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
一周健康全知道

作者:潘艳艳 · 2017-08-11 来源:凯风网

  各位读者好,凯风一周健康全知道又与大家见面啦。

  芋艿化痰消郁结,蘑菇能抑癌细胞;海带含碘治水肿,豆芽不让血脂高;芦根消热助润肺,甘蔗解酒除烦恼;饮食保健常做到,祝你天天乐陶陶!
 
   健康新发现
  疾控中心:北京地区流感传播可能性较低
 
  近日媒体不断报道香港流感疫情,引起公众广泛关注。香港目前正值夏季流感流行季。香港卫生署表示,今年5月5日至8月6日期间,共有475宗严重流感个案,造成327人死亡。北京市疾控中心昨日下午发布流感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北京流感病毒活动处于较低水平,近期在北京社区内出现流感传播流行的可能性较低。
 
   国家食药监局:保证九寨沟灾区食药安全
    
  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度,东经103.82度)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安排部署,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立即下发了《关于做好四川九寨沟地震灾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通知》,指导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切实加强地震灾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力保障食品药品供应和灾区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国务院:8月25日经批准为残疾预防日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宣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人社部等16部门近日联合发出通知,组织开展第一次残疾预防日活动。据悉,国务院已批准将每年8月25日设立为残疾预防日,今年8月25日是全国第一个残疾预防日,要以宣传《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年~2020年)》以及残疾预防核心知识为重点,使公众识别主要致残风险,了解预防残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
 
   鉴别细菌感染新方法 有助减少抗生素滥用

 

  

  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鉴别细菌感染与其他感染的新方法,准确率可达80%~90%。这一成果有望帮助医生准确用药,减少抗生素滥用。
 
   本周养生重点:
  地震后我们应该为我们的身体注意什么?
 
  地震是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震后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受到极大破坏,卫生基础设施损坏严重,供水设施遭到破坏,饮用水源会受到污染,是导致传染病发生的潜在因素。肠道传染病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灾区不能吃的食品被水浸泡的食品,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外都不能食用;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压在地下已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不能辨认的蘑菇及其他霉变食品;加工后常温下放置4h的熟食等。
 
   饮食推荐
  肠道传染病 鸭肝汤来调理
    
  做法:鸭肝1具,盐、油、普油适量,葱花少许。
  将鸭肝洗净,放进水中用文火煮成汤,加入盐、油、酱油等调味料,汤浓撒点葱花即可熄火。
  功效:连续服用两日见效,对痢疾病人很有帮助。
 
   生活误区:
  便血是肠道疾病发生的重要信号

 

  

  默认”便血就是痔疮,这一错误的观念已经在很多市民心中根深蒂固。因此,在如厕时发现有便血现象,可能是肠道内存在出血点,痔疮便血与肠癌便血并不隐匿,也有鉴定两者的简单方法:首先,就两者便血的颜色来说,痔疮的出血部位靠近直肠下端,一般便血为鲜红色,而偏暗红色的便血很有可能是肠道恶变;其次,肠道恶变在多数情况下,大便会混有粘液或脓液,患者厕所时只要细心便不难发现;最后,当患者大便习惯或是大便形状改变,如大便次数增多,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大便变细等情况,那就要警惕肠道恶变。
 
   一周心理健康:
  震后如何帮孩子重建“心灵家园”?
   
  灾后心理重建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鼓励孩子把积压在心里的东西表达出来,舒缓情绪。可以哭,也可以倾诉,甚至有空就说。“大家有时候不忍触碰孩子的心理创伤,觉得是在刺激他们。恰恰相反,这种‘再体验’的过程,其实是对创伤事件的脱敏过程。否则,今后他们很可能终身陷在心理阴影当中——听到‘地震’这个词,或者遇到类似的摇晃,就会反复发作。”方新解释道,“在一遍遍倾诉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事件的敏感情绪会慢慢降低,恢复平静。对于那些特别小的孩子,如果不能用语言表达的,也可以采用画画的方式。”
 
   历史上的今天
  全国第一个“全民健身日”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了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国务院日前批准,从2009年起,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
 
   日本心脏移植手术引起震惊

 

  

  在日本科学发展史上,不可遗漏的重大新闻是心脏移植手术。实现这一创举的,是北海道札幌医大附属医院的胸部、心脏、心血管外科教研室主任教授和田寿郎医学博士。
 
   机器人完成远程脑外科手术

 

  

  2001年8月9日,我国首次成功利用机器人进行远程脑外科手术。中国海军总医院向外界公布了这条消息。
 
   静脉注射用人SARS免疫球蛋白获得了临床研究批件
 
  2004年8月10日,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承担研制的“静脉注射用SARS免疫球蛋白”,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新药审评,获得了临床研究批件,并被作为SARS治疗应急使用药物,允许在紧急情况下应用于临床抢救。
分享到:
责任编辑:小冰