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城市风景线:盘点国内经典怀旧的有轨电车

作者:于全 · 2015-07-29 来源:凯风黑龙江

  摩登都市高楼林立,古色古香的有轨电车在街头驶过,这样奇特的景致在全国也许都难得一见了,但在有些城市,这样的画面你却举目可及。从1899到1978年间,国内有数座城市都发展了有轨电车,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有轨电车,成就了不同的城市经典。这些有轨电车发展到今天,也成为那个时代的靓丽风景和永恒不变的历史印记。随着电车“叮咣叮咣”动听声音的渐渐逝去,百年间的美好回忆仍然值得你去驻足留恋。

  1、北京有轨电车

 

  1924年12月19日,北京电车业开行,此次仅系西大干线先行通车,由正阳门直达西直门。老北京有轨电车的俗称是“diang diang 车”,前两字的发音是“儿化音”。写出来大概应该是“当当车”。 当时的有轨电车。人坐在车上,开动起来,铁轮磨铁轨,噪声大而且又上下颤动,前后左右摇晃。司机脚下又不断踩击铜铃,发出“diang diang ”之声。所以,用铃声的拟音都叫它“当当车”。 从正阳门内至西直门大街,沿途极为热闹,每至一站,即有多数之男女,挨车轨观看。这是北京的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的景象。

  至今的有轨电车让老北京人都十分怀念,有轨电车最初时车身是棕色的,从民国二十五年开始,逐步将车身改为绿色。解放后,除8轮有轨电车外,其他的车身均改为下半部棕色,上半部米黄色。新研制成功的52式8轮有轨电车的车身颜色则是上部为米黄色,下部为深红色,颜色鲜艳的有轨电车伴随着“铛铛”的声音,穿梭在城市间,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天津有轨电车

 

  十九世纪,欧洲盛行有轨电车时,天津街头的交通工具还在以马车为主,独轮车、人力车随处可见。当时在津的比利时商人从中发现了商机,抢先把有轨电车强行引进中国。1904年4月26日,天津电车电灯公司正式成立。当时经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批准,该公司获准在以城内鼓楼为中心,周边不超过3公里的地域内开展业务,期限为50年。有轨电车动力来自电动机,与汽油发动机相比,其驱动、控制系统十分简易。驾驶台上装有一只水平放置的摇把,司机驾驶时手握摇把轻轻转动,通过改变电阻控制着电流的大小,从而控制着车速。那时的有轨电车时速最快20公里左右。

  在天津的有轨电车有两种。一种是齐头齐脑的,后面拖着一辆较小的车厢,走起来前后车厢连接部位的两块顶铁总是“咣咣”地碰撞;另一种是圆头圆脑的单车,车身较长,拐弯时显得很笨。无论哪一种,车厢内部都被漆成黄色;坐椅都是背靠车窗围成一圈;司机踩的都是踏铃,“当当”的声音全一样。那时有轨电车是城市的一大符号,也是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因为凡是拥有有轨电车的街道,两侧多是商铺连营的热闹之处;而有轨电车直流电机发出的嗡嗡声,钢轮撞击铁轨的“咣当”声,加上司机踩出的带有韵味儿的“叮当”声,像是音乐,让城市变得更有声色。

  3、哈尔滨有轨电车

 

  哈尔滨上世纪50年代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有轨电车,老百姓通常叫电车。有轨电车都是日伪时期株式会社遗留下来的,车体呈方形,每辆电车有4个车门,车头车尾各有一台发动机,车顶有两个可升降的弹簧弓子,其中一个弓子搭在空中的电线上,发动机立刻启动。司机坐在车内的正前方,左手握住铁制的启动栓,右手操纵另一个把柄在一个有刻度的圆盘上来回滑动,电车立刻启动。司机脚下有一个响铃,脚踏下就发出叮当叮当的铃声,警告路上的行人注意车辆。司机坐在车前透过玻璃窗瞭望前方,聚精会神地开着车,显得格外神气。哈尔滨的有轨电车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成了老哈尔滨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至今哈尔滨的果戈理大街仍然可见有轨电车的身影,那也是哈尔滨人对历史的一种特殊回味吧。

  4、上海有轨电车

 

  上个世纪中叶,有轨电车进入黄金时代。早在1881年,英商怡和洋行向法租界公部局倡议在租界内行驶有轨电车,法租界公部局开始着手研究在法租界内行驶有轨电车的交通计划,这也是上海第一次筹办有轨电车工程。有轨电车原来是上海最出名的公共交通工具,犹如现在的地铁,虽然在七十年代末期已被全面拆除了,但一直仍会留在上海人和所有对上海文化留有深刻记忆人们的心里。“叮叮当,叮叮当”,有轨电车穿梭在老上海的大街小巷。身着旗袍的摩登女郎腕挎手袋,见其婀娜多姿地踏上电车的踏板,头戴礼帽的老克勒侧倚在车厢里的木长椅上,漫不经心地浏览着车窗外的一切街景。这一幕幕,像泛了黄的月份牌,将我们带回风花雪月的老上海。老上海有轨电车代表了上海历史的一部分,在这座城市迈向现代化的同时,也为这座城市留下了历史的记忆。

  5、香港有轨电车

 

  香港电车轨道建成于1904年,同年,香港岛电车投入服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轨电车之一。100多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香港岛由偏僻的小渔村发展为摩天大厦林立的现代化大都市,惟独横贯东西的这13公里电车轨道没有变,来回穿梭的电车成了香港百年发展史的最好见证者。叮当,叮当,是有轨电车那清脆的铃声,这种铃声已经响了100多年了,几代香港人都以这美妙的铃声代称有轨电车,既形象又亲昵。有轨电车是在港岛观光的最佳交通工具,乘客坐在上、下两层的电车里,可以从容欣赏香港繁华的都市风情。

  现在的香港有164辆双层电车,是全球现存唯一全数采用双层电车的电车系统。164辆电车中,有156辆为普通电车,每架载客量115人。除此之外,车队内有2辆仿古电车,只供私人租借及旅游推广之用。仿古电车采用开篷设计,车身上有灯泡,座椅采用梳化,富有特色。由于电车轨道几乎东西贯穿整个香港岛市区,因此“电车路”成为了香港岛市区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香港岛市区如果迷路,只要从山往海的方向走,一直至遇见电车路,即可以此作分辨方向和位置的参考坐标。在兴建电车系统时,电车轨道都是在海旁路面建造的。不过经过百年来的不断填海,现时几乎全部“电车路”已远离海旁。“电车路”因此亦是香港岛填海历史的最佳见证之一。

    6、大连有轨电车

 

  大连的城市交通,有一道引人驻足的风景,那就是古老的有轨电车。大连的有轨电车始于1909年。在大连人的记忆中,能在街道上跑的 “小火车”, 伴着“咣当咣当”的声音,显得那么古老而亲切。那摇摆的电车从遥远的20世纪初叶缓缓而来,划过百年的沧桑轨迹,节奏依然那么缓慢。那古朴悠然的车身背影,映衬着欧式风格的建筑,给大连这座城市凭添了些许神秘。如今,有轨电车已不单单是一种代步工具,而成为了承载城市多元文化、见证着大连百年历史的沧桑。 如今,在大连的街道上行驶着两种有轨电车:一种是最古老的那种,红皮车和绿皮车,还有一种就是改良后的新型有轨电车,浪漫而现代的大都市,配上浪漫而古老的有轨电车,是怎样一种风情。

  7、长春有轨电车

 

  说起有轨电车,东北最先引进有轨电车的城市非长春莫属,随着城市的发展,有轨电车逐渐落伍,无法满足现代城市客运的需要。如今仅存一条线路长7.64公里的54路电车。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的有轨电车迎来送往了几代长春人,长春的百姓对“老摩电”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54路有轨电车已成为长春一道跨越时空的风景线。解放初长春新建的长纺和一汽都在市区的西南“边陲”,两大国企数以万计的产业大军,上班下班夜以继日,原有的电车线路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兴工业区的需求,因之催生了从红旗街开往汽车厂的52路和红旗街开往和平大路的54路两条摩电线路,并延伸至西安广场。54路这一点睛之笔又促成了西安大路轨道电车全线贯通,它填补了西安大路到红旗街的交通空白。到1960年全市有轨电车线路六条总长52.63公里,电车共88台。此时是长春电车的黄金时代,一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长春有轨电车都独领风骚。

  8、鞍山有轨电车

 

  鞍山市的有轨电车修建于1955年,是解放后全国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修建有轨电车的城市。为了方便鞍钢职工上下班,鞍钢公司从大连购进第一批有轨电车,鞍山有轨电车由此诞生了。鞍山是解放后全国第一个修建有轨电车的城市。当时的有轨电车有12台,线路是立山至太平一小段。1958年,该线路从太平村延伸到长甸,几乎贯穿了鞍山市南北主要干道,这也方便了鞍钢职工上下班。此时有轨电车已发展到42台。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有轨电车已经增加到80多辆,当时鞍山的有轨电车,成为贯通城市南北的主要交通干线,那时有轨电车担负着鞍山的主要运营任务,每天早5点发首班车,第二天凌晨一时发末班车,全天运营20个小时。把鞍山市区的南北两个人口集中居住地太平和长甸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对鞍山当时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说起有轨电车,很多鞍山人对它们总有一些特殊的情感,留在记忆的深处。在那个没有电脑和电子游戏的年代,街上经常能看见许多孩子的身影,他们的户外游戏远比现在的孩子丰富。而“摩电”是这个年代孩子的好“玩伴”,承载着他们童年的记忆。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青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