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清朝的一代名臣:主审和珅的状元王杰

作者:李满星 · 2015-09-15 来源:文史天地

  从明朝就被誉为“小北京”的陕西小城韩城,不仅诞生了二千多年来受到文人学士拜摹的唯一史圣司马迁,还有清代状元王杰。王杰历经清朝乾隆、嘉庆两朝,以直道立身,被誉为人瑞。尤其在他与和珅同殿列朝的数十年里,不仅清正廉洁出污泥而不染,为朝野上下敬重;还机智敏捷,与和珅不断斗争,终于扳倒这个巨贪,且笑到最后,作主审把和珅送上断头台。

 

  王杰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巧中状元

  王杰,1725年出生于陕西韩城,年仅8岁就丧父,可谓孤苦。且说古时乡间,有识之士兴办完全免收学费的义学,保证了在数千年的农耕时代,文化的长河不会断流,且使底层贫寒百姓子弟能有向上晋升的台阶。王杰虽然家境贫寒,但进入义学一心向学,加之天资聪颖,自然得到崇尚张载关学的义学老师垂青,悉心教育栽培,不仅学习应考的四书五经之类,而且对地理、天文等自然科学也有涉猎,特别对张载的关学,颇有研究,学业大长。他20岁时,在县考、府考中脱颖而出,均名列第一,被当地人誉为才子。王杰,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飞跃。当时的韩城知府赵筠,十分赏识王杰这个农家子弟的才气,竟然题词“旷代雄文”四字,悬挂王家宅院,以示表彰,并赠王杰“伟人”的字号。可以说,这种激励作用,对出身贫寒的王杰的影响,是完全可以想见的。

  乾隆十二年,20岁的王杰,离开了乡里,来到西安府,就读于在整个北方都十分著名的关中书院。王杰在这里遇到了一个对他终生影响巨大的关学大儒孙景烈。

  孙景烈曾任翰林院庶吉士,致仕归乡后,孜孜不倦,穷究关学底蕴,对张载、吕籹、冯从吾等关学先辈“注重实践”、“学贵于用”的治学精神尤为赞颂。并曾先后三次主讲西安的关中书院,一次主讲位于如今兰州的皋兰书院,学问极其精深,被称为关西夫子,海内大儒。甚至其时督学杨梅似,不时寄函向孙景烈请教,称赞道:“关中一时人才济济,尤以先生为当世无双。”他主讲关中书院期间,王杰等“关中书院六士”,俱拜其门下。

  这位老秦人,传授给王杰的,不仅是广博的学问,还身体力行影响着王杰立身处世之道。孙景烈在寒冷的冬季,不在屋里生火炉烤火驱寒倒也罢了;在酷热的暑天,从不像市井及乡间老百姓那样,短衣赤膊,而是手拿蒲扇消暑,依然是一身当时长袍正装,容貌整肃,保持着师道尊严。他这种作派,在当时那些庸俗之辈眼中,几近于愚。可就是这个倔老头,身体力行教导这个年轻的学子。

  《清史稿》曾记载:“王杰……初从武功孙景烈游,讲濂、洛、关、闽之学……学益进,自谓生平行己居官得力於此。”可见,从学孙景烈,不仅使王杰的学问、眼界得到极大提高,而且对其人生观、价值取向等,特别是入仕做官后的官风,产生极其重要影响。王杰在以后数十年,虽侧身污浊的官场,但能够洁身自好,格外注意自身修养,既不贪财,也不好色,更不让自家人沾光。正因为对手不能抓到他的任何把柄,王杰才能在豺狼当道、尔虞我诈的污浊环境中,逆风飞扬,以直立身,并立于不败之地。

  王杰中举之后,朝廷让他担任西安附近的蓝田县教谕,做了一个负责一方的县级教育官员。恩师孙景烈,将王杰推荐给两江总督尹继善和江苏巡抚陈宏谋。

  王杰先后在两江总督尹继善和江苏巡抚陈宏谋府上做小小的书记官。由于才华出众,文笔甚好,且性格耿直,得到两位封疆大吏的青睐。据《清史稿》记载,尹、陈“皆重之”。王杰当时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起草这两位乾隆年间政坛大腕级的人物给皇帝的奏章。乾隆皇帝在不经意中,不仅慢慢熟悉了王杰的字体,也熟悉他文章的风骨。只不过,当时还不知文章为何人所作。命运之神终于垂青这个才学卓异的贫寒子弟,王杰中状元,颇有喜剧性。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王杰赴京考进士。初到京面试时,考官出联考其答对。上联为“风吹竹叶龙摆尾”,王杰对“雨打梨花凤点头”,众考官皆称妙。殿试时,王杰的考卷排列第三,排在第一位的,是江苏阳湖才子、后来成为清代著名诗人的赵翼。乾隆皇帝阅王杰的试卷,看到字迹工整秀丽,书法超群,顿时好感大增;细看之余,又觉得笔迹眼熟,回想起跟大臣尹继善过去呈递奏折的笔迹毫无二致,自然十分喜欢,问询左右,得知此卷是常替尹继善誊缮奏疏的幕僚王杰所作。再询其人品,亦非等闲之辈,于是大加赞赏。

 

  赵翼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当时,收复西部被外族侵占的版图,开发经营西部,达到长治久安,是清朝初年的既定国策。这一年,又恰逢兆惠经略回疆顺利,天山南北纳入清朝版图,乾隆皇帝龙颜大悦,特地将赵、王二人的名次做了调换,以昭四海升平盛业。

  称奇的是,当年新科进士朝中觐见乾隆皇帝时,状元王杰风度俊雅粲然,应对自如,给乾隆留下极佳印象。乾隆更以为圈点无误,遂当着王杰面赋诗以贺,其诗句有云:“西人魁榜西平后,可识天心偃武时。”于是,王杰成为清代陕西唯一的状元。此年,王杰正值36岁。

  二、两袖清风

  王杰中状元后,很快就被授为翰林院编修,不久被擢任为侍讲。出身寒微的王杰,居庙堂之高目光长远,宏图大义,秉承古秦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理念,在皇帝面前讲授关学经典和治国之道,论辩政事,使居于九重深宫的乾隆,能够经常性地接受儒家教育,增进品学。王杰以文化人,对延续康熙以来的盛世,立下了功劳。

王杰始终遵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

  由于王杰知识渊博、文采拔萃,乾隆特别赏识,更看重其人的质、直、尚义。于是,就让他在上书房任总师傅,教皇子颙琰读书。王杰对皇子永琰课业要求极其严格,经常严加教训,甚至罚跪罚站。据历史记载,有一次乾隆碰见皇子被罚跪,即令站起,并说:“教者天子,不教者亦天子,君君臣臣乎!”王杰见状立即答道:“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乾隆皇帝听了王杰的对答,不禁为之一震。自己为儿子请的这个老师,才学自然是没说的,品行更是杰出,真正为自家江山永传考虑。他便按了按太子的肩膀,让其依旧跪下,并郑重地对王杰说:“我把太子托付给你,就是把大清江山交到你手中。你若能将太子铸成大器,不特你立功,也是万民之幸,亦是大清之福。”

  自此以后,王杰更被乾隆看重。王杰在朝40余年,历任吏、礼、兵、刑、工五部侍郎,就是古代常常称赞的叠加五部。后来,王杰还迁左都御史,授兵部尚书。乾隆五十一年(1787年),他被任命为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次年拜东阁大学士,管理礼部,成为当朝“宰相”。

  面对命运之神频频垂青,王杰明白自己的分量,身居清中枢机构十余年,牢牢记着乃师孙景烈教诲,节身有制,性喜简淡,生活俭朴。他居住的“宰相府”,据历史记载,只不过是一般士大夫的邸宅,只有两进,没有花园不说,还是自己出钱所盖,价值纹银仅750两,家庭摆设也很简陋。在家饮食,粗茶便饭。他常告诉家人:“吾先人严谨节约,予伊等以不饥,足矣!且吾亦无长物以贻子孙,若不自检制,吾不能斤斤为豢养计,亦非吾所能庇也。”

  王杰平时因私事出门,从不带警卫随从,更没有前呼后拥的派头,甚至也不坐官轿。只骑着一头毛驴带着一个仆人,穿着与老百姓无异。这个当朝宰相,偶尔在街头闻避道声,即肃立道旁,说:“县令,也是我的父母官。”他平时待人接物,性情友善,和蔼可亲,不像一些人脸一阔就变,摆官架、官气十足,他常说:“我是宰辅,也常人也!”

  王杰曾多次被差遣到各省主持乡试,或做学政,还频繁地充当会试考官,这些炙手可热的职务,可以决定天下学子命运。按理说稍微做点手脚就是捞钱的大好机会。何况在当时,做京官的老师接受做外官学生的礼物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可他绝不接受任何钱财礼物,正色道:“今若受馈,何为官?”这个倔强的老头,从不给子孙进身仕途提供任何方便。有史记载,王杰的儿子,写字很好,常常为他代笔。乾隆皇帝知道后曾过问,他只说:犬子不才。他儿子回陕西参加乡试,他又通知当时担任陕西巡抚的门生不予录取,似乎严厉得不近人情。知子莫若父。王杰太了解自己这个儿子的毛病了。儿子太过豪爽,而且贪杯,进官场恐怕会后患无穷。王杰其他三个儿子,后虽先后入监或在籍攻读,但无一人通过他父亲人脉而进仕途,更无一捐班买官者。王杰经常教育子孙说:“入仕则正途可也,不以宰相子孙喧耀于人。”

  三、审判和珅

  且说王杰侧身庙堂,正是和珅权倾当朝的时代。和珅,是乾隆中叶以后得宠的,他入军机后更是炙手可热。此人善于窥伺乾隆意图,因而弄权作威作福,对不攀附自己的大臣,则等机会在乾隆生气发怒时构陷;对那些给他行贿者则为之周旋,或故缓其事,以等到乾隆息怒禀告。由于这个缘故,不仅大臣,连一些亲王都去巴结他。和珅每次入朝时,一些文武大员都要伺立道旁,夹道迎送,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人们称这种迎送的人墙为“补子胡同”。

 

和珅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王杰为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时,与祸国误民的和珅同殿列朝,但从不巴结,且与他分席而坐,同室不同语。和珅凭着自己势力显赫,凡遇到军国大事多擅自决断,同朝的大臣多隐忍不言,但王杰常挺身而出,力争到底,直到和珅让步。

  “貌仅中人”的小老头王杰,不买和珅的账,且嗤之以鼻。和珅恨他,几度在乾隆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但乾隆深知王杰人品和操守,斥为“流言蜚语,不足听信”。和珅见乾隆这样维护王杰,陷害不成,只得改变计划,拉拢王杰。一天在朝房等候陛见,王杰坐在一个角落里搓手自暖,和珅走过来搭讪说:状元宰相,您的手若柔荑,真好!王杰冷冷地回答:“手是好,但不会捞钱,有什么好?”这一句话,便让和珅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和珅虽然对王杰怀恨在心,但也拿他无可奈何。正如《清史稿》中所说:“杰在枢廷十余年,事有可否,未尝不委曲陈奏。和珅势方赫,事多擅决。同列隐忍不言,杰遇有不可,辄力争。上知之深,和珅虽厌之而不能去。”

  乾隆退位后,做了太上皇,在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驾崩。由于大臣此前不断揭露巨贪和珅的真面目,嘉庆对和珅其人德行早就知晓,尤其对其贪赃枉法深恶痛绝,但碍于他父亲乾隆宠爱,一直没有下手。乾隆去世,嘉庆立即就借口宣遗诏传旨抓了和珅,让王杰主审。正月十三,仅过了10天之后,嘉庆帝就宣布王杰主审和珅得出的20条大罪,下旨抄家。王杰审理后,依法判决和珅斩刑。嘉庆帝审查案宗,“犹以和珅尝任首辅”的缘故,不忍看着和珅身首分家,曝尸菜市场,将判决的斩刑改为全其尸的投环自缢。

  据《清史稿》记载,王杰先后两次图形紫光阁。嘉庆皇帝对王杰礼遇有加。王杰辞京还乡之日,所携带之物,仅几十箱书而已。嘉庆皇帝赐给他一把乾隆御用玉鸠手杖和御制诗两首,以表器重。诗中写道:“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盛赞王杰的做人和为官。归韩城后,王杰每有陈奏,嘉庆总是亲自批答,语言和婉,有如对待家人。

  王杰过80岁生日时,嘉庆命陕西巡抚方维甸专程带着御制的贺诗、题匾及赐给王杰的珍宝等到韩城登门祝贺。王杰去世后,嘉庆赐金2000两归葬,并评谕云:“先朝耆旧,久直内庭,忠清劲直,老成端谨。”随之晋太子太师,入祀贤良祠,谥号文端。祠联云:“文见长,清风两袖,不畏权贵;端品高,直道一身,敢斥邪恶。”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两大“影帝”飚戏成就清代满蒙联盟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青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