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身上有着太多的传奇,他不仅当过乞丐,还做过和尚,并且还通过一路打拼坐上了天下人梦梦寐以求皇帝的宝座。按理说,朱元璋咸鱼翻身,拥有了天下,在位的时间应该好好享受一番,可他呢,却不按常理出牌,从登基到去世的三十多年,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工作狂人。
自从他当上皇帝后,朱元璋最担心的事就是自己辛辛苦苦创造的大明江山被他人窃取,所以他设计了一套中国古代空前独裁的君主专制体制,取消了中国有千年传统的宰相制度,让吏、户、礼、兵、刑、工的六部主官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当然,这样一来有好处是皇权集中了,按照朱元璋自己的话说,就是皇帝既要坐朝,又要理政,从此政令通畅,上通下达;不过,另一方面的坏处是,造成了皇帝工作的大幅度增加。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折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其忙碌程度有些可见一斑。
据《大明会典》的记载,朱元璋每天早晨雷打不动四更天起床,就连吃早餐时,也先要在上朝之前,抓紧要把当天准备处理的国事预先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开始上早朝。早朝结束后,还要视情况和大臣讨论工作,接下来就要着手处理国事,批阅各类奏章,往往都要到忙到深夜才睡。当然,这还只是日常工作,要是遇见特殊情况,朱元璋通宵熬夜、半夜起床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朱元璋出身卑微,几乎没有接受过正统教育,所以他办事喜欢干脆利索,不喜欢文绉绉的,工作起来的效率也是特别高。《明实录》里曾经做了这样的统计:朱元璋曾经在连续8天里,处理各种奏折1600余件。当然,这可不是充数量,而是每一本奏折他都认真批阅,还总结出主要内容。他还从1600余件奏折里,一共提炼总结出3200件建议及对策,由此可以想象到他一天的工作量有多么的大,估计放到现代的上班族,早就罢工不干了。
不说其他料理国事,光每天批批奏折就够人烦的了。你想呀,每天两三百个奏折,光看完就要用上个大半天时间。一个有趣的故事是,有一次,一位叫茹太苏的大臣给他上奏折,奏折写了万字,从上下五千年开始说起,直到第五千字的时候才切入正题。虽然奏折里也谈了事情和建议,但最后,朱元璋还是简单粗暴的命人把他一顿暴打。原因就是文风不实,奏折字数太多,朱元璋受不了了!
当然,勤政的最大目的是为了国家的治理,不可否认,朱元璋在位期间,除了进行中央集权改革外,还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促进了国家的实力;此外他还多次减免税负,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稳定。由于统治期间是在洪武时期,史称“洪武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