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牢记这3条“待人之戒”做个处世高手

2019-08-25 来源:琢磨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圣人孔子的一句名言,也是儒家仁爱思想的核心,即:自己不愿承受的事情,或者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给对方增添烦恼。

  这句话向世人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待人处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将心比心,宽恕待人。聪明人,牢记老祖宗的这3条“待人之戒”,做个高情商的处世高手,福报自然多多!

  1、对愁人勿乐,对哭人勿笑,对失意人勿矜。——《格言联璧·接物类》

  释义:对忧愁的人不要显露快乐,对伤心的人不要展现笑容,对失意的人不要表现矜持。

  为人处世时,要特别注意“适宜感”三个字,即:你要反思自己言行,看它们是否会引起他人明显的不愉快;你千万不能做令人反感,不合乎情理,甚至是导致公愤的事情。因为这是人际交往的大忌,更是一个人低情商的表现。

  别人一脸愁苦,你不能体谅他人痛苦就算了,但千万不能嘻嘻哈哈;别人伤心难过,你要懂得安慰体谅他人,千万不能谈笑风生;别人心情失落,充满挫折感,你就不要在他们面前骄傲嘚瑟,避免更加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懂得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最高的修养!能够将心比心,照顾到身边人的情绪,继而做出合乎适宜的言行举止,这才算是尊重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这样的人情商高,也更受人欢迎,自然福报多多!​

  2、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菜根谭·概论》

  释义:不要责难他人的小错,不要揭发他人的隐私,不要念念不忘他人过去的坏处。这三大原则不但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也可以让自己远离祸害。

  曾国藩言:“善莫大于恕,德莫凶于妒”。即:一个人最大善便是能够宽恕他人过错,一个人最大的坏德行就是妒忌他人。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称人之善,我有一善;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因此,我们多宽恕、包容他人,可以蓄德,多积累善报福报,继而远离祸害。 ​

  对于他人的小过错,不耿耿于怀,不要老是责备;对于他的隐私问题,不要轻易揭发;对于别人过去做过的坏事,不要老是抓着不放;这三种行为都是宽恕他人的“仁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得饶人处且饶人。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今日,你能饶恕他人,就是给自己留后路,可以积德积福!

  3、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菜根谭·概论》

  释义:责备别人的过错,不要太过严厉,要考虑到对方是否能接受;教诲别人改过从善,不要期望过高,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做到。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是人都会有缺点,都会犯错误。今日他人犯了过错,有把柄在你手里,你也不要咄咄逼人,过于严厉责备他人,免得积累仇怨,他人遭人报复。正如曾国藩《求阙斋语》云:“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 ​

  再者,每个人的能力都有限,你不能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衡量他人,苛责他人的过错,而是要严于律己而宽以待人,多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想问题。正如《省心录》所说:“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合,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现代社会,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两句话——“出力不讨好”、“我都是为了你好”,帮助了他人的人,反而一肚子委屈,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懂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的道理!你认为的好,不一定他人也认为好;你认为的善,不一定也符合他人的价值观。

  所以说,为人处世要“和而不同”,尊重他人,宽容待人,多责自己而少则人。这样才能更有效帮助到他人,也不至于使自己太累,最后也顺利完成了积德积福,好福气不请自来!

  结语:情商高的人,更受人欢迎!何为情商高?即一面控制好自己情绪,另一面照顾到他人的情绪,把握好为人处世的尺度,不多不少,不浓不淡,不恩不愁!真正聪明的人,应该牢记老祖宗的以上3条“待人之戒”,做个高情商的“处世高手”,使得自己福报多多!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