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食品安全谣言纷纷扰扰 同样需打击与防范

2016-07-11 来源:征文大赛获奖作品

  日前,国家网信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制止虚假新闻的通知》,其中提到严禁未经核实将社交工具等网络平台上的内容直接作为新闻报道刊发,进一步打击和防范网络虚假新闻。

  国家网信办持续加大网络虚假新闻整治力度,针对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东北村庄‘礼崩乐坏’”、“上海女孩春节逃离江西农村”、“城市媳妇回乡过年不能上桌吃饭怒掀桌子”等网络虚假新闻信息,责令有关地方网信办加大执法力度,重点约谈了一批违法违规登载虚假新闻的网站,对多家网站进行了处罚和惩戒。

  打击虚假新闻令人拍手称快,使人联想到无处不见、无孔不入的食品安全谣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给人造成的困惑和危害不下于虚假新闻。而且,不仅求证虚假新闻的真伪难,要识别食品安全谣言也同样困难。

  炎炎夏日,本想吃块西瓜祛暑,可有人发来消息说:注意啦!吃西瓜一家三口去世,这种西瓜千万别吃!退而求其次,吃根黄瓜吧,却有人说:带顶花的黄瓜是因用了避孕药所致,千万别吃!此类谣言俯拾皆是,且常有新种出现,让人无所适从,莫衷一是。某食品药监局新闻发言人又说了,这些谣言,其实就是把以前骗人的把戏,又在这个夏天拿来继续“炒冷饭”,为此,提请广大消费者不要相信。说归说了,不见得就能打消人们的顾虑,恐怕还很有些人半信半疑。由于这类谣言多且都打着科学的外衣,要识别孰真孰假还真的不容易。故而有人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整天忧心忡忡,吃什么都不放心,这些看似好心的谣言和警告,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谣言之所以能够传播,欺骗蒙蔽千百万善良的人们,是有社会原因的,自有其生存环境。长期以来,由于监督打击力度不够,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都曾经充斥市场,伤害着人们的健康,折磨着人们的神经。这时猛不丁冒出个食品安全的消息,比如前些年广为流传的肯德基喂养的肉鸡因用激素催长,竟成为六头八腿十二翅膀的怪物,你能认为是空穴来风吗?

  辟谣定是在谣言发生之后,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应当及时迅速。不能在谣言已经满天飞的时候还无动于衷,该做的解释总是姗姗来迟。另者,解释应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应考虑受众的不同层次。只是说“没有的事”,“显然违背科学常识”是不行的。我曾看过一些辟谣的说明,在谈到“顶花黄瓜及无籽瓜果是用了避孕药”时,仅仅寥寥数句说:人类与植物所用激素是不相同的,故上述说法是不可能的。这种解释难以拨走人们心上的疑云。本身有很多人就对激素有偏见,闻激素而色变,人类激素为什么与植物激素不同、又有哪些不同呢?我想很多人不懂。如果如此解释就可以过关,那么关于转基因是否安全的问题也不必争论了。

  在温饱都没有解决的当年,食品安全是根本谈不到也无暇顾及的,很多食物明知有毒有害也是要吞下去以果其腹的。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食品安全成了头等大事。这要求消费者也必须学习,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自己吓唬自己。知识的更新、知识的海量更能彰显学习的必要。有些谣言是似是而非的,不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确实不好鉴别。比如“男人不能喝豆浆,因其富含雌激素”、“热饮杯盖致癌”、“食物可清肺”之类,真还不能立即下断语说是怎么回事。

  随着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有些过去看起来千真万确的的说法受到了质疑。我读书的时候,老师谆谆教导的是“一日之计在于晨”,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家又确信“一日之计在于晚”了。当年大家都认为烟草对人危害最大的成分是尼古丁,现在又说是焦油了。因了这种“毁三观”的事例不断出现,故而当“牛奶能致癌”的谣言充斥网络时,谁又能立指其谬呢?

  谣言的出现并不断传播,不仅反映了民众的焦虑,也反映出民众对食品安全的深切期望。“要对反式脂肪酸赶尽杀绝”、“自来水中的氯有害健康”……面对种种食品安全方面的谣言,说其是对是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个技术活。不是说我们的科普教育一直薄弱吗?这难道不是有识之士大显身手的绝好机会吗?谣言风谲云诡,雾里看花,怎样才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在这里,既希望消费者多掌握点食品安全方面的科普知识,也希望我们的专家学者能大有作为,更希望食品安全问题不再出现,不再成为人们的忧虑。在打击虚假新闻的同时,对于恶意发布食品安全谣言的个人和网站,也应予以惩戒。当然,这任重而道远,诸公均需努力。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