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孩子天生就爱哭?

作者:一源 · 2017-08-04 来源:凯风网

        

        每个孩子都是伴随着哭声来到这个世界,可是,孩子天生就爱哭吗?  

 

  很多的父母认为婴儿哭是很正常的事,如果总担心他哭而过分迁就会惯坏孩子。事实上,孩子的哭声是用来表达自己需要的,婴儿哭的原因可能是困了、尿布湿了、肚子不舒服了、饿了、想妈妈了……大点孩子的哭声可能是希望别人同意、需要别人理解、身体不舒服、情感收到了委屈......他们不会用丰富的语言或其他太多方式的表达情感,所以只能通过哭来吸引家长的注意。  

 

  其实,作为家长如果尽快的找出哭闹的原因,正确的解决孩子的实际问题,帮助孩子树立对世界的信心,建立基本的安全感和信赖感。如果父母对婴儿的哭声不予理会,漠视他的需要,那孩子就得到了教训,收到了挫折,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无助、气愤恼怒,对世界产生憎恨感,脾气变得暴躁易怒。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孩子压抑了自己的愤怒,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变得容易退缩、感情淡漠。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岁以内的婴儿如果处在充满爱心和有丰富刺激物的环境中,特别是当孩子自发的探索行为得到陪伴者的及时鼓励时,会大大促进孩子对外界环境的探索兴趣,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相反,当孩子生活在不正常的家庭环境或孤儿院中,缺乏丰富的刺激物和陪伴者敏感的反应,开始表现得是爱哭,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运动技能和心理发展的严重落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表现得非常胆怯,不敢去探索周围世界,从而慢慢的缺乏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岁左右的孩子也很让父母头疼,乖巧不见了,会反抗、会撒娇,清晰变化激烈,行为变化无常......父母别认为是孩子捣乱、不听话,甚至急了还给一巴掌,其实孩子的哭闹、反抗也是探索新鲜事物的一种方式,母的是要建立其自我意识。如果控制太多,处处要求乖顺,极易使孩子胆怯,失去冲劲和好奇心,或者内心充满敌意和愤怒。正确的方式是:父母要学会辨别孩子的感受和行为,耐心教导,教会孩子表现这种感受的行为,坚持一致而合理的要求,为孩子行为设立一个合理的限制。接受孩子的种种矛盾,支持孩子的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让孩子学会观察他眼里的世界,而不是用成人的想法来揣测孩子的感受。  

 

  刚出生的婴儿不会说话,只能用哭声来表达自己对外界的感受,但他们有强烈的接近周围世界的愿望,他们的微笑、咿呀发声、啼哭甚至叫喊,都是求知欲和渴望与人交流的表达,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以为孩子是无理的哭闹而错过,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表达方式有所改变,但是父母要正确引导,而不是自己替孩子做所有决定。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将决定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初步认知,多说话、多交流、多关注,你的孩子将笑着面对世界。  

分享到:
责任编辑:小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