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汇总
老祖宗两句识人口诀 可帮助大家区别善与恶

2020-08-31 来源:腾讯网文化

《论语》里“君子”共出现108次,“小人”共出现24次,其中19次“君子”和“小人”同时出现。由此可见,孔子是非常喜欢从道德层面来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但是,到底该如何区分呢?其实孔子也很困惑,他感叹道:“凡人心险于山川,难知于天”。

我们要去识别物体的真假就很难了,更何况是要去鉴别变化多端还善于伪装的人类呢。有的人,外貌温厚和善,却面善心黑;有的人,貌似长者,实则是小人;有的人,外貌圆滑,内心却刚直,等等。

古人总结了许多识人口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我们反而不知道听谁的为好。大浪淘沙,琢磨君筛选出了2句老祖宗的识人口诀,非常朴实无华,可以帮助大家区别一个人是君子是小人,是善是恶。

第一句:弘一法师的识人口诀

弘一法师原名叫李叔同,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

他说:“我不知何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知何为小人,但每件事好占便宜的便是”。也就是说,利益面前,总是舍得吃亏的人,属于君子;利益面前,喜欢占便宜的人,属于小人。其实,这种划分君子与小人的方法更加实事求是,也算是就事论事。

曾国藩的识人标准也和这差不多,他说:“天下无一成不变之君子,无一成不变之小人。今日能知人,能晓事,则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晓事,则为小人”。所以说,我们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来给人贴标签,感情上先入为主,而是要客观理性分析利益得失、是非对错。

元代的中峰禅师也说:“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是善;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是恶。由此可见,利于他人就是善,属于君子行为;利于自己就是恶,属于小人行为。这种评判君子和小人的标准更加科学,而且也更加符合人类的多变性,时而君子,时而小人。

第二句:明代思想家陈继儒的识人口诀

明代思想家陈继儒在《安得长者言》中写道:“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是恶”。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不知道什么叫做善,我认为能让人感动的事就是善;我不知道什么叫作恶,我认为使人憎恨的事就是恶。这种判别善恶的标准,看似很感性,实则是颇有道理,因为善恶就是人们心中的一杆秤。

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他人好与坏,给人的感觉如何,他人都是可以感觉得出来的。如果他人感觉高兴,即便是善意的谎言,这也算是行善;如果你批评指责他人,即便是直话直说,恶语伤人了,也算是在行恶。

古语云: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由此可见,我们与人为善,就是在为自己多积累善报;我们若是奸恶待人,就是在为自己积累恶报。

所以说,区别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是善是恶,要看他使人感动,还是使人憎恨。真正内心善良的人,是不会“刀子嘴豆腐心”的;那些刀子嘴的人,本质上就是“刀子心”。

结束语

《易经》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我们对于君子和小人,也要辩证看待。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也没有绝对的君子和小人,只有相对的君子行为和小人行为。

看人的时候,就事论事,凭感觉来判断,有时候更加准确。一个人是善是恶,是君子是小人,对照老祖宗的以上2句识人口诀,可以一目了然。朋友们,您觉得小人和君子的标准是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精彩的评论,我会置顶鼓励哦。

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哲学、励志、正能量、情感等方面的美文,欢迎点赞文章,并关注账号。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