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为什么《琵琶行》会流传千年?因为三方面

2019-04-22 来源:凯风网综合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主要说的就是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这篇诗不仅是语文课本的必选内容,而在经典咏流传中也经常被传唱。那么为什么《琵琶行》会流传千年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来分析一下。

 

  第一是诗中对音乐的描写。我们知道,古代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触到音乐,而这其中对音乐精通的又少之又少,精通音乐的人中,能将这种妙处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写成对偶长诗的更是凤毛麟角。而白居易恰恰是这种人,他既精通音律,又文采惊世,所以能将唐代最出名的《霓裳羽衣曲》及《六幺》曲栩栩如生的描绘出来。

  《琵琶行》的音乐描写,可以称之为神之又神,这种神首先体现在对琵琶技艺的精通。弹奏之前要转轴音高和试音,弹奏之时用的是"拢、捻、抹、挑"这些技法,弹奏曲目是《霓裳羽衣曲》和《六幺》。诗人描写音乐用了比喻的手法,大弦的声音如同急雨,小弦弹奏的声音像是有人在窃窃私语。自此以下十四句,借助语言摹写音乐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形象性,使音乐形象化。

  琵琶有四弦或五弦,"大弦"指其中最粗的弦,"小弦"指其中最细的弦。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交错杂弹,就像大珠小珠泻落在玉盘。前一句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这里再用后一句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闻。重音叠词的运用,更加强了悦耳的听感和韵律的节奏。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有时弦声轻快悠扬,就像宛转悦耳的黄莺在花下啼鸣;有时弦声艰涩低沉,好像呜咽的泉水在冰下面流转。"间关",形容莺声宛转。"幽咽",指悲抑哽塞。这里,诗人将琵琶声同时诉诸听觉与视觉,分别表现出轻快与冷涩的不同感受。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冰下的流泉,渐渐地冻结了;那弦也像被冻住了,快要断绝;就这样,弦声越来越弱,暂时停歇下来。诗人以丰富多彩、精妙新巧的比喻,将变化多端的音乐描绘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作者的才华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之美上,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出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诉说身世作了铺垫。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声音暂停的时候,只觉得另有一种深藏的愁绪和恨意产生。此时,虽然静默无声,却更胜过那有声之境。

  "有声"之时,听者的思想感情随着曲调奔腾跳跃,无暇细味。而"无声"之时,给人以时间去整理思绪,体味曲中之情;同时将听者引向未来,因为不知道下面又会怎样。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强音,就像银瓶突然迸裂,里面的水浆喷溅而出;又像铁骑冲出、刀枪撞击一样,是那样雄壮铿锵,激越昂扬。当听者置身"无声"之境时,满以为就要结束了。谁知 "幽愁暗恨"在"声暂歇"的过程中,已积聚了无穷的力量,不可压抑,终于在这里爆发出来。于是,全曲推向高潮。

 

  第二打动我们的为什么说是行文安排呢?首先,白居易在作长歌时,并没有"崩浪奔雷、蓦涧腾空",仅用平铺的手法写出琴女凄凉的身世,平淡却不平凡。

  其次,我们都知道,文章描写有详略之分,白居易的《琵琶行》也因为正面描写过多而为人诟病,但是在长诗中,白居易并没有仅仅使用详细描写。白居易说自己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强调二人之同。那既然二人身世遭遇有相同之处,那自然可以节省笔墨,以彼之详,补此之简。比如介绍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又绝,名动京城为详,而自己年轻时飞黄腾达,名重朝廷就简;写自己落魄江州,笔墨较详;写琵琶女嫁到江州,处境困苦就简。两者相互补充、相互映衬,节省笔墨,又引发联想,耐人寻味,增加了诗歌的韵味美。除此之外,长诗的侧面描写也十分突出。如"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名句,不仅很好地写出了琵琶曲的美妙动人,而且意蕴丰厚、引人沉思、饱含哲理,流传千古、耐人寻味。又如作者写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不仅写出了琵琶女的自尊自重,也刻画了中国传统妇女温柔羞涩的典型形象。再如作者写没有音乐的凄惨,用"别时茫茫江浸月";写琵琶女的凄凉,用"绕船月明江水寒";写乐曲演奏的高妙,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些句子与正面描写相结合,从侧面很好地烘托了情感氛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第三打动我们的是诗"心",诗心即是长诗引起的情感共鸣,白居易并没有单纯的感慨仕途失意,也并没有因为乐人低下的地位、琴女的"年老色衰"而轻视她,而是认真倾听琴女的一生,无论是鲜衣怒马名动京城的青年时期,还是容颜不再夫妻分离的当下,由琴女的人生起伏继而想到自己的相似经历,从而从内心深处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唐诗别裁》说:"写同病相怜之意,侧侧动人。"《唐贤小三昧集》说:"感商妇之飘流,叹谪居之沦落,凄婉激昂,声能引泣。" 唐诗中能写长篇歌行体的并不少,然而能像白居易一样写得哀感顽艳、动人心魂的却并不多见(《唐诗援》:"初唐人喜为长篇,大率以词采相高而乏神韵。至元、白,去其排比,而仍踵其拖沓。惟《连昌宫词》直陈时事,可为龟鉴;《琵琶行》情文兼美,故特取之。")

 

  正因为如此,古人也感叹《琵琶行》的无可替代性。《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所说:"结以两相叹感收之,此行似江潮涌雪,余波荡漾,有悠然不尽之妙。凡作长题,步步映衬,处处点缀,组织处,悠扬处,层出不穷,笔意鲜艳无过白香山者。"学白居易写诗容易,难的是写的像他那么精彩绝伦。《网师园唐诗笺》说:"此诗及《长恨歌》,诸家选本率与元微之《连昌宫词》并存。然细玩之,虽同是洋洋大篇,而情辞斐叠无伦,元词之远不逮白歌。即此与李毫州之悲善才,并为闻琵琶作,而亦有仙凡之判,醐不但以人品高下为去取也。"

分享到:
责任编辑:瑾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