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深度报道:双十一成绩单的背后

作者:唐诗 · 2014-11-18 来源:凯风网上海频道

 01 “双十一”辉煌的背后

5200万元、9.36亿元、53亿元、191亿元、350亿元,571亿元,从2009年到2014年阿里“双十一”的支付宝成交额每一年近翻番的增长,巨大的背后盈利也吸引了电商同行们的参与,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火爆,使得“双十一”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受到如此多的争议。

商品倾销价格战?

2014的“双十一”异常热闹,先是阿里跟京东打起了“双十一”商标公关战,紧接着又有消息传出工商总局约谈10家电商平台,要求梳理“先涨价后降价”等虚假宣传广告问题。究竟其本质而言,“双十一”就是一场价格战。任何一场面对中低端消费人群的促销节日,价格都绝对是最主要的杠杆工具,追求低价高质,这是人性之使然,没有哪个消费者不愿意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产品。低价是“双十一”永恒的主题,如果哪一天“双十一”不是强调低价,那这个节日估计也就不存在了。

电商之间营销战?

“双十一”作为业绩和噱头并重的网购节日,越来越受到电商平台和网购用户的重视和青睐。电商各站经过几年的沉淀和摸索,频出鲜招,毫不含糊地把“双十一”这个光棍节变成了狂欢节。今年的优惠策略集中了几大亮点:海淘市场、分期付款、售后服务、O2O。不仅如此,“双十一”的狂欢周期也从一日延展到了一周。营销模式的多样化也反映出了“双十一”市场的瓶颈。电商与电商、厂家与电商、实体店与电商间的矛盾也越来越不可调和,价格战已经不是单纯获胜的筹码,各类竞争暗涌不断。

社会资源消耗战?

电商交易额不可能无限增长。假如维持50%的增长速度,2024年天猫“双十一”交易额将达3.3万亿,将占当年GDP的2.6%(假设年均增长7.5%),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不仅是单日交易金额,人均消费也不可能偏离收入增长。不论天天下单还是只在某个特定的日子下单,交易额的上限就是这么多。

把一段时期内的交易压缩在一天内,会造成电商产业链上的过度投资。对电商平台来讲,为应对“非常态化”的成交量必须投入巨量的人力、物力。今年“双十一”,支付宝交易峰值已达到285万笔/分钟,为日均值的200倍以上。快递公司面临的压力更大,今年“双十一”仅天猫就产生2.78亿个订单。为应对这一天扩建的物流设施和配备的人员,日常利用率必然下降。阿里、某通、某风们看似在“花自己的钱”,但归根结底消耗的还是属于全社会的资源。

 02 卖方:低价格·高信誉

“双十一”对于消费者的意义在于可以在这一天享受到来自商家的让利,买到比平时更低的价格。如果“双十一”每一个商家都能遵循基本的商业诚信,“双十一” 的销售额持续增长下去并没有问题,毕竟整个市场容量足够的庞大。 

先涨再降忽悠了谁?

在“双十一”的背后,“抬高价格再打折”已成为行业惯例。一些商家把部分商品提价20%后,在“双十一”当日再六折七折销售。商家们精打细算玩起了数学游戏,消费者只能抱怨“买的不如卖的精”。狂欢的背后也反映了中国商业信用体系的缺失,转型中的中国经济缺少对商家诚信档案的建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导致了商家的违法成本过低。

刷客,是信誉还是欺骗?

随着网络购物越来越普及,网店竞争也日趋激烈。“双十一”的到来让卖家也陷入了恶战之中,为了占据一个好的销售位置,卖家不惜花钱雇佣“刷客”来制造虚假销量和信誉值。据业内人士反映,“刷客”目前已逐渐职业化、常态化,这些人为制造的虚假信誉值和销量,让一些网店在很短时间里便爬到了很好的销售位置。有记者提出安全方面的考虑时,刷客们表示大可放心,“我们不是一两个人在刷,而是一个刷客团队,交易时也会做到和真实交易过程完全一致,加上又是循序渐进地刷,还从来没有被发现过。”

 03 买方:抢购累·退货难

看到,抢不到 抢到,收不到

由于巨大的流量压力,“双十一”期间天猫等电商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无法加载、抢不到便宜产品,或者购物车里的东西瞬间实效、余额宝余额与实际不符,支付的订单不见了等等一系列问题。各种付款失败,网页崩溃,每次都是那句等待15分钟……

在众多1元秒杀、低至一折的抢购中,很多网友表示还没来得及点击,特价商品便被人抢走了,更有网友怒吐槽:今年抢到了一部“1元手机”,高高兴兴地付完钱后静等收货,可近一个星期过去了,说好的手机却迟迟没有到货,联络商家结果却接到商家的退款通知。

抢货不易,退货更难

“双十一”疯狂扫货也带来了退货率飙高的后遗症。数据显示,2013年“双十一”的退货率已达25%,部分商家更高达40%,2014年退货率也呈现高位。

网购“七日无理由退货”的要求并不能顺利落实。很多网购经营者对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的商品标注不明显,消费者往往在要求退货时才被告知购买了“不予退货”的商品。退货标准过于苛刻,经营者将新《消法》中“商品完好”的退货要求,单方理解为“不影响二次销售”,导致退货投诉增多。经营者对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的商品范围随意扩大,一些经营者拿“七日退货”做挡箭牌,对因质量问题要求退货的消费者一概以“已过七日退货期,不予退货”为由予以拒绝。在货单如此庞大的“双十一”,退货更是难上加难。

 04 第三方:物流“被发展”,快乐却也是痛

数字翻翻,急速增员

当淘宝天猫“双十一”以571亿日销售额再次刷新纪录时,快递业一年一度的大考又一次来临。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网购促销产生的快递包裹超过预期,“双十一”当日,各地邮政、快递企业揽收快递包裹达8860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一倍。事实上,今年6月起,各大快递公司就开始为应对“双十一”准备,新增快递员、扩建转移中心、增加作业场地、急增干线车辆各种增员不断。

是欢喜,还是“购物灾难”?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北上广及其周围辐射区城市物流布局本身较为完善,预估一二线城市将基本应对有序,但三四线城市的物流投资准备本身不足,或会出现爆仓或延期较长时间配送的情况。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宋则说,中国快递业的发展是“被动的发展”,是被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拖着走的。“双十一”这样集中爆发的“购物盛宴”,无论发生在哪个国家,其快递物流都不可能一时跟上。如此的“购物盛宴”,不如说是“购物灾难”更为贴切。居高不下的退货率,极大地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而快递繁复的包装,又对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

 05 探究:下一年又会如何?

电商:大盘子大发展

梳理这5年的“双十一”,数字是让商家和消费者震撼的直接因素。但数字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水面下支撑这些数字的是物流、云计算、金融服务的升级,是商家自身业务结构的调整,消费习惯的转变,是竞争对手的态度转变,第三方开发者的大量入驻,以及整个商业格局的变迁。

政策:“有形之手”力度增强

对政府而言,电商如果能够活跃市场、刺激消费、带动就业、增加税收当然会大力扶持。但电商发展展到一定程度,在短时间内扎堆促销不仅起不到撬动消费的作用,反而会产生浪费、混乱和纠纷。政策层面动向引人注目,“有形之手”目前在“弹”,如果达不到效果就可能会改为“压”。

物流:规模化改革发展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呈几何乘数增长,而快递物流的发展呈自然基数增长,快递物流显然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服务需求。一个统筹物流行业信息的社会化平台的出现显得极为重要,这个平台应按照大数据重新分配网点,重新配置资源,重新整合洗牌,是与互联网相匹配的平台,只有走出一家一户办快递,才是发展的方向。“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体验化”或将成为快递行业发展新方向。

 06 结语

“双十一”的余热还没有散去,双十二又即将到来,电商时代,莫被数字账单晃了眼。

责任编辑:李小白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李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