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补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但一些朋友认为胡吃海喝就是秋补,其实这种做法是十分错误的,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秋补的禁忌有哪些,秋补怎么补,希望大家看过这些秋补的注意事项后,都能够正确秋补哦。
秋补的禁忌
切记,秋补是由一定要求的,秋补时一定要注意下面这些事情。
1、忌无病乱补
老是怀疑自己需要进补,其实身体够好,不需要。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所以,进补一定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缺什么,补什么”才能事半功倍。
2、忌多多益善
是药三分毒,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所以,该进补时,才进补。补品更要适量地吃,切不可过量。
3、忌以药代食
秋补主要是通过食补来达到养生目的的,并非只有吃药才可以。
很多人,认为只要吃一些补药就能起到进补的效果,既方便又有效。其实,这种想法要不得!俗话说得好,药补不如食补。药补虽然方便,但是仍然有着许多的缺陷,有些补药还有副作用,长期实用对身体有害无益。
所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要以“食补主,药补辅”为法。其实,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
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4、忌越贵越补
很多朋友在秋补时会选择十分名贵的补品,事实上,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一些人受“物以稀为贵”观念的影响,错误认为高档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有强大的食疗作用,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同样拥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
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需要来确定具体的药膳。所以,要正确认识食品的食疗价值,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切勿“想当然”。
5、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伤害身体。保健养生虽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将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
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火上加油”。
6、忌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且味美可口。
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
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在肉补之时应与植物类食物进补相结合,多吃些滋阴润肠的食物,帮助消化。
7、忌重“进”轻“出”
很多人只关注身体“缺了什么”,却忽视了身体“拥有了什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
故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也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8、忌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
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9、忌过燥贪凉
秋季,气候开始干燥,人容易出现口干咽燥,声音嘶哑等一系列症状,俗称“秋燥症”。所以在秋季要特别注意养阴润肺。
这时候,应少吃或者尽量一些比较燥热的进补食品,如羊肉、虾蟹、榴莲等等。可以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品,如生梨、甘蔗、枇杷等具有很好润燥功效的水果,或者乌鸡、猪肺、龟肉、银耳、蜂蜜等食品,还可以自制诸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粥、雪梨川贝冰糖羹这样的饮品。
此外,虽已进入秋季,但由于昼夜温差很大,暑热未消。很多人都喜欢吃一些“凉凉”的瓜果来消余暑。
但是,秋季,人们不是宜多吃寒凉食物或生冷不洁的瓜果的。因为,秋季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
所以,秋季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少食多餐,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进食油腻的食物。
10、忌过度贴秋瞟
秋天,是贴秋膘的时候。但饮食很容易过量,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稍不留意,体重就会增加。
所以,要控制体重的人不宜“贴秋膘”,注意饮食调节,可以多吃一些低热量的食品,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物品。其次,在秋季还应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
秋补怎么补
补肺。按中医的五行学说,肺属金,秋天正是肺的脏气最旺,功能最强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天时以养肺。秋季天高气爽,空气干燥,湿度小,人易出现咽干、干咳等症状,这是由于燥邪伤肺所导致的现象。此时,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温助热,加重肺燥症状。秋季饮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蔬菜宜选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黄瓜、白木耳;肉类可食兔肉、鸭肉、青鱼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广柑、山楂等。
补脾胃。体质、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晨起可以粥食为主,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可多吃些红枣、莲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补、平补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寿,但不能猛吃大鱼大肉,瓜果也不能过食,以免伤及肠胃。另外,要特别注意饮食清洁卫生,保护脾胃,多进温食,节制冷食、冷饮,以免引发肠炎、痢疾等疾病。
补阴。秋季干燥,容易伤阴,可以适当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但前提是合理膳食、平衡营养。有呼吸系统慢性病的患者,可以吃一些百合、莲藕、蜂蜜等,或者饮一点冰糖菊花茶,用食疗来滋阴润肺。适当多饮水,多吃些萝卜、莲藕、香蕉、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尽量少食或不食葱、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热之品及油炸、肥腻之物。
补肝。从中医五行生克来讲,肺属金,肝属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损。因此应适当吃点酸味食物,因为“酸入肝”,可以强盛肝木,防止肺气太过对肝造成损伤。酸味食物可以收敛肝气,有保肝护肝的作用,但也不可过量。因为许多酸性食物,如醋、乌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发生胃溃疡、胃炎等病,对身体不利。
总结:秋补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做的事情,但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了,秋补不能乱补,因为胡乱补充一些营养,很容易导致健康出现问题,所以我们秋补时一定要讲究正确的方法才可以哦。
更多精彩:科学master 科普健康伴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