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独家:村里老石匠痴迷玩根雕

作者:刘禹清 · 2015-10-06 来源:凯风网

与根雕结下不解之缘的沈万生

  乘着兴致带上妻女上重庆市云阳县龙缸景区,是一个久雨初晴的周末。

  驱车来到龙角,问路之余耳闻村里有一个“根雕大侠”。如此偏僻之地,还有爱好根雕艺术的?带着几分好奇下车拜望。

  原来,“根雕大侠”叫沈万生,年近花甲,衣着简朴,戴着老光眼镜。在龙角镇五龙社区,他是个赫赫有名的“艺术大师”。

  老石匠患上“职业病”

  沈万生出生贫寒家庭,只读个小学毕业。妻子王国术一样,都是村里老实憨厚的农民。夫妻俩靠勤劳苦做,既把儿女拉扯成人,还为双亲养老送终。特别是老沈,做打石头的苦活近40年,现在是村里出名的石匠。凭着打石头手艺,虽然辛苦,一年下来也能挣个一两万补贴家用。

  打石头被称为农村的“笨活儿”,劳动时候日晒雨露、灰尘重不说,劳作时候除了靠体力,敲锤轻重、铁杵纹线都有讲究,特别是长时间蹲卧和弯腰弓背,让人做不了多久就会累出毛病来。沈万生就是,打石头做了20年后,累得一身“职业病”。特别是腰痛,一旦发作,常常让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到2008年,腰痛加剧,严重时连腰都直不起来。打石头的人“没了腰”怎么行?沈万生的石匠生涯不得不画上句号。

  石雕和根雕,老沈选择后者

沈万生正在制作根雕

  从石匠手艺退下来的沈万生,闲着没事就到福建大女儿家养病。

  一天早上出门闲逛,他路过一家根雕工艺公司。姿态各异、活灵活现的根雕成品,把有艺术天赋的沈万生深深吸引住了。“雕刻,真是个创造美的艺术啊!”老沈情不自禁地感叹。

  根雕是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在福建期间,沈万生经常到公司里 “偷师学艺”。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爱看动物世界。他每一期动物世界都会看,脑子里就会对各种样貌有轮廓。 “刚开始也想过搞石雕,毕竟自己打了30多年石头,有一定的基础。”沈万生说。沈万生做起事来非常认真,可是毕竟腰部发不了力,而且又上了年纪,于是,沈万生坚定了做根雕艺术。

  2010年初,沈万生回到龙角镇投身根雕事业。刚开始,妻子王国术不支持,一天到晚泼冷水,“身子半截埋在土坝头的人了,石头都打不了的,还搞个么子名堂哦?”然而,沈万生有个犟脾气,想好的事就要做,不做心里就不踏实。他反复做妻子的工作,最后王国术拧不过,气呼呼丢一句“看你的,给家里挣座金山银山哈。” 沈万生坐在一旁,只是憨厚地笑了笑。

根雕成品

  五年精心雕琢了109件作品

  说干就干。沈万生漫山遍野找树根,每逢打雷下雨,沈万生就会到各村树林去进行地毯式搜索,找寻被风吹倒的树根原型,用车拖、请人抬,乡亲们坏掉的树从不收沈万生的钱,很大方的送给他搞创作。但他从未砍过国有林场或私人拥有的任何一根树。

  “经过雨水浸泡了的树根至少存放3年才能搞根雕,要不然根雕品过不了多久就会裂口。”沈万生说,急功近利的作品质量过不了硬。几年来,老沈收藏了雕琢用的勾刀、弯刀、直刀、斜刀和轮廓刀等,他的诀窍在于顺从自然,树形像什么动物就雕什么,需要什么形状就用什么刀去雕琢。

  雕琢期间,老沈也会有眼花缭乱的时候,累了就歇一会,等头脑清晰了再做,绝不盲目“下手”。沈万生因为搞根雕,自己的眼睛近视到了300度。

  5年来,他精心雕琢了109件作品。109件栩栩如生的根雕艺术品,是老沈汗水和智慧凝结成的。

沈万生作品

  不求暴利,做自己喜欢的事

  沈万生生性内向,还不懂得营销自己的作品,根雕店的顾客不多。“前两年一共卖了20多件作品,毛收入2万多元,盘龙的一个顾客买了我的罗汉盘,我花了两个月雕好的,只卖了3500元,没想要赚多大个钱。”沈万生说,他并不指望作品能卖多大盘价,能卖出去就是对自己的肯定,略有毛利就足够了。

  老沈说,他是凭着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