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千万别小瞧筷子 里面包含的学问可大着呢

2016-11-18

  筷子古代称为“箸”,因商贾们恶其谐音“住”,恐对经营不利,故改为“筷”,取其谐音“快”以占口彩。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是中国的传统定制,代表人的七情六欲,一双筷子使用时活动的一根为阳,不动的一根为阴,拿起一双筷子时意念上是控制七情六欲,阴阳相济,即为养生。

  两根称之为一双,正所谓好事成双,而且中国文化讲究阴阳,一阴一阳,合二为一,也是筷子的写照。筷子在使用的时候,讲究配合和协调。一根动,一根不动,才能夹得稳。两根都动,或者两根都不动,就夹不住。这是中国的阴阳原理,也有西方力学的杠杆原理。在餐厅里呼唤服务生“拿一双筷子吧”,那肯定是中国人;如果说“拿两根筷子吧”,那一定是外国人。

  筷子还有点穴、按摩和刮痧的作用。旧时人们走江湖,身上只要有一双筷子,有什么毛病都能自己搞掂。即便忘了带,随手掰根树枝或芦苇,折断了,在石头上磨一磨,在水里洗一洗,也能当筷子用。

  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得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比如吃饭时用筷子夹起食物之后,不应该放回盘碟;不能用筷子对着人或用餐时拿筷子指手画脚;不能将筷子插入一碗米或饭,这是祖先奉献物安置方法,有不祥的征兆;不与他人的筷子相争。还有赴宴的时候,不应提前于主人动筷子(汤匙亦然);在有些地方,则应等客人(或者在座最年长者)动作才开始吃饭。在用餐过程中,已经举起筷子,但不知道该吃哪道菜,这时不可将筷子在各碟菜中来回移动或在空中游弋,在菜盘上来回的转而却又不夹菜。

  以下几种筷子的使用方法是要绝对禁忌的,因为有违于中华传统文化公序良俗的正向倡导。

  首先,不能在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这种做法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们管它叫“三长两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因为中国人过去认为人死以后是要装进棺材的,在人装进去以后,还没有盖棺材盖的时候,棺材的组成部分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共三块长木板,五块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长两短,所以说这是极为不吉利的事情。

  其次,不能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通常称为“仙人指路(筷)”。这在常人眼里叫“骂大街”。因为在吃饭时食指伸出,总在不停的指别人,关中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对方时,大都带有指责的意思。所以说,吃饭用筷子时用手指人,无异于指责别人,这同骂人是一样的,是不能够允许的。还有一种情况也是这种意思,那就是吃饭时同别人交谈并用筷子指人。

  再次,不能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的发出咝咝声响(即“品箸留声”)。这种行为被视为是一种下贱的做法。因为在吃饭时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再加上配以声音,更是令人生厌。所以一般出现这种做法都会被认为是缺少家教,同样不能够允许。

  还有,就餐时切忌“击盏敲盅”。即不能在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因为过去只有叫花子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给与施舍。这种做法被视为极其下贱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齿。同时还不能手里拿着筷子,做旁若无人状,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巡找,不知从哪里下筷为好,俗称“执箸巡城(疑筷)”。此种行为是典型的缺乏修养的表现,且目中无人极其令人反感。尤其切忌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住的扒拉,以求寻找猎物,就像盗墓刨坟的一般。这种做法同“迷箸巡城”相近,俗称迷箸刨坟(脏筷),令人生厌。

  另外,“泪箸遗珠”(即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手里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颠倒乾坤”(即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这种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谓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将筷子使倒)都被视为严重失礼,同样是绝对不可取的。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