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15分钟A股跌停 世界不堪回首大规模股灾史

作者:木亦 · 2016-01-14 来源:凯风北京

  2016年中国股市的第一个交易日不同寻常,“熔断机制”这个名词在中国股市诞生了,标志着中国股市开始实施“熔断机制”这个举措。然而,1月7日晚间消息,三家交易所发布通知自1月8日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说起“熔断机制”,最早起源于美国的股票交易保护机制,即在交易过程中,当价格波动幅度达到某一限定目标时,交易将暂停一段时间,类似于保险丝在过量电流通过时会熔断以保护电器不受到损伤。对于“熔断机制”的出现,不得不让我们想起那令人恐惧的股灾。

  TOP1. 1929年股灾:导索美国大萧条十年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市开盘时,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注意的迹象。突然,股价开始下跌,股市陷入了疯狂,人们竞相抛盘。自杀风开始蔓延,一个小时内,就有11个知名的投机者自杀身亡。这种遭遇不仅仅降临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资者身上,20世纪最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也在此次危机中几近破产。

  股灾之后,随即美国发生的大萧条持续了10个年头,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特别是在1933年,大约有1300万人失业,几乎在4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失业。这次股灾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TOP2. 1973年股灾:股票普及化带给香港的重创

  1969年,由李福兆牵头的一群华资经纪暗中筹备一间华人的股票交易市场远东交易所,于12月17日开业,由此开始了普罗市民参与证券及股票买卖,当时恒生指数于12月29日创下160.05当年新高,其后股市节节上升,1971年9月20日创下406.32新高位,不足两年上升1.5倍。直至1973年发生了香港股票普及化后第一次股灾,恒生指数于一年内大跌超过九成,数以万计的市民因此而破产,甚至自杀。

  虽然政府或市场中人不断呼吁投资者“保持冷静、不必惊慌”,甚至说“股市快将回稳”或“香港经济基础稳健、前景看好”等,希望可以挽回投资者的信心,并扭转市场的跌势。但一切努力似乎并不奏效,股市不但没有掉头回升,反而愈跌愈深,使一众股民更加慌乱失措、惶恐不安。

  TOP3. 1987年股灾:美国金融界“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9日,开盘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这一天就被称为美国金融界“黑色星期一”。据统计,在从10月19日到26日8天内,因股市狂跌损失的财富高达2万亿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及间接损失总和3380亿美元的5.92倍。股灾过后留下的产物,必将使社会经济生活陷入恐慌的波动之中。

  随后,在美国银行破产、工厂关闭、企业大量裁员,悲剧再度重演。比1929年幸运的是,当时美国经济保持着比较高速的增长,股市股灾并没有导致整体的经济危机。但股灾对美国经济的打击仍然巨大,随之而来的是美国经济的一段长时间的停滞。

  TOP4. 1989年股灾:日本经济急转直下

  1989年12月,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进入90年代,日本股市价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股市的泡沫彻底破灭,证券业空前萧条。日本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立即呈现设备投资停滞、企业库存增加、工业生产下降、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使得日本经济经历了更持久、更痛苦的萧条。

  TOP5. 1990年股灾:将台湾富太太们打回原形

  1990年2月,台币升值已趋缓,同时贸易顺差也未再度走高,主流与非主流展开厮杀,终结了万点不是梦、万点是安全的幻想,指数从最高点12682点一路崩盘,一直跌到2485点才止住,8个月的时间跌掉一万点。

  经过了一场空头的大洗礼之后,那些因炒股致富的富太太们也结束了很优厚的生活,该回去当家庭主妇的仍当家庭主妇,该去上班的又回去上班。一场大股灾让很多台湾股民认识到,股市并不是提款机。股市泡沫造就了短暂的暴富神话,但最后却好像一场纸面上的数字游戏,最终还是两手空空,甚至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TOP6. 2000年股灾:美国网络股泡沫破灭

  纳斯达克指数在1971年2月8日纳斯达克股市建立时为100点,十年之后突破200点。1987年10月股灾时,纳斯达克指数出现了一些回调,该年年终指数为330点。1987年股市崩盘后不久纳斯达克市场便重拾升势,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股票在纳斯达克交易市场上市,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驱动着股市的上涨。

  这种上升的趋势在九十年代后期不断加强,1995年7月,指数突破1000点,2000年3月指数创下了5048.62点的最高记录。随后纳斯达克指数便一泻千里,从5048.2的高点一路跌到2002年9月份的1172。06点,一共跌去市值的77%,这便是纳斯达克股灾。

  TOP7. 2008年股灾:中国股市值缩水22万亿

  2008年可谓是大悲大喜、大起大落的一年。雪灾、地震、奥运、金融危机……太多的人令我们难以忘记,太多的事让我们感到诚可追忆。

  而在这一切人和事之中,中国股市和股市投资者的这一年,尤为让我们感叹和唏嘘不已。其中,上证综指从最高点的5522.78点一度跌落至1664.93点,最大跌幅达到69.85%;而如果从2007年十月的股市最高点6124点算起,中国股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速降过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下跌幅度超过72%,市值缩水最多时达到22万亿,成了全球最差的股市之一,数万投资者辛苦多年的血汗钱转眼变为云烟,终不免悲惨收场。

  TOP8. 2008年股灾:越南经济从天堂到地狱

  2007年10月3日到2008年6月4日,在短短8个月的时间内,胡志明指数从1106点下跌到了396点,2008年5月30日收盘只有414点,比2007年3月12号的1170的历史高点跌去65%。2008年越南股市全年下跌55%,直接导致胡志明市的房价从07年底的5600美元/平方米下跌至目前的2800-3100美元/平方米,下跌达到一半,严重影响了越南经济,使得越南经济有坐过山车的感觉,忽悠一下走向地狱。

  TOP9. 2015年股灾:犹如没有硝烟的战场

  2015年是中国股市继2008年股灾之后的第七个年头,上半年股市让投资者看到了曙光,让股民再次重拾股市信心。但是竟出乎意料之外,好景不常在,在2015年6月12日上证指数创出5178点之后,全部清仓,随后指数展开了一波调整,但是调整的惨烈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这就是传说中的股灾来临了。

  在这一天,沪指上涨0.87%再创年内新高5178.19点。2015年7月3日,沪指一度暴跌7%现本轮调整新低3629.56点,仅仅14个交易日,沪指暴跌29.9%。直至2016年第一个股市交易日启动了“熔断机制”,随后几日又被叫停“熔断机制”,股市究竟走向如何,这就需要投资者好好调整心态,以观其变。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乱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