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寻访延安杜公祠:杜甫逃避安史之乱的地方

2016-07-05

  2016年5月30日,乘出租车去延安火车站,准备启程去西安,路过延安七里铺,被路边一座廊檐飞翘古色古香的仿唐建筑和“杜公祠”三个鎏金大字吸引。于是我叫停汽车,临时改变注意,决定去探访一下杜公祠。

  杜公祠占地面积不大,整个杜公祠是一个“梯形”结构。应用了北京故宫“中轴线”对称的设计灵感。

  梯形下底中间是杜公祠的正大门,左右两边分别是两栋精致典雅漂亮的角楼——“诗魂轩”和“少陵阁”。正门楼红砖青瓦气势恢宏,在门厅有一尊高大的杜甫铜塑像,诗圣昂首挺胸,长袖飘飘,仰望远方。

  进入大门向左,登上几节阶梯是“诗魂轩”。诗魂轩的一楼都是红木书橱和陈列柜,陈列着历代文人有关杜甫的各种评论和诗集。沿曲折的扶手和台阶上到二楼是个小书房,有一张红木八仙案几和椅子,桌上陈列着笔墨、砚台和茶具。桌两旁是仿唐的羊皮灯,四边都是窗户,竹帘垂挂。五月底的天已经如火如荼,而这间书房中却清静、雅致、明亮、通透、凉风习习。

  我不由的在椅子上坐下来,瞬间一颗焦灼、浮躁的心,在这一刻安放下来。闭上眼睛,眼前似乎看到杜甫为逃避著名的“安史之乱”途径杜公祠时枕鞋而卧的那疲惫和劳顿的情景。那时的杜甫哪里有如此豪华,典雅的书房供他休憩,当时兵荒马乱,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在逃亡途中一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见所闻都让这个爱国诗人“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他到肤施(延安)七里铺只在如今这座金碧辉煌的建筑地,和衣而卧,枕鞋夜息。他深入民情,知百姓苦,写了许多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深得民心。因此后人在杜甫休息过的石崖刻字,并在石崖凿石窟,以示纪念。后在战火中杜公遗址几度损坏,直至道光年间肤施县令陈炳琳主持重建。如今屹立在人们面前这座气派辉煌的杜公祠是2014年延安政府在道光年修建的原址上重新修建的。

  顺着“诗魂轩”而上是“梯形的上底”,中间是杜公大殿“诗史堂”,大殿两侧是红漆青瓦的长廊——“碑廊”。两侧碑廊也呈对称。每侧碑廊各有五块各朝各代文人墨客对杜甫的缅怀和评价的碑刻。“诗史堂”正殿中间是一尊杜甫抬头沉思坐着的塑像,整个大殿被红色的圆柱巧妙的分割成几组空间,各个空间都是关于杜甫的生平简介和他在延州(延安)生活顺序所做的著名诗、词的木刻雕版和绘画。

  由“诗史堂”出来是一座石山石壁,上面刻着“少陵川”三个遒劲的大字及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著名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紧挨着石壁右侧是和“诗魂轩”对称的角楼“少陵阁”。“少陵阁”的建筑风格和内部的陈设与“诗魂轩”的陈设一模一样。在少陵阁西角,是“北征遗址”,这就是当年杜甫枕鞋夜息之地。北征遗址中有两尊油漆斑驳的泥塑,一尊是杜甫斜卧休息的泥塑,另一尊是为杜甫斟茶端水的书童泥塑。

  游览完整个杜公祠,一个小时左右。杜公祠坐落在七里铺繁华的102国道旁,街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我突然不愿意踏上这纷踏嘈杂闷热的街道,又重新返回少陵阁二楼凉爽的书房中坐下,享受这份难得清静和杜公祠浓郁的文化气息带给人的那种精神的愉悦和放松。我想杜公祠历经几百年仍然能屹立在世人面前的主要原因,不仅是他优秀的诗词,还有杜公爱国忧民的心赢得了民心与人们的敬仰和尊重。杜公若在天有知,看到如今和平盛世,延安人民的繁荣富强、幸福和谐的美满生活,应该是安然欣慰的。而作为延安人也应该感谢杜公留给后人这块精神文明和文化魅宝,让我们在匆忙的人生旅途中、在繁华闹市中除物质之外,有一小块这样纯净的高尚的文化领地,让我们被物欲熏染的心得到净化,让灵魂有了个歇栖的地方。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