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一部《三国演义》真实生动地还原了东汉末年三国乱世的场景,几乎原封不动的给世人再现了魏、蜀、吴三国相互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无论是慷慨悲壮的战斗场面,还是极度鲜明的人格塑造都给世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无数人为之震撼,例如著名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等。
司马懿率领军队渡过渭水,背水立营抵御诸葛亮。而司马懿则命令雍州刺史郭淮驻防在北原。营垒还没有筑成,蜀汉大部队已经到来,郭淮迎战,击退了蜀军。正当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之际,魏明帝曹叡御驾亲征,在合肥新城击破吴军。孙权看自己捞不到什么好处,就率军撤退了。于是,曹魏君臣可以专心应对西南战事。
司马懿被架空十年,自然无法发动针对蜀汉的战争。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年仅八岁的曹芳即位,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佐。不久,曹爽仗着皇亲国戚的身份,明升暗降任命司马懿为太傅,剥夺了其兵权。此后,曹爽一发不可收拾,幽静郭太后,欺辱皇帝曹芳年幼,飞扬跋扈。
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并没有乘虚进攻蜀汉,主要是因为此时的魏国国策仍是休养生息,暗中发展力量,静观其变。后来,司马懿讨伐辽东,并没有将精力放在蜀汉这边,接下来,他就被曹爽架空,没有发动灭蜀的实力。在政变后,司马懿稳定曹魏局势,年纪也大了,自然无法发动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