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无“鱼”伦比的江中美味

2015-04-30 来源:凯风网

1至毒与极鲜的诱惑

 河豚有毒众所周知,但其美味无比也广为人传。它既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又让食者心惊胆颤。正因为这种难以抗拒的诱惑,让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为它着迷,吟诗歌赋;又有多少美食客以身试毒,冒死食之。

 1、君不见,河豚的模样也是萌萌哒 

 河豚,《山海经》上叫“鲑、“铈”;《本草纲目》上叫“气泡鱼”和“吹肚鱼”;还有的叫“乌郎”、“探鱼”;《酉阳杂俎》上叫 “鯸鮧鱼”,等等。据传,古时候河豚皆生息于河中,因捕获出水时发出类似猪叫声的唧唧声而得名。豚者,猪也,故“河豚”这个名称一直以来被广泛接受,大家也都以此为俗名。

 

河豚的身体短而肥厚,呈圆筒形,上下颌的牙齿都是连接在一起的,好像一块锋利的刀片。它背色青白,有黄缕,有背鳍,无腹鳍,无腮,无胆。更为奇特的是它有气囊,一受外界刺激,就会吞下水或空气使乳白色的肚子涨成鼓鼓的圆球,非常之可爱。河豚的真名叫东方鲀,属于硬骨鱼纲鲀科,跟“豚”科动物没一点关系。和国保熊猫一样,因为人们的普遍错误叫法,当了回假的“哺乳动物”。

2、君不见,河豚的味道也是棒棒哒 

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时代,长江下游沿岸的人们就品尝过河豚了。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的吴越之地,也就是今天的长江下游江苏地区,人们品尝河豚的习俗,已经很兴盛了。到了宋朝时期形成了非常深厚的饮食基础,大文豪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道:“河豚尝生于春暮,群游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

 

河豚之所谓姓“河”,因为长江区域所独有,江苏南部、中部很大一部分地区位于长江下游直至入海后,得天独厚地理位置决定了最好吃的河豚就在这里,民间也素有“吃河豚,到江苏”的说法。如今,江苏的海安、扬中、江阴等地拥有“中国河豚之乡”的美誉,每到清明前后河豚上市的时节,处处洋溢着河豚文化的浓厚氛围。这里的人们早就对河豚习以为常,“户户烧河豚,村村有高手”,烹食河豚早已融入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生活。当别处的人们还在忌惮河豚有毒而不敢食用时,江苏人已经学会巧手去毒享受美味了,而且一吃就是千百年。【详细

 

3、君不见,河豚的毒性也是怕怕哒 

河豚可谓浑身是宝,尤其是河豚毒素。其在医疗临床上也具有广泛用途,可制成戒毒剂、麻醉剂、镇静剂等,还可用于癌症的介入治疗。据称,在国际市场上1克河豚毒素的价值约17万美元,是黄金价格的1万倍。此外,它对皮肤瘙痒、痒疹、皮肤炎、气喘、百日咳、胃痉挛、破伤风痉挛、遗尿、阳痿等症,均有显著疗效。

 

河豚的毒素主要分布在卵巢和肝脏中,其次是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其含毒量的大小,又因不同养殖环境及季节上变化而有差别,而精巢和肌肉是无毒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河豚死后时间较长,其内脏的毒素便会融人体液中并逐渐渗到肌肉内,因此死河豚坚决不能吃!【详细

2美名与恶名的传说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开始食用河豚,也知道河豚有毒。然而,吃河豚的历史却一直延续至今,并流传到了日本、韩国等近邻。据史载,公元3世纪到6世纪末,中国的思想界进入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活跃时代,六朝相继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人流、物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河豚饮食文化就在当时开始兴起。到了南北宋,文人志士纷纷修诗写词,于是有了河豚的诸多精彩故事。

1、文人雅士“赋”河豚 

河豚之美,很多是靠各色诗赋、典故及谣谚流传出来的。2000多年前的长江下游地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属地,吴越盛产河豚。吴王成就霸业后,河豚被推崇为极品美食,吴王更将河豚与美女西施相比,河豚肝被称之为“西施肝”,河豚精巢被称之为“西施乳”。

 

到了宋代,大才子苏轼曾写过“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著名诗句。同时期的大诗人梅尧臣在范仲淹席上,当同僚们绘声绘色地讲述河豚时,忍不住即兴作诗:“春州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明代神医李时珍曰:“河豚,春月珍贵之,呼为西施乳,水族之奇味也”。清代诗人周芝良也写过这样的诗句:“值那一死西施乳,当日坡仙要殉身。”

 

现代文坛鲁迅先生一首《无题》诗:“故乡黯黯锁玄云,遥夜迢迢隔上春。岁暮何堪再惆怅,且持厄酒食河豚。”同样也是广大文人墨客喜爱吃河豚的美好印证。如今江南地区因河豚美味影响所及,以致有了“春时筵客不得此为不敬”的说法。【详细

2、古籍古训“议”河豚 

古往今来,人们谈起河豚的滋味,总有一种垂涎欲滴的感觉,但又因烹制不当易发中毒,有闻豚色变之历史。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河豚名铈鱼,吴人说它的血有毒,肝脏吃下去舌头就发麻,鱼子吃下去肚子发胀,眼睛吃下去就看不见东西。宋《本草衍义》说:“河豚有大毒……味虽珍美,修治失法,食之杀人。”宋人罗颐曾记载“小獭及大鱼不敢啖也。旧言心肝及头,毒于野葛。又云,肝及子入口烂舌,入腹烂肠。大抵海中者大毒,江中者次之。”

 

李时珍在《本草集解》中还提到:“河豚,水族之奇味,世传其杀人,余守丹阳、宣城,见土人户户食之。但用菘菜、蒌蒿、荻芽三物煮之,亦未见死者。”清《外科证治全书》记载,毒之所在∶腹之子,目之睛,脊之血。故浸血不净有紫赤斑眼,及误破肠子,或修治不如法及染屋尘者,皆胀杀人。中医用橄榄汁,或芦根汁及粪汁并解,甘蔗汁亦解。如今,随着人工可控毒河豚的成功养殖,拼死吃河豚,恐怕要成为陈年旧闻了。

3、民间故事“传”河豚 

轶事一:苏东坡拼死食河豚 

话说苏轼谪居常州(今江苏省常熟、武进、阳湖、靖江一带)时,偏爱吃河豚。有一士大夫家,烹制河豚有独到之处,想请大名鼎鼎的“苏学士”吃河豚以抬高自己的身价。既蒙这位妇孺皆知的名士首肯,士大夫的家人都很兴奋,但只见苏轼埋头大吃河豚,未发一语,大家躲在屏风后面,想听“苏学士”如何品题,即使挤得水泄不通,依旧鸦雀无声。正当这家人相顾失望之际,这时已打饱嗝、停止下筷的苏轼,大赞一声:“也值一死!”由此,苏东坡“拼死食河豚”一说流传至今。

成都爱琴海蓝特色河豚馆 钢笔画菜谱 

轶事二:黄汤解毒 

明代世宗朝有个贪鄙奸横的权臣严嵩,80多岁的时候,从山东蓬莱纳一渔家少女为妾。吃腻了山珍海味的严嵩,其下属独出心裁地为其婚宴策划出河豚宴,以示献媚助兴。婚庆那日,当朝重臣、达官贵人、地方要员等宾客云集,纷纷前来恭喜道贺,热闹非凡。

 

当最后一道香喷喷的清炖河豚鱼端上桌时,垂涎欲滴的宾客争相为食,一眨眼工夫,一大盘河豚鱼早已入口下肚了。正当大家余兴未尽品评着河豚鱼的美滋美味时,中间南侧靠窗一桌有一身穿长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徒然倒地,口冒白沫,浑身抽搐而不省人事。“有人中毒了!”婚宴一派哗然、乱作一团。慌乱中严嵩勃然大怒,责问众人:“何以解毒?”此时渔家小妾说:“惟有黄汤。”严嵩问道:“何为黄汤?”小妾说:“即粪水。”严嵩即刻下令去茅厕担来粪水。为解毒活命,宾客们顾不上颜面尊严,人人端起碗,个个扬起脖,闭上眼将粪水喝下,哇哇地将抢食的河豚鱼等食物全部呕吐出来,甚至五脏六腑都要倒出来,婚宴霎时臭气熏天,一片狼藉,满地哀鸣。虽说方法有些不雅,但确实救了大家性命,着实也可称为一段佳话。

3美味与烹饪的智慧

河豚肌肉洁白如霜,肉味腴美,鲜嫩可口,营养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特别高,除能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上堆积,预防和减轻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外,还含有人体必需且不能自行合成的8种氨基酸。作为食品,它可均衡营养,改善肤质,增进免疫功能。

1、季节选择有考究 

每年冬至以后,当江南二月立春之时,成群结队的河豚逆流而上,直入长江产卵繁殖。对此,江南的渔民把河豚当作春天的信使。《石林诗话》记载:“浙人食河豚于上元前,常州、汇阳最先得。方出时,一尾至值千钱,然不多得。二月后,日益多,一尾才百钱目。柳絮时,人已不食。”

现在人们食用河豚的最佳时节在清明前后,此时河豚正值产卵,肉质最为肥美。值得品尝的莫过于传说中的“西施乳”,也是雄鱼的精巢;其次是软糯的鱼皮,虽有毛刺,却可以向内翻卷着吞下肚去,脂膏香不亚于甲鱼的裙边;最后才是河豚的鱼肉。

 

2、烹饪方法讲技巧 

由于河豚在水中,每三头相从,号为一部,在我国江淮地区,有谚语说:“得一部,典一袴。”意思是说,烹制河豚,需要许多材料,需要卖掉一条裤子,去买这些材料。其实无论古今,烹饪河豚最大的变化不在于烹法,而在于食材。烹饪河豚的讲究,全在“细心”二字。

 

下刀前先观察河豚是否新鲜,若死亡时间过长,内脏融化,毒性就会蔓延到鱼肉中,所以活鱼最好。下刀时需很有准头,将有毒部分与无毒部分完整剥离,不能划破剧毒的肝和卵巢。宰杀后的边角料需土中掩埋,烹饪后需消毒双手,现代用肥皂,从前用碱。每逢做河豚时,必先打扫厨房卫生,尤其不能留蜘蛛昆虫。宰杀河豚的刀具、厨具事后都需放滚水里煮,水不能随便乱倒,一切井然有序,有如仪式。

3、河豚吃法变花样 

 

河豚鱼刺身 

据说鱼生中的极品就是河豚刺身,远胜日常见到的三文鱼刺身。河豚肉中含有较多的甘氨酸、赖氨酸,口感较其他鱼肉更为丰腴和爽脆,食用时蘸上调制的酱汁,更显肉质甘鲜,令人一尝难忘。片好的生鱼片薄如蝉翼,晶莹如玉,均匀地铺在盘子里,散发着难以抗拒的诱惑。

极致的美食——日本的河豚宴 

白汁河豚 

白汁河豚,讲究汤汁浓郁,白皙如乳,精要之处就在于“清淡”二字。用纯净水和恰当的火候让河豚自身的品质自然释放,这才是保持原汁原味的烹制方法。喝上一口浓香扑鼻的白汁河豚汤,一定会让你齿颊久久留鲜。

 

红烧河豚 

红烧河豚,大盛于明朝,即使时至今日,仍为主流做法。红烧出来的河豚肉肥而不腻,鲜嫩香醇。最美的要属河豚鱼皮了靠肉的一面腴滑无比,食之粘粘,软棉棉、滑溜溜,味道赛过翅参的滋味;另一面长满肉刺,嚼的时候要翻卷过来,囫囵吞下,软糯粘滑。真是不负“食得一口河豚肉,从此不闻天下鱼”的美誉。

4结语

几千年来,河豚总是在春天里搅动我们民族的味蕾与胆识。它是一条鱼,又不仅仅是一条鱼,还有许多的动听故事;它是美食,又不仅仅是美食,还有丰厚的文化内涵。不管是在古老的历史册页里,还是在鲜活的现实版面上,它都将继续谱写美丽与传奇。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