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宋朝最短命的两位状元 都是怎样死去的?

2017-08-27

宋朝最短命的俩状元,一个死于狂病,一个死因让人落泪 

  宋朝是科举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期,两宋三百余年间,共诞生一百七十个状元。在众多状元中,有二人非常短命,仅活了二十八岁。巧的是,此二人均为山东人,一个是今山东莱州的王俊民,一个是今山东淄川的张唐卿。

  王俊民和张唐卿,均为宋仁宗时期状元。从时间看,王俊民中状元要晚于张唐卿,但王俊民的结局更让人叹惋。

  王俊民生于景祐三年(1036年),字康侯,莱州(今山东莱州)人,父亲王弁历任郓州司理、开封军巡判官、舒州太湖知县。王俊民自幼随父亲辗转各地,见多识广,勤奋好学,文才不凡,十七岁入太学。嘉祐六年(1061年)二月辛丑科,宋廷取士二百九十五人,王俊民夺魁,高中状元。

  这一年,王俊民二十六岁,但父母已是白发苍苍。当时,北宋名臣韩琦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对新科状元的才学很欣赏,专门为王俊民写诗祝贺,诗中有“青云一第人恒易,白发双亲事每难”之句,时人皆以之为荣。

  步入仕途后,王俊民初授大理评事衔,就职徐州通判,次年抽调为庆天府(今河南商丘)发解官。王俊民性格刚峻,不容侵犯,且爱身如冰玉,在官场上难免会遭到冲击。任职不久,王俊民便得狂疾,终日对着贡院中的石碑狂呼不已,胡言乱语。病情平稳后,王俊民到舒州太湖县省亲,后仍赴徐州任节度判官,任中寻医问药,因用药不当,导致病情加剧,嘉祐八年(1063年)五月去世。

  狂疾,即疯癫之病,是精神上受到刺激致使言行疯癫。王俊民,这个刚刚摘得状元桂冠的才子,还没来得及展示才华,就匆匆地成为历史的过客,其遭际及死因让人叹惋。相比于王俊民,张唐卿也有狂的一面,但性质不同。

宋朝最短命的俩状元,一个死于狂病,一个死因让人落泪 

  张唐卿生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字希元,淄州(今山东淄川)人,普通家庭出身。张唐卿自小酷爱读书,品行端正,学识不凡。十七岁那年便以诗文拜谒时任淄州通判的韩琦。韩琦对小自己三岁的张唐卿寄予厚望。

  景祐元年(1034年)三月甲戌科,宋廷取士七百八十三人,张唐卿名列榜首,高中状元。不久,众士子齐聚兴国寺,张唐卿题壁云,“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说自己一举中得状元,十年之内必能官至宰相,口气确实有些狂,但更是一种自信。同年,张唐卿出任陕州(今河南三门峡)通判。

  在任期间,张唐卿处事干练,决断如流,处理事务总是举重若轻,且断案极具创意。一次,张唐卿遇到一桩案件,被告人名叫吴忠。吴忠的父亲病死,母亲改嫁,后来母亲也死了,吴忠便掘墓,盗取母亲尸骨,让父母合葬。事发后,吴忠被告到衙门,按大宋刑律,理应依法治罪,受到严惩。张唐卿在复审此案时,同情吴忠“是知有孝,而不知有法”(《宋史·文苑》),便将其释放。

宋朝最短命的俩状元,一个死于狂病,一个死因让人落泪 

  张唐卿本人是个至孝之人,故对世间的孝子能够网开一面,不肯墨守成规,死板执法。景祐五年(1038),父亲得暴病而死,孝子张唐卿离开工作岗位,回乡为亡父居丧丁忧,因为因悲痛过度,吐血而亡。时人对其孝心无不敬佩,又惜之早逝,称其为孝义状元。韩琦闻讯后,含泪为张唐卿撰写了墓志铭。

  当年,张唐卿夺魁后题壁,显露锋芒,有人续其诗下云,“君看姚晔并梁固,不得朝官未可知”。姚晔是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戊申科状元,一辈子在著作郎的职位上默默无闻;梁固是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己酉科状元,才干卓著,但三十三岁时病逝。这两句续诗,一语成谶,竟言中了张唐卿的命运。

  关于张唐卿的个人信息,《宋史》出现多处错误,如名字被记为孙唐卿,籍贯被记为青州,可见史官很粗心。一个还没来得及施展才华就英年早逝的状元,怎么会引起史官的关注呢?不管怎么说,张唐卿因孝而死,让人落泪。

《凯风智见:《笑林广记》——清朝人的段子合集》  

《凯风智见:明朝鸿胪寺卿王士性如何评价各省人?》  

《文史新说:那些中国的“摔跤爸爸”》  

《文史新说:秦巴腹地一个鸡鸣三省的传奇古镇》  

《文史新说:高考古往今来一场未曾缺席的较量!》  

《文史新说:苏东坡的西湖情节》  

《文史新说:往事越千年 丝绸古道说新疆》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