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十一碰上重阳——今年我们和父母在一起

2014-09-29 来源:凯风网

1十一不只是国庆,还是国际老年人日

法国知名人口学家阿尔福德斯指出:老年期是每个正常死亡者都无法抵制和必须步入的一个阶段。现今,老年人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改善老年人生活条件方面做出不懈努力,以使世界各地的老年人渡过平和、安详的晚年生活。

1、全球老龄化 国际老年人日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生儿数量明显减少,人均寿命也从1950年的20岁上升到目前的66岁。这种双向发展使全球几乎所有国家的人口结构都趋于老化。目前除少数非洲国家外,几乎所有国家的人口结构都在趋于老化。1990年第4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91年开始,每年10月1日为“国际老年人日” (International Day of Older Persons) 。【详细

2、九九重阳赋予新意义

 

农历九月九日,为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8年我国将农历的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使农历"九月九"成为我国法定的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详细

2世界老人PK中国老人 不同观念下的不同生活

中国老人:唉,我的孩子实在是太没良心了。

英国老人:此话怎讲?

中国老人:他竟然问我愿不愿去老人公寓!

英国老人:老人公寓很好啊,我现在就住在那里。

中国老人:啊?那种地方你也去?

英国老人:为什么不去?

中国老人:那种孤寡老人才去的地方,我要是去了,一定被亲戚朋友笑话死,不是折我的寿吗?

英国老人:不对吧?到了一定年纪,住进老人公寓是件很方便的事。怎么会被人笑话?

.........

这是网上流传一位中国老人与英国老人的一段对话,这场对话虽为虚拟,却形象地反映出中外老人在养老、育女等观念的不同。

1、外国老人生活很潇洒?

英国  先把自己这辈子过精彩

 

英国老人一般不与子孙住一起,他们不是在家种花养草,就是到处旅游,早晚总是牵着宠物(狗)散步,过着“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生活。英国老人爱赶潮流,尤喜上网,最新调查显示,在英国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每周上网时间比18至24岁的年轻群体还多。英国所有退休者月均有66英镑花在夜生活上,而只有40英镑花在孙辈身上。

法国  养尊处优老人村

 

法国老人最不愿意被看成需要照顾的人,他们除了自娱自乐外,也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法国老人更加青睐养老院,法国老人尽管人到晚年,但是他们不会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不依赖子女,独立生活,是法国老年人推崇的。【详细

德国  幸福的公益“出租”

 

为了能解决代替年轻父母上班族照顾孩子,又能让老年人安度晚年,德国社会福利部推出了“祖父母出租服务”。让寂寞在家的退休老人,成为负担沉重的单亲妈妈、爸爸的好帮手,许多老年人也在“被出租中”尝到了乐趣。

意大利  大胆不输孙子辈

 

在意大利,老年人一般都有经济实力,他们也没有资助子女的习惯,因此在穿衣打扮上比年轻人还肯花钱。意大利的老太太们大都化妆,戴首饰,衣着得体而入时,老先生们也大都着装考究。据悉,意大利的“六七十岁新年轻人”在美化生活环境、穿衣打扮、外出旅游等方面是各年龄段中最肯花钱的,其消费总额占了意大利全国消费总额的三分之二。【详细

美国  “年轻”的个性独立生活

 

美国老人尊重子女的选择,不为子女太操心,不为子女所累,也不和子女产生太多经济联系。子女不赡养老人在中国可能会受到谴责,在美国却很正常。美国老人追求年轻形象,不愿意别人把他们当老人看。所以男孩子如果看到老奶奶过马路,千万不要头脑一热做出“搀扶老奶奶过马路”的傻事来!向老奶奶慷慨激昂的抛去两个媚眼才是让她老人家高兴的事。【详细

2、中国老人生活很沉重?

养儿怕老  啃得老人惨兮兮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家庭价值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是一种投资,到达一定阶段后就可以收到回报。但时至今日,这一观念正被前所未有地颠覆着。根据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众多子女不仅不能赡养老人,而且还在坐吃老人们微薄的养老金。被啃老的父母,为了维持生计,埋头在“太辛苦”的工作里。“割肉孝亲”、“卧冰求鱼”,在现代社会里,二十四孝的故事逐渐被人遗忘了。如今是父母在无奈地“割肉养子”,实在令人心酸。“啃老”其实就是逃避就业压力,将父母作为经济来源,而另外一个被大家忽略的事实是:即使你拥有令人眼热的职业,享受着不菲的收入,但如果让常回家看看变了味,让父母成为自己的食堂、保育员,也依然是在“啃老”,只不过你未能意识到罢了。【详细

退而不休  忙并快乐着

 

如今在城市里的许多小区,常常会看到许多“看孩子”的老人聚集在一起。这些老人来自天南地北,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他们之间原本不相识,但因为都是来做“免费保姆”的,便有了共同的话题。据统计,当前中国老人被隔代抚养所套牢,调查走访老人9成退而不休照顾第3代,既当保姆又要打杂,身兼数职,买菜、接送孩子,打扫卫生、做饭、打扫卫生等家务活,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满头银发,步履蹒跚的老爷爷老奶奶们或推婴儿车,或手牵小孙子在街上散步。

虽然许多老年人“退而不休”,但却“忙并快乐着”。有些还没有孙子的老人,可能会整天催着儿女要个孩子,急着抱孙子;有些有了孙子的老人,甚至还会在别人面前炫耀带孙子的“幸福”。有一对双胞胎孙子的林大娘是这样说的:“自从他们出生起,我一直照看他们。他爸妈都在上班,没时间照顾,我每天得接送他们上学、放学。这两个小家伙很淘气,有时候不听话,真的让我很生气。现在生活压力大,年轻人都要在外打拼工作。我们退休了也没事,带小孩也是应该的。何况这俩小淘气给我的家里带来了很多欢乐呢!”【详细

“住不进”的养老院

 

人口老龄化,这个谈论多年的老话题,正在变成真真切切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现在,中国正全面迎来“421家庭”时代、“空巢”时代,我们正在以跑步的速度进入老龄社会,养老形势十分急迫。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人有1.78亿。尽管如此,老人们还是“住不进”养老院。

老人不愿住

我国老年人的养老形式调查显示,选择自己居家养老的比例为59.9%;选择与儿女住在一起的比例为39.7%,;住专业养老机构的比例只有0.3%。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江宁秣陵派出所民警在路边发现一老人晕倒在地上,民警立刻将其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抢救。医生告诉民警,老人是由于体力透支并且长时间没有吃东西而导致昏迷的,如果再晚来医院半个小时的话,可能就没命了!次日中午,老人苏醒过来。当民警问其家住哪里,是否有家人联系方式时,老人竟央求民警不要联系自己的家人。这是为啥呢?他沉默了很久,才慢慢地说出了自己流浪来宁的原因。原来,老汉姓张,江苏泗洪人,今年70岁。他说,自己是从泗洪一路流浪,靠两条腿走路到江宁秣陵。他说自己有儿有女,都已成家,住在城里,自己一个人住在村里,每天忙完农活就和村子里面的老人聊聊家常,儿女有时间也会带着小孩去看望他,日子可以说过得很幸福。但是就在前不久,老人的儿子说准备让他住进养老院,老人怎么也不同意。但是,儿子考虑到老人年龄较大,身边没人照应时,非要让老人住养老院。老人一气之下带了一点钱,离家出走了。

有待普及的养老院

但截止到2014年,我国养老机构仅4.5万家,床位500万余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才27张。私人养老院费用昂贵,公立养老院严重不足,养老院“门槛高”“服务差”“一床难求”的情形屡见不鲜。这造成了很多老人想住养老院安享晚年,却住不进去的困境,住不起、住不进、住哪里,正成为城市老年人的养老心病。【详细

3年老心不老 文化差异各自精彩

 

西方人生活过于孤独?中国人生活过于沉重?文化差异的不同,造就了老人们不同的生活观念。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中国人则强调家庭和等级。美国人欣赏个人属性,独立是美国人最喜欢的生活方式。他们从来不喜欢依赖他人,而父母也鼓励孩子早离家独立生存和发展。而中国的老人认为在一个团结的家庭生活是他们年老时最大的幸福,所以他们想早日退休,跟孝顺的孩子一起生活。

不管中美之间的文化有多么不同,老年人可以摆脱传统观念的约束,相互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中国的老人可以学习美国老人拒绝年老的精神,保持信心,去享受,去运动和旅游。年轻心态是生命的雨露,是生命的动力,是生命的阳光。也是生活质量的必须。我们总说:“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外国人则认为“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休息”。中国传统观念是省吃俭用,为儿为女,外国人的观念则认为赚钱是为了花钱,儿女18岁以后自立,各过各的日子,平安无事。看来我们有些观念是应该有所调整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不必太为他们担心。

相信自己与众不同

 

人往往一过60就会有“我老了,我不行了”等想法,然后在言行中处处按自己想象中老年人的模式去做。其实人与人是不同的,有很多老年人六七十岁了仍然活跃在工作岗位上,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不会老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他说过:“我36岁学力学,44岁学俄语,58岁学电池知识,不要以为年纪大了不能学东西,我学计算机是在64岁以后,我现在也搞计算机了”。90多岁高龄时,他还表示“到现在,晚上9点以后是我的自学时间。”所以,老年朋友要相信自己,量力而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积极寻找生活乐趣

年轻时或没有时间,或没有精力,一些老人没有培养出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那些有趣的事情,始终就在我们身边,随时可以享受,如听音乐、看书、下棋、打牌、听戏、看演出、聊天、跳舞、旅行等,只要多去尝试,总会有收获。快乐要靠自己去寻找,等是等不来的。

关心自己健康生活

 

关心自己不要过度年纪大了,身体不如年轻时是肯定的,所以要关心自己的健康,该看病时看病,该吃药时吃药。但另一方面,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关心自己的身体上,这将错过生活中许多精彩的内容。家事、国事、天下事,当事事关心,让自己始终保持与社会、与周围人的接触。

沟通交往

 

这一点最重要。中华文化讲究含蓄,讲求情感的内敛,这使很多人不习惯直接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无意间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困难。家人之间、邻里之间、朋友之间往往因为没有很好地沟通,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和隔阂,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个和睦的家庭,需要每个成员都能与其他人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这不仅仅是老年朋友们要做的事,也是年轻人要做的事。

4结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关爱老人从“心”开始

 

时代在变,老人们的观念固然需要改变,但更多的,需要的是我们子女对于老人的关爱,不仅是衣食住行,更是老人内心的关注,这也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

国际老人日、重阳节的意义,不仅在于这一天为老人献爱心、送礼品,更是提醒我们这些为事业打拼、为家庭忙碌的儿女们,别忘了曾为我们的家庭和睦和社会发展流过血、流过汗的父母与前辈,别忽视了对他们的关爱。毕竟节日每年只有一次,但老人们却需要我们时时处处的关爱,我们也有理由从生活细节中关爱、呵护老人,因为他们曾为我们付出过,而关爱他们,也是关爱我们的未来。

“前车覆,后车戒,”敬老,爱老,孝老,一切行动都从现在开始,别等到以后没有机会……今年十一,让我们与老人们在一起。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