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沧桑百年天津卫——租界风云

2013-11-02

  天津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很多地名与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有关。有人说,地名就是凝固了的历史,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天津被迫辟为通商口岸,从此成为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的重要基地。天津开埠以后,各国列强争先恐后地抢占地盘,强划租界。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奥地利、意大利、俄国、比利时等9国先后在天津强设了近15平方公里的租界地,相当于天津旧城的8倍。国家之多,面积之大,在全国首屈一指。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天津塘沽

  一大批外国冒险家、传教士、富豪纷至沓来,营建洋行、银号、商店、花园、娱乐场、办公楼,开办仓储、航运、进出口贸易,建立医院、学校,盖洋房,造别墅。各帝国主义列强在租界里设立领事馆、警察、武装部队。租界里的市政建设、公用事业、财政事务等全由租界当局任意施行,成为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和法律之外的“国中之国”。

八国联军在天津

  各侵略国为炫耀他们武力侵华的“战果”,旧租界中的街道大都用侵略分子的名字来命名。

  例如,英租界有一条“马开内道”,马开内后来改译为马戛尔尼,是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国打着为乾隆皇帝祝寿的名义而派遣的大型使节团团长。马戛尔尼在出使期间,向中国提出许多侵略性的要求,均被清政府一一拒绝。但英国人对他的出使之“功”念念不忘,所以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条街道,这就是今天和平区的青岛路和安徽道。

  在英租界墙子河北岸,有一条不长的道路,叫“义路金路”,这条小路现在已经没有了;在附近的平安电影院(今音乐厅)对面,有一座小的街头公园,叫义路金花园;花园北面的开滦胡同(今开封道)另建有至今仍存的义路金大楼。这义路金是何许人也?我们知道,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三次攻打天津,最后由天津打到了北京,残暴抢掠了举世闻名的清朝皇帝夏宫圆明园之后,为掩盖他们的强盗罪行,又下令联军放火焚毁,而发布这道命令的不是别人,正是这个义路金。当时,他是英法联军的头子,也是英国特命的全权代表,在中国近代史上义路金译为额尔金。

  在英租界,还有一条“博罗斯道”(今烟台道)。博罗斯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卜鲁斯,他是额尔金的弟弟,曾代表英国来中国交换《天津条约》,结果在大沽口遭到清军痛击。1861年(咸丰十一年)他再次来到中国,担任英国第一个驻华公使。

  此外,英租界还有条“戈登道”(现唐山道至南京路之间的湖北路),英租界的市政大厦则叫戈登堂。这个戈登,乃是当初英租界的划定者和规划人,后来协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最后又去非洲镇压当地的起义运动,结果被苏丹人民击毙于喀土穆。

  英租界的“巴克斯道”今天已改为保定道了,巴克斯又是何许人?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人大概还记得,有一个叫巴夏礼的英国翻译官,在中英谈判之余,与清军统帅僧格林沁摔跤,最后被扔进水池,便是此人。当然,这是故事。史书说巴夏礼“狂悖”、“桀骜”,是英法联军的决策人物;后来在通州附近被清军俘获,关押在北京的高庙。战争结束后,因侵华有“功”,被封为爵士,还担任过英国驻华兼驻朝鲜公使。

  孤拔(1827—1885)

  法租界有“葛公使路”(今大沽路以东的滨江道),所谓“葛公使”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国侵略军的头目葛罗,中法《天津条约》和中法《北京条约》都是他压迫清政府签订的;纵兵抢掠和焚毁圆明园,他也是罪魁祸首之一。

  “丰领事路”(今赤峰道),是法租界当局为了“纪念”一手挑起天津教案的法国驻津领事、最后被愤怒群众殴毙的丰大业而命名的。“古拔路”(今松江路),是为了“纪念”在甲申中法战争中,被浙江镇海的中国守军击成重伤、后来死在澎湖的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而命名的,孤拔的坟墓现仍在澎湖。“樊主教路”(今锦州道至营口道间的新华路),是为了“纪念”义和团运动期间,在北京西什库教堂进行顽抗的法国遣使会传教士、北京教区主教樊国梁而命名的。

  今沈阳道以南的和平路,当年是法租界的“杜总领事路”,这“杜总领事”,就是1894—1901年(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七年)法国驻天津的总领事杜士兰,当时,他乘八国联军占领天津之机,擅自发布公告,把法租界一下子扩充了2000亩,并与日本驻津领事私相授受,将法租界的预备租界划入日租界。

  今日天津最繁华的街道之一滨江道,当年叫“福煦将军路”,福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军的总司令,法国元帅,曾代表协约国接受德军投降。和平区的中心公园,当年叫霞飞公园,今天的花园路当年叫“霞飞路”,霞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法军西线司令,后任法军最高司令;1922年公园落成时,霞飞曾亲到天津剪彩。今天的长春道,当年叫“克雷孟梭广场”,克雷孟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法国总理兼陆军部长,曾代表法国出席巴黎和会,是主宰会议的三巨头之一。

  樊国梁(1837—1905)

  德租界的“德璀琳街”(今台儿庄路与大沽路之间的绍兴道)是用天津海关税务司、英籍德国人德璀琳的名字来命名的,德璀琳长期把持天津海关,先后十次被推选为英租界的董事长,也是李鸿章的私人外交顾问,他的女婿汉纳根是李鸿章的副官,因此被外国人看成是清王朝“实际上的外交部长”。“威廉街”(今天的河西区解放南路),则是用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名字来命名的。他在位时,炮制出臭名昭著的“黄祸论”,派兵侵占了中国山东的胶州湾,后来又派兵加入了八国联军,最后又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俄租界,有一条“尼古拉路”,即今天河东区的六纬路,尼古拉是沙皇家族的姓氏,尼古拉一世是俄国有名的暴君,尼古拉二世是末代沙皇,曾乘机攫取中国中东铁路的建筑权,强占旅顺、大连,后来又参加八国联军,强占中国东北,绰号叫“血腥的尼古拉”,十月革命后在叶卡特琳堡被枪决。“阿列克谢也夫路”,也就是今天的河东区十四经路;阿列克谢也夫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私生子,后来当上了俄国的远东司令,也是八国联军攻打天津时的总指挥,这个家伙双手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

  也许因为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源头,在天津,只有意租界的道路多少带点文化味道。今天的自由道,原来叫“东圆圈”,也叫“但丁路”,但丁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家和诗人,以一部《神曲》享名世界。今天的民族路,当年叫“马可·波罗道”,马可·波罗是13世纪意大利的著名旅行家,元朝时来到中国,受到世祖忽必烈的重用;回国后,写有《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传世。

  大沽口、望海楼、老西开这些地名,不但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而且伴随着中国人民在这些地方进行的一次次的反侵略斗争,永远地载入了史册。海河右岸有条张自忠路,原来是旧法租界的柏公使河坝与大法国河坝,后来为纪念著名抗日将领张自忠而改为今名。台儿庄路,原为英租界河坝道,后来为了纪念抗日战争中著名的台儿庄大捷而改今名。这些路虽说是抗战胜利后才命名的,至今人们路过这些道路时,仍会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节选自罗澍伟编著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引领近代文明——百年中国看天津》)

  更多精彩,敬请点击 http://culture.kaiwind.com/features/201310/26/t20131026_1168682.shtml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