人觉得徒有其表,没有耐心。我们做人做事的根本就是要一丝不苟,在小事上也马虎不得,这样在有大的变故时,才能从容镇定,转祸为福。

 

  02、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 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语出《格言联璧》

  译文:对自身的优点,要掩藏几分,这是用涵养化育来培养深沉的品格;对别人的缺点,要掩藏几分,这是用朴实厚重来造就博大的胸怀。

  俗话说:“树大招风风损树,人为名高名丧身。”在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才能出众的人,但却鲜少有懂得收敛的人。自身有优点,这本是值得欢喜的好事,但若是爱慕虚荣,到处与人炫耀,那么优点就可能变成祸患了,因为若是四处张扬,很容易刺伤别人,招人记恨,甚至日后给你暗中使绊。人们都喜欢忠厚谦逊的人,我们有优点也要掩藏几分,还是一种难得糊涂的境界,假以时日,自己必定可以锋芒万钧的。

  而同样,我们对待别人的缺点,要能有宽恕容人的态度,不可揭人短处,这就成了落井下石的卑鄙行径。佛家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们虽难以做到这种慈悲境界,但却可以处处为别人着想,别人有短处,尽可能为其掩藏几分,这体现的是我们的道德修养,亦是可以做到趋福避祸的。

  以上就是古时圣贤的经典著作中告诉大家的两句箴言,谆谆教诲,非常的有益心智。我们若能做到这两点,并时时自省,人生则可以无往不利,将来有大福报。愿与君共勉!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