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胡适:平凡家书饱含满满父爱

2016-12-30

 

  胡适是教授,是演说家,是智慧学者,是新文化偶像、是犹如硝烟中钻出来的反封建的勇士,他的“无后主义”一旦与生育、养育子女的现实主义发生撞击,便爆出一连串父亲主义的耀眼光彩。在给妻儿的一封封家书中,这位民国暖男的字字句句事无巨细、情深意切,浓浓爱意直抵人心。

  胡适与江冬秀1917年12月30日结婚后,1919年3月16日长子胡祖望出生,1920年8月16日女儿胡素斐落地,1921年12月17日次子胡思杜来到人间。江冬秀真能干,不过四年时间,使得“无后为大,著书为佳”的胡适教授家室派生成一个五口之家,于是诚如他自己所说:“‘无后主义’的招牌,于今挂不起来了!”

  “无后主义”是胡适哲学中的一个板块,如今与生育、养育子女的现实主义发生撞击,以后便爆出一连串父亲主义的耀眼光彩。

  一、《儿子》是胡适“无后主义”哲学观的诠释

  这里暂时搁一下,先浏览下他的“无后主义”哲学观。

  “无后主义”萌发于胡适 17 岁读中国公学时的一篇时评《论继承之不近人情》。该文论述的是,鉴于他儿时眼见三哥出继给珍伯父家的痛苦情景,认真地“从一个真问题上慢慢的想出来的一些结论”。这位初出大山的思考青年“如今要荐一个极孝顺永远孝顺的儿子给我们中国四万万同胞。这个儿子是谁呢? 便是社会”。“你看那些英雄豪杰仁人志士的名誉,万古流传,永不湮没,全社会都崇拜他们,纪念他们,无论他们有子孙没有子孙,我们纪念着他们,总不少减”。“一个人能做许多有益于大众有功于大众的事业,便可以把全社会都成了他的孝子贤孙”。由此出发,逐渐形成了胡适的“无后主义”和“社会不朽”思想。

  胡适是如此引导他人,也当然如此教育自己的儿子。这就是胡适“无后主义”的实质内容。胡祖望出生四个多月后,胡适写了一首极有新意的白话诗,发表在《每周评论》第33 号上(1919 年8 月3 日)。题目是《我的儿子》——

  我实在不要儿子,

  儿子自己来了。

  “无后主义”的招牌,

  于今挂不起来了!

  譬如树上开花,

  花落天然结果。

  那果便是你,

  那树便是我。

  树本无心结子,

  我也无恩于你。

  但是你既来了,

  我不能不养你教你,

  那是我对人道的义务,

  并不是待你的恩谊。

  将来你长大时,

  这是我所期望于你;

  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

  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

  这首诗一面世,社会反响极大,不久就引出了读者“汪长禄质询事件”。汪长禄责备胡适“把‘孝’字看得与做人的信条立在相反的地位”,“好像人做了孝子便不能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胡适自身是位孝子,是最尊重母亲意见的,但作为五四新文化思潮的掌旗人,胡适的答复是意味深长的——

  我们糊里糊涂的替社会添了一个人,这个人将来一生的苦乐祸福,这个人将来在社会上的功罪,我们应该负一部分的责任。说得偏激一点,我们生一个儿子,就好比替他种下了祸根,又替社会种下了祸根。他也许养成了坏习惯,做一个短命浪子,他也许更堕落下去,做一个军阀的走狗。所以我们“教他养他”只是我们自己减轻罪过的法子。

  1919 年胡适的《儿子》诗及复信,应是胡适“无后主义”哲学的具体诠释。

  二、家书琐细,都是满满的父爱

  胡适“糊里糊涂”地做了父亲,是怎样“负起一部分的责任”来的? 因为他是大教授、大学问家、大演说家、社会活动家,一年复一年地奔波于他的事业,兼程海内外,因此他的教子方式有异于他父亲手把手地教识方块字,除了让儿子接受现代学校教育外,主要在书信中体现他的做父亲的责任。这在胡适家书中,语录式的诲导,与常人般的父爱,俯拾皆是。

  1928 年2 月,江冬秀带了七岁的小儿子胡思杜,负胡适之命,去老家绩溪主持修筑祖坟,于是家中只剩下胡适、祖望父子俩了。只懂做大学校长和研究学问的胡适,如何与九岁的儿子做伴呢? 他在信中对太太说:“……祖望寂寞的很,第二天晚上哭了……”做父亲的同时还念着小儿子呢:“小三(按: 次子思杜的小名)怎么样,他喜欢家吗?”过了三天,他写信时又问:“小三喜欢徽州吗?”在这封信中胡适还告诉江冬秀,她的妹妹和徐新六(胡适好友)太太“怕我们饿死在替工厨子手里,常常送菜来吃,可感之至”。应好友丁文江的太太邀请,将于24 日携祖望去苏州作演讲。

  在苏州的日子里,胡适、祖望父子俩相处得很融洽,玩得开心,他尝到做父亲的滋味。不过胡适这位名人,在30 个小时内被安排六次演说,“真干不了”啦。接着“廿六日去游邓尉山,那天是星期天,轿子都没有了,我们走上山,丁太太姐妹都走不动了,我也倦了…… 祖望很好,这回游苏州,我吃了苦,他却很高兴。廿五日他跟丁大哥去上了一天课(按: 苏州小学),他很喜欢那学堂,先生们也喜欢他。下学年似可以把他送到苏州去上学”(致江冬秀函,1928 年2 月29日)。

  回到上海后,与长子相伴,胡适同时挂念着随妻去绩溪乡下修祖坟的次子小三,“但愿你们在家十分小心,保重身体。你同小三最好是住楼上。楼上干净宽敞的多”。

  他小心翼翼护着身边长子,深夜守着,果然被他发现盗汗:“祖望近来似乎有病,我晚上常常看见他出大汗,连看了多少次,心里决定这不是怕热,必是一种根本的病。明天我要送他去给一个有名的外国医生细细一验。”胡适立刻联想到那种致他家族同辈、小辈死命的可怕的病:“我怕他是肺病!”(致江冬秀函,4 月1 日)翌日——“今天同祖望去看美国斯温医生,细细验了一点钟。他说,有没有肺病的情形。明天要去用‘爱克斯光线’照肺部,看有无病状。”(致江冬秀函,4月2日)。他要带儿子去庐山“换换空气”了,赶在半夜上长江轮前一天(4月3日)早上,陪祖望去医院,“医生用‘爱克斯光’给祖望照了几次”;4日下午又去看斯温医生,“‘爱克斯光’的报告也到了,医生同我细细谈了一会,他说,祖望的左肺不是很好,但完全没有危险。此时须加倍留意。”(致江冬秀函,4月4日)

  一块巨石从心中落下,于是父子俩可以在庐山痛痛快快地玩了。“我们在庐山玩了三日(八日、九日、十日),游了不少地方。我同儿子的脸同手都晒黑了。儿子的身子很好,咳嗽也完全好了”。此后,在江冬秀滞留绩溪的日子里,胡适每去信,几乎都就儿子及其健康状况带上一笔:

  ——祖望身体还好,夏天到了,小孩子在这个空气干净的地方。

  ——祖望的出汗,我先告诉南京大姐。大姐说,你的祖父有个方子,用浮麦与红枣两味可治。我回来就买给祖望吃,果然有效。

  ——儿子身子还好,只是晚上还有时出汗。

  这是1928 年上半年,江冬秀返乡修筑胡家祖坟期间,仅从有数的絮絮叨叨的家书长言短语中,折射出来走出“无后主义”光圈的胡适,那个父亲的形象。

  三、“爸爸苏州第一号”教育儿子操练“独立生活”

  1928 年2 月带胡祖望去苏州时,发现他喜欢丁太太那个小学,于是到第二年暑假末,与妻子商量后,决定将才10 岁的儿子送去,过独立的寄宿读书生活。1929 年8 月离开上海时,不知道他夫妇俩怎样为儿子准备行李,又千叮万嘱的;送到苏州后,也不知道是如何难分难舍的(没有这方面的资料),但从胡适的“苏州一号”(即第一封)给儿子的信(1929 年8 月26 日)中,可以看出他是如何抑制自己情感,下这个决心的。

  祖望:

  你这么小小年纪,就离开家庭,你妈妈和我都很难过。但我们为你想,离开家庭是最好的办法。第一使你操练独立的生活,第二使你操练合群的生活,第三使你感觉用功的必要。

  人格的独立在于自小就有意识地自觉地操练“独立的生活”,胡适在这封信中说——

  自己能供应自己服事自己,这是独立的生活。饮食要自己照管,冷暖要自己知道,最要紧的是做事要自己负责任。你功课做的好,是你自己的光荣;你做错了事,学堂记你的过,惩罚你,是你自己的羞耻。做的好,是你自己负责任。做的不好,也是你自己负责任。这是你独立做人的第一天,你要凡事小心。

  “合群的生活”,就是处世立身,关系到做人的一辈子。这方面胡适是深受慈母教诲的,胡适将这一“基因”传授给儿子——

  你现在要和几百人同学了,不能不想想怎样才可以同别人合得来好。人同人相处,这是合群生活。你要做自己的事,但不可以妨害别人的事。你要爱护自己,但不可妨害别人。能帮助别人,须要尽力帮助人,但不可帮助别人做坏事。

  合群有一条基本规则,就是时时要替别人想想,时时要想想假如我做了他,我应该怎样?我受不了的,他受得了吗?我不愿意的,他愿意吗?

  在这封给儿子编号“爸爸苏州第一号”的家信中,胡适还向儿子提出了六条保重身体的要点,诸如“不要买摊头食物”、“不要喝生水”、“不要贪凉”、“有病寻医生”、“防脚气病”、“每日早起吃麦精一匙”,絮絮叨叨的,要他“千万不要忘记”,并加了重点符号。写到信的结尾,已是8 月26日落下夜幕时分了,这位“无后主义”爸爸在灯下又长啸一声——

  儿子,不要忘记我们!我们不会忘记你!努力做一个好孩子。

  四、撰文演说为儿挣学费,老牛舐犊为这般

  1940 年,二次大战第一个年头,胡适驻美大使任上第二个年头。年末,适逢他五十大寿,祖国绩溪乡亲赠他“持节宣威”横匾,并将上庄村改称为“适之村”。胡适接受荣誉的同时,并没有忘掉与他同一天生日的小儿子思杜,也是20(虚)岁了,他写信去祝贺——

  小三(胡适对思杜的昵称)今年也是二十岁了,我也祝他万万岁。

  小三一直跟在江冬秀身边,鉴于女儿死于肺病的教训,江冬秀发现小三也有这种可怕的病根,十分认真地给他治疗。胡适负命出国后,一样很记挂他的,常在家信中问起,并要求他写信:“小三怎么不写信? 我盼望你们常常写平安信来,明信片也好。”(1937 年10 月19 日)“小三应该写信给我,怎么一封都没有?”(1937 年11 月29 日)“你和小三的信都收到了。你(指小三)写的字也有进步,最好不要写草体字,先写规范字。”(1938 年2 月12日)后来他在上海寄去的家庭生活电影录像片中目睹了小三的走路姿态(江冬秀已迁家,住麦琪路三德坊),心中不快,去信指出:“我在……电影片里看见小三走路有点摇头摆耳的神气…… 叫他自己留心,不要养成这种不好看的样子。”

  不过胡适究竟是胡适,他非常了解小儿子,主张正面引导,他对冬秀说:“小三也很聪明,你不要太悲观。每月给他一点买书钱,叫他多读有用的书。英文必须补读。”后来,终于“小三的信收到了,谢谢他!”“小三功课有进步,我很高兴!”

  接着胡适为小儿子读大学的问题伤脑筋了。没想到小三像自己当年那样,喜欢政治,而江冬秀是极力反对的,胡适就说,“小三要学政治,也不要紧。小孩要学什么,说不定后来都改变了”(致江冬秀函,1939 年7 月31日)。他要冬秀转告,既然学政治,还是国内为妥,“我此时没有能力送两个儿子去美国上学。所以想小三跟一位朋友到昆明去,跟着泽涵暂住,考进学堂后搬住学校”。

  但思杜就是想去美国留学。这一来, 胡适十分尴尬了。他的大使月薪只有540 美元。“大儿子现在进了大学,每年要1200 美金。我明年要是走了,我就得想法子去到什么用金子的地方,教一年书,替大儿子挣两年学费。不然,大儿子就得半路上退学。一个儿子已是如此,加上太太和小儿子,就更不自由了。”

  小儿子既然来了,胡适就得设法张罗。于是胡适目的明确地“从现在起,要替他储蓄一笔学费,凡我在外面讲演或卖文字收入的钱,都存在这个储蓄户头,作为小儿子求学费用”(致江冬秀函,1941 年4 月10 日)。他希望小三用功读书,多挣学分,利用“三个暑假(期)学校”,把四年课程用三年半读完毕业,这样就节省一个学期的学费了。

  外人哪里知晓,这位“行程三万五千里”,“讲演次数之多超过罗斯福总统夫人”,轰轰烈烈的胡博士,这位为国事可以随时晋见罗斯福总统,第一时间得悉珍珠港事件、美国向日本宣战的胡大使,还有如此囊中羞涩的苦衷。

更多精彩: 《凯风智见: 明朝鸿胪寺卿王士性如何评价各省人?》  

《凯风智见:静默与荒诞中走出的八百年卫国》  

《凯风智见: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文史新说:好色的出路问题及其他》  

《文史新说:靛蓝花布何能“衣被天下”》  

《文史新说:出身平凡却富甲天下 两百年前世界首富的人生》  

《文史新说:郑国渠 背后的皇权、谍战与民生》  

《文史新说:穿越古代去买房》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