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国足技术报告:传接球亚洲领先

2015-01-27 来源:体坛周报

  中国队已经结束了亚洲杯之旅,球队在主教练佩兰的率领下于1月24日回到国内。从结果来看,4战3胜1负的成绩单已是近10年来中国国家队在洲际大赛中的最好成绩,小组赛中3战全胜出线是中国队连续11次参加亚洲杯赛以来最好的成绩。

  但是,亚洲杯对于中国队、中国足球不是终点;更应该是一个前进的“中转站”,如何理性地、全面地看待国足在本届亚洲杯赛上的表现?我们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我们还有哪些不足?中国足球该如何以此次亚洲杯为契机,进一步努力提升自身的竞技水平和实力?这才是如今摆在中国队面前最重要的问题。记者试图从数据的角度,对此次亚洲杯上的国足以及佩兰执教以来的国足的表现,进行全方位的一个小结。

  “中国球员技术差,个人能力不行!”这是大多数人对中国足球和中国球员的印象,产生这种印象的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始终无法在大赛中将自己的水平真实地展现出来。可本届亚洲杯赛上,记者在拿到亚足联正式公布的官方统计数据时甚至产生了某种怀疑:“统计数据是否搞错了?”因为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队的个人传接球这个足球运动员最基本的技术不仅不像国内先前所宣传的那样很差,甚至在亚洲范围都处于领先地位!

  传接球能力亚洲领先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队在3场小组赛中的传球总次数为1601次、传球成功次数为1387次,场均传球为533.7次,场均传球成功率高达86.60%。场均传球次数在所有16支参赛队中排名仅次于澳大利亚、日本和沙特队,场均传球成功率在小组赛阶段甚至比公认亚洲技术最好的日本队还要高出1.2%,这是本届亚洲杯赛前恐怕没人能够想到的。而且,在小组赛与朝鲜队的比赛中,外界称赞国足上半时的传球“像巴萨”,半场传球次数达到了410次、传球成功率达到了91.2%。这较之一场友谊赛中所谓“巴萨风格”更有现实意义,虽然中国队已经小组出线,但毕竟是一场正式的洲际赛事,能够在这样的大赛中踢出这样流畅的足球,完全超出了外界的想象。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4年前卡塔尔亚洲杯上的情况(见表3)。同样是三场小组赛,中国队在卡塔尔亚洲杯上的3场比赛传球总共1174次、传球成功919次,场均传球391.3次、场均传球成功306.3次。在对手方面,两届都与乌兹别克斯坦队同组,而本届小组赛中的沙特队与朝鲜队并不比上届的卡塔尔队和科威特队差,甚至略强一些,但在这种强对抗中,中国球员的传接球次数反而每场增加了142.4次,传球成功次数更是增加了156次。本届亚洲杯小组赛中的场均传球成功次数(462.3次)甚至比上届亚洲杯上的场均传球次数(391.3次)还要高!传球的成功率更是增加了几乎10%。

表三

表三 

  传球,来自中超的“礼物”

  是什么让中国球员在本届亚洲杯赛上的传接球能力迅速提升?

  首先,必须要承认的是:中超联赛近年整体比较平稳,良性发展。这让中国球员在国内联赛平台上得到了很大的锻炼,球员个人能力在联赛中得到提升是必然的。

表4

表4 

  颇能说明问题的是,在第一场小组赛对阵沙特队的比赛中,中国队的传接球情况其实与以往参加大赛中的情况并无太多不同,全场比赛的传球次数只有380次、传球成功307次,传球成功率80.8%。这样的一组数据,与2014年中超联赛各队在整个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是基本吻合的。(见表4)

  中超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14年中超联赛中,16支球队的场均传球次数为378.59次,传球成功305.96次,传球成功率80.81%。与国家队与沙特队比赛的传球情况几乎完全吻合。所以,为什么说“联赛是国家队的基础与平台?”至少在传接球方面的数据,已经清楚地昭示了这一点。而中超自身纵向对比,2014赛季的场均传球次数较2011赛季的场均传球次数增加了近70次。以往,中国队表现不是很理想,一直在强调“联赛出现了问题”,但我们始终无法拿出强有力的数据来让人信服。如今随着高科技、特别是数据公司的介入,提供了各种可靠的数据,因而也已经无需再围绕这样的话题展开讨论了。

  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主教练佩兰在本届亚洲杯前备战中的调教、大赛中的布阵与指挥,让中国球员重新赢得了信心,在取得第一场比赛的胜利后,随后比赛中技战术能力得以进一步发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队屡屡在大赛中受挫,导致信心不足,其直接后果就是始终无法将自己真实的水平及潜能正常表现出来,更谈不上大赛中有超水平发挥。但佩兰却做到了这一点,让中国球员在大赛中将自己的正常水平发挥出来,甚至是超水平发挥!

  正常发挥,佩兰头功! 

  一名优秀的教练员,不在于多么“神奇”,而在于能够让球员正常地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球员一遇到大赛,水平发挥就大打折扣,原有的水平或应有的水平发挥不出来,至少是打对折甚至更多。从表3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本届亚洲杯赛3场小组赛中,中国队的传接球能力显然是一场比一场强,无论是传球次数、传球成功次数还是传球的成功率,都呈上升走势,对照2011年亚洲杯赛中国队的传球情况是一场不如一场,更能说明问题。

表五

表五 

  我们还可以来看一下2013年中国国家队的情况(见表5)。这一年的“6.15惨案”依然为中国球迷所牢记,正是在1比5惨败给泰国队之后,前任主帅卡马乔就此“下课”。中国队在2013年总共进行了13场比赛,包括5场亚洲杯预选赛小组赛、3场东亚杯及5场热身赛。在5场亚洲杯预选赛中,中国队的传球总次数为2387次、传球成功次数为1690次,场均传球为477.4次、传球成功次数为338次,传球成功率仅为70.80%。当年在韩国进行的东亚杯上,中国队的情况有所好转,传球成功率达到了86.33%,不论传球次数还是传球成功次数,都相当不错,但是,这也毕竟只是友谊赛性质的比赛,根本无法与亚洲杯预选赛这样的正式赛事相比。在5场友谊赛中,中国队在传球方面表现出的数据似乎更好,传球总次数为2583次、场均传球为516.5次。这13场比赛的场均传球次数为500.5次、场均传球成功396.3次,传球成功率79.19%。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球员以往在正式比赛中无法表现出平时热身赛中表现的传接球水平,在大赛、正式比赛的重压中,技战术水平大打折扣。多数时候,外界将之归结为“心理问题”。但是,佩兰到来之后,这样的“心理问题”似乎不存在了。

表六

表六 

  我们可以来看一下表6。这是中国队2014年在佩兰指挥下所参加一系列热身赛时的传接球情况统计。

  佩兰接手之后,在最后一次集中备战亚洲杯赛之前,中国队共进行了9场热身赛。在这9场比赛中,中国队累计传球次数为3708次、场均传球为412次,成功传球3124次、场均成功传球347.1次,传球成功率84.25%。对照中国队在亚洲杯赛小组赛中的传球数据,成功率达到了86.60%。即便是加上与澳大利亚队的那场1/4决赛(见表2),中国队的传球成功率也达到了85%。

表二

表二 

表一

表一 

  换而言之,在佩兰执教期间,中国队参加大赛时的传接球成功率不仅没有比佩兰指挥参加热身赛时差,反而要好于平时的热身赛。这就是佩兰的“神奇”!中国队在本届亚洲杯赛上表现出色,称“佩兰应该记下头功”,这样的说法并不为过。而且,还是通过表2,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和小组赛中的统计数据(见表1)所显示出的情况基本一致,中国队在4场比赛中的场均传球次数至少在1/4决赛之后排名亚洲前四、传球正确率排名亚洲前三,仅仅落后于澳大利亚队和日本队。这又恰恰佐证了佩兰所说的“中国球员能力不差”!

  “传球”,作为足球比赛中最基础的一项技术,也是球场的“语言”。中国队通过本届亚洲杯收获信心,绝非仅仅只是一个结果所能“一言蔽之”的。

  “控球”看齐巴萨 

  自从“巴萨风格”风靡世界足坛后,中国足球“言必称巴萨”。这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足球开始转型,注重球员脚下技术的培养。因而,国足在本届亚洲杯赛上的传接球方面给人以全新的感觉。可以说,这也是中国足球整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幸事,追求配合、追求控球,在客观上提升了中国足球的技战术水平。

  亚洲杯赛开幕至今,亚足联曾主导了一个名为“60 Minutes - Don't Delay. Play!(60分钟——不得延误、继续比赛!)”的运动,目的是希望提高每场比赛的“实际比赛时间(Actural Playing Time)”。这一运动从2014年开始,将延续至本届亚洲杯结束。这项运动推出前,亚足联曾作过统计,亚足联各级赛事的实际比赛时间为52.07分钟。而国际足联主办的各项赛事场均实际比赛时间为59.27分钟;欧足联主办的各项赛事以及欧洲主要国家的联赛,实际比赛时间场均都在60分钟以上。也正因为此,亚足联推出这一运动,希望亚洲各国能够在实际比赛中尽可能少出现“卧草”、“诈伤”等情况,让比赛变得更流畅。

表7

表7 

  根据亚足联官方统计的数据,在小组赛中,只有中国队所参加的两场比赛即中国队与乌兹别克队、中国队与朝鲜队,实际比赛时间超过60分钟(详见表7)!这其中,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中国队与乌兹别克队的比赛是小组赛中比赛时间最短的,加上补时只有93分钟25秒,但实际比赛时间却高达62分41秒!整场比赛中仅中断80次,是所有场次中中断次数最少的,而最长一次不间断传球更是高达6分37秒。即不管是中乌双方球员抢断成功与否,球始终是在场上滚动,没有出现停顿。6分37秒的时间,这就是在欧洲足坛也是不多见的。

表8

表8 

  统计数据显示:本届亚洲杯小组赛中的场均实际比赛时间为55分54秒45。而中国队三场小组赛的场均实际比赛时间高达60分34秒20,超过亚足联提出的每场60分钟实际比赛时间的希望与要求。如果算上与澳大利亚队的一场1/4决赛,中国队四场比赛的场均实际比赛时间为59分49秒30。尽管亚洲杯赛尚有四场比赛,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中国队的场均实际比赛时间肯定将是亚洲杯16支参赛队中排名首位的。相比2011年多哈亚洲杯赛上中国队场均时间比赛时间仅有47分48秒,中国队整整提高了12分01秒多,这同样是外界无法想象的(详见表8)。

表9

表9 

  实际上,不仅是这支佩兰所率的中国国家队,在去年10月份于缅甸进行的亚青赛上,95年龄段U19国青队在四场比赛中表现也是相当不错,场均实际比赛时间达到了61分11秒30,远远超过了这届亚青赛场均实际比赛时间55分20秒06(详见表9)。而小组赛最后一场与越南队的比赛中,实际比赛更是达到了68分36秒00,是亚足联自推出“60分钟”运动以来单场实际比赛时间最高纪录!这恐怕也是中国球迷无法想象的。

  如果还是像传统印象中中国球员“技术粗糙”、“不讲技术”那样,不管是国家队还是U19国青队,就不可能在大赛中踢出这样流畅的足球。这也说明中国球员是可以踢好足球的,而且,不管是国家队还是U19国青队,这样的统计数据比2014年中超联赛240场比赛中场均只有51分12秒49还要高。这也说明中超联赛依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也是下一步中超联赛亟待改进的地方。

  提高“向前”,才能向前 

  本届亚洲杯赛上,国足的表现已经颠覆了国人固有的印象,尤其是传接球能力。不过,在欣喜看到中国队大踏步向前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存在着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中国队想进入“TOP 4”、冲进世界杯最大的短板与不足。单就传接球方面而言,“向前意识”太差,是国足下一步需要提高和解决的地方,更是整个中超联赛在技战术方面极大提升与改进之处。

表10

表10 

  先请看表10,将亚洲杯16支参赛队的传接球情况进行细化,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在小组赛结束后,中国队“向前传球”所占的比率在16队中排名最后,仅31.30%;相反,我们“向后传球”的比率(17.70%)在16队中排名第一!这一正一反的比率,恰恰反应出目前中国队乃至中国足球最大的问题,即“向前意识”亟待加强。

  在欧洲足坛,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就是“哪怕传球出现失误,也必须向前传球。”因为即便失误的话,球至少远离了本方禁区,而这样本方的球门相对是安全的。在本届亚洲杯赛上,伊朗队总的传球次数并不多,仅931次,甚至远不如中国队,但该队超过40%的传球均是向前传球,比率超过中国队10%。在16支队伍中,约旦队的“向前传球”比率最高,达45.50%。其他如巴勒斯坦、阿曼、巴林等,他们的传球也是向前居多,回传球少。向前传球,意味着需要冒更多的风险,传球的准确率会降低,但如果不冒险的话,也就很难创造出机会来。

  当然,在“向后传球”即回传方面,日本队的比率也不低,但日本队更多地是在前场渗透之后的回传,是已进入到对方的半场内,这与中国队在后场、稳妥起见的传球做法是截然不同的。在整个小组赛阶段中,日本队对阵三个对手时的控球占据了绝对主动与优势,进攻中就是靠着渗透、回传、然后后排插上完成的射门。

表11

表11 

  进入到1/4决赛后,本届亚洲杯八强的向前传球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详见表11),这一方面是各队的水平更接近,另一方面也与具体的临场战术安排有关。但是,中国队“向后传球”的比率依然是最高的,这还是中国队踢球的习惯。尽管17.20%的比率较之小组赛时的17.70%有所下降,因为中国队在比赛中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到了防守上,加上对手澳大利亚队进攻凶猛,一直压制着中国队,中国队后场得球后只能尽快向前处理。而日本队以及澳大利亚队的“向后传球”比率较小组赛阶段均有增加,这与两队的对手均采取侧重防守的战术不无关系,像阿联酋队整场比赛中就只有3次射门、日本队有34次射门。而澳大利亚队面对中国队后场的防守,无法再更多地向前传递,就只有左右两侧转移、或是回传。

  不过,中国队追求“控球打法”的思路和做法并没有什么问题。通过这次亚洲杯赛,需要解决的恐怕应该是强调控球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更加大胆地“向前传递”,减少在中场的横传以及回传。而且,“向前传递”本身也是加快进攻速度与节奏的一种体现,而中国队员赛后普遍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即对方的节奏、速度、攻防转换明显要比国内快。

表12

表12 

  某种意义上,中国队在亚洲杯赛上的这种情况也是早就存在着的,请看表12,即佩兰指挥中国队在2014年参加9场热身赛中传球情况的具体统计。在“向前传球”方面,中国队9场比赛中场均为129.6次,而9场比赛的场均传球为412次,“向前传球”在“传球”中所占的比率为31.45%,与本届亚洲杯赛上的31.30%基本吻合,甚至略高,这当然与对手有关。因为中国队在2014年所进行热身赛的对手水准与质量、比赛的性质尚难与亚洲杯这样的大赛相比。换而言之,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数据清楚地显示:中国队在这次亚洲杯赛上是将自己的真实水平又发挥出来了。

表13

表13 

  如果我们再来看一下2014年中超联赛的情况(表13),或许我们就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这个问题。在去年中超联赛场均378.59次传球中,“向前传球”场均只有128.25次,所占比率仅为33.88%。这样的比率与中国国家队在本届亚洲杯赛上所展现出来的情况也是吻合的。虽然中超联赛中“向前传球”的比率略高,但我们不能忘了联赛中还有那么多的外援,这些外援显然更清楚处理球时究竟应该怎样才更为合理。

  由于“向前传球”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也导致了国足的进攻、进球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连锁反应。限于篇幅,本报将在后面的小结中逐一展开分析。

  结语

  本届亚洲杯国足被淘汰后,各界充分肯定了国足的表现,并认为是“中超联赛的成功”,才导致了国足在本届赛事上的出色演出。我们并不否认这一点,但同样的逻辑,国足在本届亚洲杯赛上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在中超联赛中就已存在。世界杯预选赛在即,正如佩兰所言,“中国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中超联赛各队也同样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不管外援的牌子有多大,如果联赛中不去解决这些问题,国家队水平的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话。更多精彩请关注凯风体育

分享到:
责任编辑:壮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