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视野:《舌尖2》缘何火爆

2014-05-09

 01 原因之一:《舌尖1》赢下的良好口碑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于2012年推出的一部大型原创纪录片,该片以美食为切入点,展示了中国辽阔地域的风土人情,将镜头对准中国社会的普通民众,用纪录片独有的人文情怀观照中国人内心世界,真实、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中国社会传统与快速发展的现代生活交融的人文画卷。该片一经播出,便受到全国观众的热烈追捧,在荧屏和网络上创造了空前的收视奇迹。

 

《舌尖1》剧照

在国内,随着节目的播出,“舌尖体”、“淘宝热销”、“微博刷屏”等公共话题层出不穷,纪录片第一次成为了全社会聚焦的公共话题,并引发诸多社会现象。一夜之间,人人以做“吃货”为傲,某解馋网站第一时间将《舌尖上的中国》里提到的菜式整理出最地道的做法,这81道经典菜再度引发吃货跟风“暴动”。

 

《舌尖1》剧照

在海外,《舌尖上的中国》也在华人社会和国际观众中引发震动,不仅勾起了全世界华人的思乡之情,更成为了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一部“影像教科书”。 文化界认为《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片回归大众视野的标志”,《文艺报》评价其为“这是中国纪录片传播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光明日报》将该片列为2012年文化创新的重要事件。 【详细】

 02 原因之二:年轻的团队精良的制作

《舌尖2》不负众望,向观众再度呈现了一场制作更为严谨、更为精良的美食与文化的盛宴。

除了观众熟悉的总导演陈晓卿,《舌尖2》的导演团队也非常强大。据悉,《舌尖2》分集导演多为“80后”,但是都有多年的纪录片创作经验,不少人的作品还曾获得过国际奖项。《舌尖2》给了他们各显其能、大展身手的机会。片子借鉴了电影类型片的创作手法,有些片段像好莱坞的家庭伦理片,有些桥段会让人联想到公路片,有些甚至有武侠片的影子。信息量非常密集,剪辑节奏非常快,主创团队用高剪辑率赋予该片更加动人心弦的节奏。

 

《舌尖2》主创

《舌尖2》主创团队历时1年,走访150多个拍摄地点,行程40多万公里,足迹遍布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探访边远之地的野生食材、少数民族的传统烹饪,将食物跨越地区的交流融合纳入镜头。150多个人物,300余种美食,中国人在美食上的奇思妙想,智慧火花相互碰撞后形成的美食奇观,在《舌尖2》中可谓蔚为大观。

 

《舌尖2》拍摄花絮

《舌尖2》每集50分钟的成片平均镜头数量是1500个,几乎每2秒钟切换一个镜头。整部纪录片的片比高达150:1,也就是说,观众看到每一分钟的画面,都是从150分钟的素材中剪辑出来的。不久前,在成都召开的亚洲阳光纪录片节上,国外片商看到了叙事节奏非常明快的该片片段,以为是精心制作的片花,而经过了解才得知,那些片段是直接从片中截取的。《舌尖2》对纪录片叙事语态国际化的追求,由此可见一斑。为从多个角度呈现美食,摄制团队采用了包括高空、水下、红外、显微、窥镜等全新的拍摄设备。此外,剧组还研发了一种全自动微距拍摄设备,用于展现美食细节,使其更为生动诱人。 【详细】

 03 原因之三:加深了对社会文化层面的挖掘

《舌尖2》延续了第一季的主题,“探讨人与食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把笔触更多地用在了美食背后的故事讲述和情感酝酿上,加强了对社会文化层面的挖掘,以美食见人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让观众忍住口水的同时,也留下了更多的感悟。

时光的记忆,家乡的味道

看完《舌尖2》第一集《脚步》,最大的感想是:即使你已有所准备,但还是被它再度深深地刺中了神经,这神经就是来自故乡的命脉。西藏林芝的小哥哥,为给弟弟攒学费,在大山深处挖掘药材、爬40米高的大树找蜂蜜;常年漂泊的养蜂夫妇,在某一个风餐露宿的地方,吃到家乡的豆花饭;陕西秦岭的老奶奶,在灶膛上扯着裤带面,为远道而来的麦客做出“家常便饭”;乡下的小姑娘,盼望外出打工的父母回家一起做鱼酱;为满足女儿的味蕾,父亲学了很多年逮跳跳鱼的本领……

 

《舌尖2》剧照

什么是乡愁?杜甫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席慕容说:“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也许,对于乡愁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概括出不同的内涵。但是,说起家乡的美食,恐怕每个人会有“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舌尖》正是抓住这一点,通过镜头将味蕾与久远的记忆连接起来,它呈现给我们的不止是食物,还有我们所有与这些食物有关的时光。正如片中那句感人的旁白:“千百年来,食物就这样随着人们的脚步不停迁徙,不停流变。不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对自然的感恩,对劳动的尊重

随着摄影师的镜头,看一个个美食制造者跟着时令的节奏创造和享受生活,你会发现一种古老的智慧:地不分东西南北,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味兼容酸甜苦辣,顺应自然,适者生存;材不求皆取新鲜生动……美食,是自然的馈赠。

 

《管子》中有语曰:“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舌尖》用镜头讲述了自然界中的许多生命牺牲本体供养着我们的生命。当种子落入泥土,到庄稼成熟,再到去壳碾碎,《舌尖》中的食物不止是一盘吃的,而是一粒种子发芽的辛苦、一株麦子成熟的谦卑、一个农人收获的欣喜、一个小孩满足的笑容。这,都包含着我们对大自然最朴素的、最不可或缺的情感——感恩!

不仅如此,独特的叙事手法让观众不再停留于餐桌上的美味,而是去追溯采集者、制作者的辛劳付出。攀高采蜜的西藏小伙子、风餐露宿的职业养蜂人……在我们眼中看似简单的普通食材,其获取却极为不易。于是,有人称赞该片“用吃货的眼光拍出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怀”。

以美食见人生

据总导演陈晓卿介绍,“我们希望通过《舌尖》展示的中国美食这个渠道,能让海内外观众看到中国的人文传统和社会变迁,看到中国国民性格中的倔强、节俭、坚韧。”相比第一季,《舌尖2》加强了对社会文化层面的挖掘:从人开始,叙事起兴,入眼观感,入心情感,美食成为背景,灵魂感受触动。虽然也有人觉得,故事略显喧宾夺主,对食物描述太过匆忙,但是一部主题为“探讨人与食物关系”的纪录片,本来就不只是一场美食盛宴,它不是“天天饮食”菜谱,更不是“美女私房菜”。

 

思念外出务工父母的贵州女孩

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讲述的这几个故事里,可以看到各地的普通人,为了获得食材而艰难跋涉的脚步;可以看到在寻找、制作食物过程中,普通人之间的手足之情、舐犊之情、乡邻之情。同时,它也折射出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冲击。在故事、音乐、画面表现的视听盛宴下,美食反而退场了,触动观众心灵的,便是你我身边的人生百态。据介绍,近年的热点话题——“升学”、“富士康”、“单亲家庭”、“陪读”都在片中出现,从中观众可以看到一个更有质感的中国。 【详细】

 04 原因之四:与时俱进的营销理念

首创国内纪录片周播模式

由于《舌尖1》的成功,催生了大批“舌尖迷”。去年1月,《舌尖2》正式启动,引来“舌尖迷”们翘首期盼。今年4月4日,中央电视台宣布该片从4月18日起至6月6日,每周五在央视多个频道同步播出。消息一出,让广大“舌尖迷”欣喜的同时也纷纷感叹:一周一集,太不过瘾!

“其实,在纪录片发展较为成熟的欧美国家,周播是惯常做法。”纪录频道总监刘文介绍,这种播出方式,将使“舌尖”这一公共话题持续发酵,实现传播效应的最大化。

 

全媒体推广

纪录频道将《舌尖》打造成品牌,进行了全媒体推广,除传统电视媒介外,还将与央视官方社交电视“CCTV微视”联手打造“三微联动”的新媒体互动模式,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进行“生活的味道”有奖图文征集、舌尖美食有奖猜、主创热议舌尖故事等活动,多角度满足网友关注“舌尖”热情 。在全媒体宣介推动下,《舌尖2》“未播先热、未播先售”,不仅海外发行价格大幅超过了第一季,甚至出现了一国多家机构争购首映权的现象。《舌尖上的中国》已经成为刷新中国纪录片海外销售记录的标杆。

冠名商家下重注

无论是纪录片片头,还是天猫的专题页面上,苏泊尔和四特酒的LOGO都没有落下。这是因为,苏泊尔和四特酒是《舌尖2》的全媒体合作伙伴,《舌尖2》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传播过程中,这两个商家都不会被撇下。不过,要成为这么一部当红纪录片的“小伙伴”,代价并不低。尽管两个商家不愿对外多透露合作的细节,但是通过查询央视2013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上的数据,就可以发现,苏泊尔、四特酒分别花了4532万元和4399万元,成为《舌尖2》的全媒体合作伙伴。

 

电商开打美食战

电商堪称是《舌尖1》商业链条中最突出的现象,反应迅速、花样之多,令人惊喜。一个从电视到微博话题,再到淘宝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完美循环由此形成。于是,天猫商城在今年直接与央视达成合作,同步首发每期节目中的食材和美食菜谱,据悉将涉及300多种食材,《舌尖2》摄制组还将为同步上线的食材把关。

除了抢占先机的天猫之外,中粮“我买网”则以产地直采、全程冷链的招牌来吸引一波喜爱舌尖美食的消费者。1号店、京东等电商也各出奇招,以期分得《舌尖》的一杯羹。 【详细】

 05 国产纪录片迎来春天?

《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不仅唤起了人们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共鸣,也一改国产纪录片的低迷,提升了公众对于纪录片的认知,唤醒了国人对国产纪录片的热情。它就像是一把撬棍,撬开了纪录片和高收视、受追捧之间那扇冰冷的大门。

《舌尖上的中国》被电视界称为“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被认为是“纪录片回归大众视野的标志”。第一季以9种语言版本,发行到全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首轮海外销售额达35万美元的佳绩。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电视节目创新模式与电视新媒体分析报告》分析认为,好的创意、制作精良是《舌尖上的中国》成功的主要因素。

 

《舌尖上的中国》在制作成本上投入巨大,从拍摄到后期都极为用心。

多年来,中国纪录片产业一直处于沉寂的状态且远离大众。国产纪录片不景气的原因很多。导演贾樟柯说,国内纪录片很难找到放映渠道,大多数时候只能靠朋友帮忙,他的纪录片《语路》是通过云南一位影城老板放映的。这是原因之一,“圈内”也许有优秀的作品,因为没有好的展示平台而与观众无缘,但很明显,这不是主要原因,否则难以解释《舌尖》的成功。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缺少优秀的、能引起普通观众共鸣的作品。《舌尖》的成功,为纪录片产业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标杆,也为纪录片产业打开了一个窗口。 【详细】

 06 结语

因为精致,因为生动,因为质朴真诚,因为触动心灵,《舌尖》已经有了太多的溢美之词,让我们一起,坐等它下一集带来的震撼与感动吧!

责任编辑:李小白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