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罗斯专著:什么是邪教

作者:瑞克·艾伦·罗斯 · 2015-04-29 来源:凯风网

  编者按:美国著名邪教问题专家瑞克·艾伦·罗斯的最新专著《邪教:洗脑背后的真相》(Cults Inside Out: How People Get In and Can Get Out)一书已于2015年1月面向华语读者推出中文版。凯风网将摘编该书中精彩内容,以系列连载的方式予以发布,请网友们关注【详细】

  关于邪教的定义一直争论不休,基于不同角度,人们对它的理解也千差万别。多年以来,已经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定义。包括基于信仰取决于神学的定义,以及基于行为取决于人际之间或团体之间的动力和组织架构的定义。一些学者企图摒弃“邪教”一词,而主张代之以他们认为在政治上更为正确的诸如“新宗教运动”(new religious movements,NRM)之类的标签。

  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许多被称为“邪教”的团体并非基于宗教。例如希南农(Synanon),最初以治疗滥用药物的康复社区出现,而共生解放军(the Symbionese Liberation Army)曾是一个政治团体,黑人组织MOVE也以政治信仰及环境保护作为其宗旨。

  定义邪教即破坏性膜拜,必须基于行为而不是根据信仰。邪教教主通常是以商业计划首席执行官、种族主义领袖等各种化身出现的。邪教还总是以各式各样的冥想或瑜珈、心理疗法、武术、替代治疗或生活信条为其基本前提的。此外,一些被称为“异端教派”的分支团体,是从诸如犹太教、基督教、佛教、印度教或伊斯兰教之类宗教运动中分裂出来的。

  精神病学家罗伯特·杰伊·利夫顿(Robert Jay Lifton)详细分析和解释了邪教“强制性劝诱”的原理。他还写了与此密切相关的论文《邪教的形成》(1981年),他将许多与邪教即破坏性膜拜相关的属性浓缩为三个基本特征。而这三个特征可以视为破坏性膜拜定义的核心。

  这三个特征是:

  1.一个颇具魅力的领导人,当最初可能维系教团的基本原则失去作用时,日益成为被膜拜的对象。

  2.采用了一个被称为强制性劝诱或“思想改造”的方式。

  3.领导人和占统治地位的小圈子对其成员的经济的、性的及其他方面的剥削。

  大多数破坏性膜拜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是,团体中所有事物基本上由一个绝对独裁的教主进行界定和控制。教主常常是至高无上的唯一权威,但这种权威可能由“统治核心”(小圈子)来具体体现,如同利夫顿所指出的,这个小圈子是大团体的中心及权力的核心。因此,该团体可被视为基本由人格驱动和个人决策。

  邪教首领们颇具超凡的人格魅力,能得到信徒们无条件地遵从和彻底服顺。例如,麻原彰晃下令“欧姆真理教”信徒攻击东京地铁系统以及薄伽凡·室利·拉杰尼希要求他的信众们毒死静修处附近的居民,以影响俄勒冈州的地方选举。尽管是违法犯罪的勾当,这些信徒们仍毫无反抗地遵从教主们的意愿。

  邪教教主们似乎常患有很深的妄想症甚至精神疾病。许多研究破坏性膜拜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把一些邪教教主称为“精神病患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精神病学家路易士·乔·韦斯特(Louis J.West),在韦科镇大卫教派冲突对峙过程中就把大卫·考雷什视为一个精神病患者;他说:“精神病患者通常充满魅力、阳光而且有说服力。他能很快赢得人们的信任,很善于操控和愚弄他人”。在看了马歇尔·阿普尔怀特在录影带中的最后陈述后,韦斯特说,该教主是“妄想狂、性压抑者,患有临床上罕见的偏执狂症”。

  2006年,国际邪教问题研究会(ICSA)在其官方手册中指出:“邪教(cult)带有意识形态特征,该意识形态发出强烈要求并推动强有力的社会心理影响过程,诱导其成员满足这些要求。这种高度强制性要求及以领导为核心的社会风尚使这类团体处于剥削和伤害其成员的风险之中;如果领导不滥用权力,他们就有可能保持安稳的态势。

  归结起来,可以用社会学家恩洛斯(1990年)列出的破坏性膜拜暨邪教的四个基本特征对其作总结:

  1.一个活着的有魅力的领导人。

  2.宣讲领导人无所不能的神圣血统。

  3.对领导人的绝对服从。

  4.设立社会界限,使团体成员与主流社会隔离和对立。

  延伸阅读:罗斯专著:认清邪教的真面目——《邪教:洗脑背后的真相》摘编一

            哪里能买到《邪教:洗脑背后的真相》英文版

            这位美国老先生怎么看的法轮功(图)

分享到:
责任编辑:葛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