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古代贵族们洗手 看看是如何来讲究的

2015-11-03

  洗手这事儿,大家一定不陌生,回到家要洗手,吃饭之前要洗手,拿完脏东西要洗手,预防流感要洗手。最新一项调查显示,一个人平均每天的洗手次数时4.8次!相信从小到大被麻麻唠叨过无数遍的读者朋友们一定对洗手并不陌生啦。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古代贵族洗手那点事。

  古代贵族们洗手可不是把手放在在水桶里随便冲两下就当作洗手,他们可讲究了,不仅有专门洗手的工具,还有洗手的礼仪。首先登场的是匜 [yí] ,匜是古代洗手主要的工具之一,它在西周中期后期就出现了,随后 在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非常流行,先秦墓葬中,常有铜匜、铜盘出土。匜的样子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前有流,后有鋬。为了防止置放时倾倒,在匜的底部常接铸有三足、四足,底部平缓一些的无足。

 

  春秋时期 青铜夔纹三足匜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馆藏

 

  春秋时期 青铜匜 苏州博物馆藏 虎丘千墩坟出土

  匜形椭长,前有流、后有鋬,有的带盖。匜是注水盥手之器,即用匜浇水清洁手。西周时期贵族们在举行大型的祭祀、宴飨活动前,都要行沃盥之礼,以洗手净脸等方式,以示庄重。在行沃盥礼时,通常由年长的侍者用铜匜盛水,浇水冲洗尊者的双手,年少的侍者捧铜盘以承弃水,并奉上巾帛完成沃盥礼的程序。因为当时人有“共饭而食”的习惯,即把饭盛在大器中,供席上抓食。可见,洗手则不仅仅是为清洁健康,也是一种礼节。

 

  早期匜为青铜制,汉代以后出现 金 匜、银匜、漆匜、玉匜等等。古人并非在匜中直接洗手,而是由专人将匜内盛满水,然后将匜慢慢倾斜,使水从缺口处缓缓流出,您看,它是不是有点像我们现在的自来水龙头呢?可见,古人早已知道流动水更加干净卫生。为了使匜中的水不溅落在地上,古人在使用匜的时候,还需要有另一个人捧着盘在下面接水。因此,匜和盘往往是配合使用的, 考古发掘中也常常看到匜和盘在一起出土。

  说到匜,它与一个成语“秦晋之好”也有关系。 (大家准备好瓜子,小编要开始八掛啦)据《列女传·卷五·节义传》记载,秦穆公把自己的女儿,怀赢公主,嫁给了在秦国做质子的晋国公子圉。然而公子圉一听说自己的父亲病了,外公家又被秦国灭了,担心晋国国内瞧不起他,害怕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打算偷跑回晋国,问怀赢要不要跟他回国。怀赢回答说:“您是晋国的太子,在秦国受辱,想要离开,是正确的做法!不过呢,我父王让我拿着毛巾、梳子伺候您(原文:“侍执巾栉”),希望牵绊着您。现在我牵绊不住你,是我的罪过;要是和你走了,就是背弃父王;要是把这事说出去了,就是违背夫妻的情义。我什么都不能做。虽然我不和你一起逃,我不声张也不拖累你就是了。”于是她老公就自个儿顺利偷溜回晋国继承了王位啦。

  秦国公主怀赢的第一段婚姻虽然在《列女传》中并没有一个Happy Ending。而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公子圉在逃回晋国,秦穆公决定要扶持公子圉的叔叔重耳——亦即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当上晋国国君,于是把楚国送来的重耳好好安顿,而且把公子圉甩在秦国的夫人怀赢改嫁给他,并派兵护送他回国。

 

  那又和匜有什么关系呢?《左传》接下来还有这样一段文字:“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喔,重耳在秦穆公的安排下,又娶五女。其中就有改嫁的怀嬴。怀嬴捧着匜给重耳洗手,他洗手以后却没有擦干,而是挥手让她走开。怀嬴怒了,“秦、晋两国可是地位同等的国家,你为什么瞧不起我?”重耳害怕了,把衣服扒掉,又把自己绑起来请罪。后来在老丈人帮助下,当上了晋国的新国君。因此秦晋之好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结为“秦晋之好”。

  在广州的南越王墓中,墓室面积不大,但是却出土了铜匜 16 件!可见南越王也非常重视洗手这一礼仪。 出土的匜以鎏金铜匜为主,在南越王墓的 东侧室还出土了一件银匜,东侧室为南越王夫人殉葬之处,这件铜匜在当时也许是作为夫人们陪嫁的器物吧。

 

    除了匜之外,盆也是洗手的主要工具之一,盆主要用来盛水。南越王墓共出土铜盆15件,而且大小不一,有大、中、小三种不同的型号。盆盛行于春秋时期,盆除了平时用于盛水外,有些地方还会用它盛放食物。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两大“影帝”飚戏成就清代满蒙联盟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