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势汹汹的曹操,为何在赤壁之战中一败涂地?
我们可能听说过这样一句歇后语:“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为什么刚开始来势汹汹,把刘备打得丢盔弃甲的曹操,最后只能够在赤壁之战中咽下失败的苦果,最后再也没有能力来到南方,只能任凭孙权和刘备坐大。说到曹操起兵南下的原因,原文这样写到:
却说曹操罢三公之职,自以丞相兼之。以毛玠为东曹掾;崔琰为西曹掾;司马懿为文学掾。懿字仲达,河内温人也;颍川太守司马隽之孙,京兆尹司马防之子,主簿司马朗之弟也。自是文官大备,乃聚武将商议南征。夏侯惇进曰:“近闻刘备在新野,每日教演士卒,必为后患,可早图之。”操即命夏侯惇为都督;于禁、李典、夏侯兰、韩浩为副将;领兵十万,直抵博望城,以窥新野。荀彧谏曰:“刘备英雄,今更兼诸葛亮为军师,不可轻敌。”惇曰:“刘备鼠辈耳,吾必擒之。”徐庶曰:“将军勿轻视刘玄德。今玄德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矣。”操曰:“诸葛亮何人也?”庶曰:“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真当世之奇士,非可小觑。”操曰:“比公若何?”庶曰:“庶安敢比亮?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夏侯惇曰:“元直之言谬矣。吾看诸葛亮如草芥耳,何足惧哉!吾若不一阵生擒刘备,活捉诸葛,愿将首级献与丞相。”操曰:“汝早报捷书,以慰吾心。”惇奋然辞曹操,引军登程。
随着诸葛亮在博望坡和新野的两把火,把夏侯惇的大军烧得片甲不留,迫使曹操决定亲自带兵攻打南方,收复荆州,一并消灭刘备和孙权,原文这样写到:
却说夏侯惇败回许昌,自缚见曹操,伏地请死。操释之。惇曰:“惇遭诸葛亮诡计,用火攻破我军。”操曰:“汝自幼用兵,岂不知狭处须防火攻?”惇曰: “李典、于禁曾言及此,悔之不及!”操乃赏二人。惇曰:“刘备如此猖獗,真腹心之患也,不可不急除。”操曰:“吾所虑者,刘备、孙权耳;余皆不足介意。今 当乘此时扫平江南。”便传令起大兵五十万,令曹仁、曹洪为第一队;张辽、张合为第二队;夏侯渊、夏侯惇为第三队;于禁、李典为第四队;操自领诸将为第五 队。每队各引兵十万。又令许褚为折冲将军,引兵三千为先锋。选定建安十三年秋七月丙午日出师。
就这样,曹操带着五十万大军南下,而此时荆州刘表已经去世,他的大儿子刘琦在江夏求救刘皇叔,而刘表的二儿子则打算向曹操投降,献了荆州。虽然诸葛亮故技重施,继续给曹操大军的前锋队曹仁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奈何自己已经是强弩之末,面对数十倍于自己的敌人,刘备诸葛亮也只得边走边打,并且由于携带了大量的家眷,撤退的速度极慢。很快曹操的大军就杀上来了。
然后在长坂坡,赵子龙单骑救主,威震天下,张飞大闹长坂桥冲冠一怒,不仅吓死了夏侯杰,更是让曹军掉头就走。在汉津口大战之后,刘备回到江夏,算是站稳了脚跟,结束了自己疲于奔命的时间。
即使到了这个时候,曹操的大军还是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江南最重要的城市荆州已经落于曹操之手,看上去曹操打败刘备和南方的孙权,只是早晚的问题,统一华夏江山的事情似乎都是指日可待了。
偏偏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叫周瑜的人物,打乱了曹操的全盘计划。当东吴得知曹操打得刘备鬼哭狼嚎的时候,一群大臣纷纷主张投降算了,免得到时候生灵涂炭。然而在诸葛亮舌战群儒之后,再加上周瑜的紧密策划,主战的声音渐渐占据了上风。
接下来的时候就很简单了,双方都在长江两岸厉兵秣马,曹操在北方训练水军,并且将战船连在了一起,克服了晕船的习惯,而孙刘集团则在继续力量,并等待时机,然后对曹操发动了致命一击,将曹操的几十万人马付之一炬,上演了火烧赤壁这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案例。
这就是歇后语“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的由来,大家都记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