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古代名士之间的相爱与相杀

2015-05-17 来源:凯风网

   

  现在人们常说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但是很少有人能够从一而终,总有这样那样的小小矛盾、误会将我们曾经以为牢不可破的感情轻易击碎,人心易变,从来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让我们来看看古代名士之间相爱相杀的故事。

  秦汉之际,有两位名士最初是刎颈之交,最后闹到一方必欲置另一方于死地的地步,也许这种结局连他们自己也始料未及,这二人就是魏国名士张耳和陈余。还是青年的陈余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已是魏国外黄令的张耳。魏国灭亡,秦国悬赏捉拿,二人隐姓埋名,迫于生计,干起了陈地里正卫的差事;陈涉大军进入陈郡,二人又一道投奔陈涉,为他出谋划策;后来,又一起追随武臣平定赵地并拥立武臣为赵王,这时,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武臣被李良杀死,二人又拥立赵歇为赵王。

  项梁战死后,秦将章邯和王离北攻赵国。张耳和赵歇退守巨鹿城,陈余北收常山数万大军后南下驰援。就是这次驰援让张陈二人关系彻底决裂了。当时,赵国危在旦夕。城内的张耳,兵少将寡,粮食将尽。城外的秦军,挟胜利之威,和充足的粮食供应,加紧攻城。这攻城的主帅王离又非同一般,他是秦国御胡边将,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张耳心急如焚,多次派人召陈余前来救援,可是陈余估计自己兵少,不是秦军对手,踌躇不敢向前。

  几个月下来,张耳由期盼到大怒到怨恨,最后派出最得力的大将张黡和陈泽一道前往责备陈余。这话自然提到当年刎颈之约。他说,当年我们约为刎颈之交,现在我和赵王马上就要被秦军杀死,你有几万大军却不肯相救,你我同生共死的交情表现在哪里?假如你要信守承诺,为什么不和秦军决一死战?何况这一战还有十分之一二的胜算。陈余的话也是振振有词。我估计进攻秦军不但救不了赵国,反而会使我军全军覆没;况且,我不想和你一道去死的原因,是打算保存实力为将来给你和赵王报仇。现在,和敌人同归于尽,是没有任务意义的行为,无异于把一块肉投给饥饿的老虎。张黡、陈泽要求陈余此刻就用同归于尽的行动来确立诚信,而陈余为了证明这种冒险行动无异于飞蛾扑火,就让张黡和陈泽带着五千军队尝试着进攻秦军,结果全军覆没。

  秦军的气势,不仅陈余裹足不前,齐国、燕国的救兵也不敢出击,甚至连拥兵一万多人的张耳之子张敖也和诸侯救兵一样,驻扎在陈余大营旁边观望。最后,打破僵局打败秦军的是一战成名的西楚霸王项羽。

  死里逃生的张耳在感谢诸侯救兵的同时,不忘对过去的生死兄弟现在的见死不救冤家陈余来一番当面责备,并且多次查询张黡陈泽的下落,甚至怀疑陈余杀死了二人。这自然激怒了陈余,他说,没有想到你对我的怨恨和责备如此之深,难道你认为我舍不得放弃这个将军职位吗?他赌气地解下将军印绶推给张耳,张耳惊愕之余不肯接受。陈余负气地出去上厕所,张耳身边有一人鼓动他接受印绶,执掌兵权。他用天意作为说辞,说拒绝接受就是违背天意,这是很不吉利的,赶快把印绶拿过来吧。也许经历了此次大难,张耳觉得兵权至关重要,也许就是权力欲在作怪,最终他佩上了陈余的大印,收编了陈余的军队。负气回来的陈余看到张耳收缴了大印,一点不作辞让也十分怨恨,木已成舟的他只得和数百手下亲信到黄河边的湖泽中打渔捕猎去了。

  楚汉相持,陈余撵走张耳迎回赵王;汉二年,汉王想联合赵国东击楚国,陈余提出要张耳的项上人头;汉三年,韩信和张耳平定魏地后,进攻赵国,在井陉大败赵军,在泜水边斩杀赵军统帅陈余;汉五年,已做了赵王的张耳也死去。

  这个故事的结局不禁令我们唏嘘,曾经相近如宾、共患难同生死的俩个人竟然最后到了不除对方不快的地步,如果俩人之间能多一些理解和包容,能换位思考对方的难处,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历史上会不会多出一对像管鲍之交、廉颇蔺相如之交的佳话呢?往往矛盾最难解开的是亲戚、夫妇之间;邻里同事有矛盾甚至仇怨,互不理睬,很少有记恨一辈子的,就是因为我们总觉得亲近的人应该无条件的包容我们、关爱我们,甚至不想不去听解释,正是如此导致了很多关系的紧张与破裂,人际交往中,多一些对身边人的理解尊重,珍惜那些一直陪伴你的人。

  更多精彩:皇帝的礼物——黄马褂与勋章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