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三国时期若无诸葛亮北伐 蜀汉能顶多长时间

2019-09-22 来源:追学网

  小说《三国演义》一书,其故事情节依据三国的历史改写,其易读性获得了诸多用户的青睐,做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当之无愧的。而很多原本不了解三国历史的人,也是通过这本小说而对这个时代充满了兴趣,其中的各路人物,各种情节在作者的描述下,变得引人入胜。而今天要讨论的便是关于其中的一件事,那就是:假如没有诸葛亮北伐,蜀汉能撑多久?蜀汉灭亡会提前吗?

 

  当时的魏、蜀、吴三方中,魏国无论是地盘、人口、经济或者是文化等指标,明显是最强的。而蜀汉则是接连经历了关羽的大意失荆州,以及刘备的夷陵之败,国家实力大损,因此而在三国中成为最弱的集团。

  之后,蜀国便可以说是在诸葛亮的支撑下一步步走下去的。然而,有些人的观点却是认为,诸葛亮军的事才能不行,他的五次北伐均没取得多大成效,并且当时的蜀汉在三国中实力最弱,诸葛亮却偏要以有限的国力,去和实力最强大的魏国死磕。这也就是指从公元228年春到234年冬的这七年间,诸葛亮曾经阻止先后五次对魏国发动战争,这几乎可以说蜀国年年都在主动挑起战争,有人认为这明显就是穷兵黩武,还加重了蜀汉百姓的负担。

  其实,事情绝对不是这样的。在深入的分析了北伐的作用之后,才会发现原来诸葛亮真的是元谋深算啊。

  危机意识

  简单的说,当时的魏国地盘以及人口等,本来就比蜀汉要多的多。而打仗最需要的就是粮草和士兵,魏国有大地盘和许多的人口,就可以凭借这些而不断的繁衍生息,不断的壮大。而蜀汉的地盘和人口基数本来就少,想要扩大地盘,增加人口的话,就必须要靠打仗去抢。因此,如果双方相安无事,让两国就这样的长期发展下去,那么两国之间的实力差距将拉的更大。而一旦魏国有足够的时间积蓄力量,那么它不可能还像现在这样据守要塞,肯定是要对蜀汉发起总攻,而到那时蜀汉就更加不是魏国的对手了。

  并且,诸葛亮早在《隆中对》中说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着乎?”可见荆州的战略意义之一,就是可以弥补益州“难出去”的不足。但可惜荆州已失。并且,对于蜀汉来说,蜀道是防御敌人的天然屏障,但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不便,魏国很难打进来不假,但自己也很难出去。不便于大部队行军,也不利于骑兵通行,若是不想办法出去的话,最后只能被困死,诸葛亮明显是看出了这一点才会北伐。

  此消彼长

  北伐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占领雍凉。这样做就可以获得骏马,以组织蜀汉所急需的骑兵,而魏国便失去了战马的重要来源地,有效的削弱魏国的骑兵部队实力,达到此消彼长的目的。并且,雍凉的民风彪悍,得到了雍凉就拥有了彪悍的骑兵,增加人口以及兵源,在作战之时就有迂回空间,利于发动大规模作战,虎视长安。

  并且,还可以打乱魏国发展国力的节奏,蜀国出兵攻打魏国的边关和城池,魏国肯定就要发其它地方的兵来救,这样全国调兵,粮草以及军费就要大量消耗,这样起码咯一使得本来想据守要塞,积蓄力量的魏国忙于应付。

  解决蜀汉内部危机,趁机培养人才

  蜀汉无法摆脱荆州和益州的斗争,当初刘备托孤,是诸葛亮和李严二人,而诸葛亮是荆州集团的首脑,而李严是益州集团的代表。对于益州集团来说,荆州集团始终是外人。而随着失去荆州,荆州集团的基地也就丧失了,因此两大集团的平衡也就被打破,加上追随刘备的精英几乎殆尽,因此益州集团掌握政权几乎是可以预料的,而他们掌握政权只有一个结果,投降。诸葛亮矢志北伐是因为自己当初的誓言,匡扶天下,光复汉室,并报先帝之恩,于是他必须解决内部危机,最好的办法就是北伐。

  并且蜀汉部队的中坚几乎殆尽。刘璋暗弱,益州自来缺少能征惯战的将领,诸葛亮比谁都清楚,优秀军官不像魏国那样可以得到很好的补充。所以蜀汉必须尽快利用军队还有战斗力时,在战争中培养自己的骨干。在北伐时得到姜维,诸葛亮便着力将其培养为接班人,也可见人才对于当时蜀汉的重要性。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